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及追加隐神经阻滞后在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膝部以下手术患者60例,ASA 分级Ⅰ~Ⅲ级,年龄20~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 =30):A 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隐神经阻滞,B 组则仅阻滞窝坐骨神经、股神经。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术毕(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及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 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起效时间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B 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要明显高于 A 组;且 A 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较 B 组明显延长(P <0.05);A 组满意度比 B 组显著提高(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若追加隐神经阻滞,则能缩短起效时间,镇痛更加完善,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更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与隐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麻醉中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于患者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其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以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以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糖尿病足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6.
陈杰 《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19-123
目的:探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坐骨神经及股神经在行膝关节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21年5月—2022年12月于贵医安顺医院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研究组采取超声和神经刺激仪相结合来定位坐骨神经和股神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实施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实施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对照组均缩短,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研究组麻醉后10 min(T10)、15 min(T15)、30 min(T30)的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呈升高趋势,其中研究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高旭琴  范俊柏  赵小雨  张晴  秦文艳 《西部医学》2019,31(11):1704-1708
【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和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拟行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联合阻滞组(B组)与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和B组在脊麻前用033%罗哌卡因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20min后,神经阻滞起效后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3ml行脊麻。当患者VAS评分≥4分,由专人负责开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简称PCIA泵)作为镇痛效果不佳时的补救措施。PCIA泵由吗啡2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组成。观察术后1h、3h、6h、12h的动、静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和肌力分级。观察PCIA开启的时间、术后12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12h后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均大于C组(P<005),且B组大于A组(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早加用PCIA泵辅助镇痛,A组次之,B组最晚(吗啡的消耗量最少),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动、静VAS评分、BCS评分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A组和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1)。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镇痛治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为优的最高,且A组优于C组。C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可为胫腓骨骨折双切口内固定术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为单侧大隐静脉曲张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下股—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PNS)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TF)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拟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T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病历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各47例。对照术中采用吸入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NS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对比麻醉前、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8 h、12 h、24 h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结果 两组麻醉前、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HR、MAP水平逐渐升高,但观察组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 h、24 h VAS评分分别高于术后8 h,且术后24 h VAS评分高于术后12 h (P<0.05);两组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0.017)。结论 PNS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可稳定TF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且能够减轻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神经鞘膜下注射(IPS)及鞘外注射(OPS)的阻滞效果及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最佳路径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择期或急诊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60例(骨折部位均不累及内踝),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IPS组及OPS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使用0. 5%罗哌卡因20 m L,所有手术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操作相关情况、阻滞完全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术后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首次觅求阿片类药物时间及各时间段内舒芬太尼消耗量以及两组患者阻滞及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IPS组操作时间及进针次数少于OPS组[(3. 6±1. 0) min比(4. 5±1. 1) min,(2. 9±1. 1)次比(4. 3±1. 0)次](P <0. 01),而两组操作引起的NRS评分及患者对麻醉操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OPS组有2例患者阻滞后30 min未达到阻滞完全指标,IPS组阻滞完全时间快于OPS组[(19. 3±3. 9) min比(28. 6±3. 0) min](P <0. 01)。IPS组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OPS组[(21. 3±5. 3) h比(18. 3±3. 7) h,(16. 2±4. 2) h比(13. 9±2. 9) h],术后虚弱感评分高于OPS组[2. 0(1. 0,3. 0)分比1. 0(0. 8,2. 0)分](P <0. 01)。两组患者在术后12 h内均未使用阿片类药物,IPS组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低于OPS组(P <0. 05)。两组患者均未见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与神经OPS相比,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阻滞神经IPS起效更快,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两者可提供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避免了术后12 h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樊林滨  杨荣国 《海南医学》2021,32(5):624-62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在足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拟于西安凤城医院进行足部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运动阻滞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PSNB)用于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n=40)。术毕A组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B组行超声引导连续PSNB术后镇痛。评估术后2 h(T_1)、4 h(T_2)、8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的静、动态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自控镇痛(PCA)次数、不良反应、患肢肌力及感觉异常情况,检测术前及T_4时的血糖、C反应蛋白(CRP)及肾上腺素水平,并于术后1周随访患肢感觉运动情况。结果 T_1~T_6两组的静、动态VA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Ramsay镇静评分在各时点均低于B组(P0.05);A组PCA多于B组,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肢肌力及感觉异常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T_4时点,A、B组的血糖、CRP及肾上腺素水平均分别高于术前,而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觉运动异常。结论超声引导连续PSNB可为足踝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且可有效减轻镇痛不良反应和机体应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最佳给药部位。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40例,通过简单随机化分成两组: 神经鞘膜下注药组(X组,n=20)和神经鞘膜外注药组(W组,n=20)。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新型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和鞘膜外阻滞并留置导管,局部麻醉药物持续滴定的同时采用神经传导监测技术观察远端腓肠肌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CMAP)波幅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波幅下降为0~0.5mV时的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连续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X组与W组比较,完全阻滞所需局部麻醉药量[(10.9±1.7)mL vs(16.1±1.2)mL]和完全阻滞耗时[(19.9±3.5)min vs(30.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术后6、24、48h镇痛局部麻醉药用量较少(P<0.05);而W组术后6、24、48h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增加(P<0.05);术后6h,W组静止疼痛评分高于X组(P<0.05),术后24、48h静止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24、48h,两组间活动疼痛评分相比较,W组均高于X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均无神经损伤临床表现。结论 足踝手术应用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鞘膜下注药麻醉起效更快,用药量更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满意度更高,患者无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2组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麻醉后,其中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且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中更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手段。方法:将9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组(S组),传统方法对照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 ml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组的阻滞成功率分别为U组96%,S组94%,C组80%。完全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3组相比,超声引导组和神经刺激仪组优于传统臂丛阻滞组。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穿刺针的穿刺及观测局麻药的扩散可以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