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液中凝血功能的状况及凝血功能检测对孕晚期患者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我院1 756例临产孕妇及570例门诊就诊的正常非妊娠女性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值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1 756例我院住院待产的妇女,孕期大于38周,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2~43岁,平均23岁。对照组:我院门诊就诊女性,选择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未怀孕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检测妊高症孕妇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妊高症孕妇5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APTT、PT、FIB、TT,同时测定MPV、PLT、PDW、PCT等四项血小板参数指标变化的特点.结果 妊高症孕妇FIB值为2.74 g/L,对照A组为4.01 g/L,显著高于非妊娠组1.54 g/L(P<0.05);妊高症组孕妇TT时间为12.84 s,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非妊娠组PT时间为13.86 s,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合正常妊娠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对象血小板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孕妇PLT值为172.19×103/L,显著降低于其余两组,MPV为10.51×103/L、PDW为17.21×103/L,PCT为0.216×103/L,非妊娠组妇女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进行及时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指标的检测,是有效预防DIC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母婴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检测,了解临产孕妇体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64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23例非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的检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孕产妇的PT,APTT,TT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孕产妇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分娩前的凝血四项的检测对于手术中及产后异常出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先兆子痫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先兆子痫孕妇45例为观察组,正常健康妊娠孕妇30例为健康组,正常健康非孕妇女性41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健康组和观察组的aPTT、PT、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和观察组Fb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会因先兆子痫而出现改变,因此应对凝血功能密切关注在整个妊娠期和产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采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围生期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妊娠期的凝血功能有生理性变化,在产妇出血时,不能简单地将凝血功能指标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而应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观察[1]。本研究对临产孕妇及健康非孕妇女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以观察孕产妇凝血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妊娠过程中,孕妇自身体内会发生激素水平改变等生理性变化,导致母体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特别是妊娠晚期体内凝血成分、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时,可能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1]。为了客观地观察这些变化,有效地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本文检测了本院80名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23例临产孕妇和95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PT、APTT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Fib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产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孕妇产前血液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RPR)等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围生期孕妇1024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检测HBsAg、抗-HCV、RPR、抗-HIV1+2阳性率分别为6.45%、0.68%、0.29%和0。结论加强围生期孕妇血液学传染病毒筛查,可以掌握孕妇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有效阻止母婴传播,优生优育,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强孕妇产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780名孕妇利用TRUST和TP—ELISA试剂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RUST和TR—ELISA两种方法共检出14例阳性,两种方法同时检出8例,阳性标本送至确认实验室诊断8例阳性。结论: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应作为一项常规检测项目,特别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更应高度重视,全面开展,以此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围生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活性多数增高,凝血功能亢进[1],形成了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理基础.我院对310名围生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6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以动态监测凝血功能,预防DIC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孕妇不同孕期凝血功能检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4项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指标。孕妇血栓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多见于静脉血栓和盆腔静脉血栓,也可发生大脑血栓与肝静脉血栓。我们通过测定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指标,来观察其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孕妇产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荣章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16-1917
目的:研究孕妇产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20例临床孕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TT、APTT、PT、PT-INR、FIB、AT-Ⅲ、FDP、D-D分别为(18.03&#177;2.11)s、(30.16&#177;1.75)s、(13.71&#177;0.42)s、1.10&#177;0.039、(3.06&#177;0.29)g/L、(230.23&#177;50.25)mg/L、(4.06&#177;0.51)mg/L、(0.38&#177;0.105)mg/L。以上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后,除APTT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在组间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显示:临床孕妇抗凝活性减弱,凝血、纤溶活性增强,临床前孕妇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测定对防治产后大出血等产科意外具有指导意义,从而确保母婴健康,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Rh阴性及Rh阴性抗体效价产生情况,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方法:Rh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法;血清中IgG血型抗体采用间接抗人球方法测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5170例孕妇中RhD阴性20例,阴性率3.87‰;20例RhD阴性孕妇抗-RhD阳性14例,阳性率2.7‰。结论:RhD阴性孕妇血清中抗-RhD阳性者,其新生儿患有不同程度免疫溶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17.
张建强  陈丽仙 《中外医疗》2011,30(20):72-72
目的分析和研究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半自动凝血分析仪,选择276例快要生产的孕妇(设为观察组)跟235名非孕妇女(设为对照组),测定这2组的纤维蛋白原(简称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简称APTT)、凝血酶原时间(简称PT)、凝血酶时间(简称TT)的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PTT、PT、TT在观察组的值相对于对照组显然小许多,而Fib在观察组的值跟对照组相比则明显要高,通过这2组的比较分析,其P〈0.01,它们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着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由于快要生产的孕妇的血液是处在一个高凝的性状之下,在临产时对他们进行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测定,这将对在分娩过程中或者生产之后的临产孕妇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待产孕妇17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非孕期妇女17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其凝血四项指标、D-二聚体与血小板。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凝血酶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D-二聚体与血小板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行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预警产妇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了正常非孕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46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筛选、纤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D-二聚体等指标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晚期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等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均显著增高(P<0.01),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在正常晚期妊娠组较非孕组呈下降趋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T-Ⅲ水平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而糖尿病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因此,糖尿病孕妇产前测定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临产孕妇和健康非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PT、INR值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PT、T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改变,对预防DIC的发生和及时治疗,降低临产孕妇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