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景辉  潘永飞 《重庆医学》2013,(25):2994-2996
目的评估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32.0±37.0)min,术中出血量(320.1±56.8)mL。术后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22.9±2.3)分]较术前[(11.2±3.1)分]显著升高;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0.9%,所有患者均椎体间融合成功。结论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暴露充分、操作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78例,其中37例行后正中入路PLIF术,41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结果: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提高,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开窗法或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2月~2008年4月期间采用扩大开窗法或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共51例,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扩大开窗组JOA评分术前(7.9±2.7)分,末次随访时(21.2±5.5)分,优良率89.66%.内固定融合组术前JOA评分(5.3±2.8)分,末次随访时(20.5±5.9)分,优良率81.82%,骨性融合率100%.结论 根据术前和术中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评估,采用扩大开窗法或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同间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采用上述术式治疗的RLDH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51例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出血量580ml.平均随访3年,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88%.结论: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同间隙的RLDH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王德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100-101+105
目的探讨后路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21例,全部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90.2±11.3)min,术中出血100~300 mL,平均(183.8±17.3)mL。随访8~25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本组患者术后优16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结论后路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及椎体间融合术可以重建脊椎的稳定性,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泽  陈福洪 《西部医学》2012,24(3):570-572
目的探讨单、双钉棒后路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差异。方法对56例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GSS单钉棒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照组28例行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GSS双钉棒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术后两组均给予卧床、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均达到90%,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双钉棒后路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满意,但单钉棒后路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扩大开窗法,对照组行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按照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前JOA评分为(8.1±2.8)分,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为(20.8±5.3)分,优良率为90%,对照组手术前JOA评分为(5.7±2.9)分,末次随访JOA评分为(21.5±5.2)分,优良率为80%。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采取扩大开窗法或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LIF技术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入路行腰椎间盘残留物摘除术,实验组采用TLIF技术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手术估计出血量及术前、术后腰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实验组采取Toth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明显(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采取单侧TLIF技术治疗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 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 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后路单侧减压椎间融合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76例,采用单侧减压融合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84例,采用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手术时间(104±26)min和术中出血量(138±54)mL均低于B组手术时间(153±34)min和出血量(215±62)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进行JOA评分改善率A组(71.3±11.9),B组(68.7±1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ODI评分[术后1月(27.13±7.65),术后1年(15.33±7.27)]和VAS评分[术后1月(2.11±1.29),术后1年(1.17±0.91)]改善优于B组的ODI评分[术后1月(31.25±7.71),术后1年(17.63±6.14)]和VAS评分[术后1月(2.92±1.39),术后1年(1.87±0.9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减压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出血少,疗效确切,降低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6例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46例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随访12~54个月,平均随访24.6±2.6个月。采用日本JOA评分,患者术前评分平均5.3±0.6分,术后JOA评分23.1±2.1分,平均改善率76.4%。本组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伴有椎管狭窄或节段性不稳症状明显的腰椎间盘术后复发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入Cage融合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术前、术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性融合情况、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约16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70mL;B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10mL。经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率平均为93.5%。B组为8l_32%;A组优良率为96.54%,B组为82.14%;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6%、96%;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4.0%。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减压融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24.6个月。采用日本JOA评分,随访患者术前评分平均4.3分,术后JOA评分25.1分,平均改善率75.8%。影像随访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症状明显,尤其伴有椎管狭窄或节段性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后路环形减压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后路环形减压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情况及末次随访VAS、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VAS、JOA评分及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环形减压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高,预后恢复情况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 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单侧突出合并不稳定因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单侧突出及合并有不稳定因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行后路单侧开窗髓核摘除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单枚 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随访12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术后患者功能症状改善情况,按Schulte融合评估标准对椎间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108.5±2)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51.5±5)mL。根据JOA评分,术后改善明显,根据 Schulte 标准,该组病例椎间融合率100%。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单枚 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是治疗合并不稳定因素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微创Quadrant通道下治疗合并脑梗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1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Quadrant组(30例,行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和开放组(31例,行传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服止痛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开放组比较,Quadran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小,术后应用镇痛药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1、6个月VAS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比开放手术更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和术式选择.方法1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内型8例,椎间孔外型5例.分别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切除关节突关节、摘除椎间盘,并进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和横突间入路单纯摘除椎间盘手术.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疗效按照Macanab分级和VAS评定:本组优8例,良4例,可1例,差0例,总优良率92.31%.术前腿痛平均VAS评分为8分,术后为1.4分,术前腰痛VAS评分为1.6分,术后为1分.结论对椎间孔内型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单纯摘除椎间盘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术个体化应用的临床疗效,优化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减压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5~2010-12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依据患者病情特点,个体化应用腰椎后路减压术,即分为中央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组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组45例。均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JOA评分结果进行疗效分级。结果获得随访75例,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椎JOA评分、Prolo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结果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组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组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依次为77.57%和74.26%。依改善率划分疗效等级,其中优46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67%。4例患者术后短期症状加重,经治疗于术后2-5周症状较术前改善;1例患者术后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联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脑脊液漏,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不同的病例,严格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优化该术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单纯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70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B组35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后随访3~24个月, 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7%,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7.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