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布比卡因应用于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下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下腹部肿瘤手术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时动态镇痛效果与静态镇痛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与静态多点VAS评分、动态多点VAS评分整体趋势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24 h血清抗炎因子表达水平,组间、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39.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联合布比卡因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下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镇痛中效果更加理想稳定,且不会诱导肿瘤免疫抑制,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入路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C、H三组,每组30例。L组行全身麻醉+肋缘下TAP,C组行全身麻醉+侧路TAP,H组行全身麻醉+后路TAP。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 h的CHEOPS疼痛评分、Ramesay评分,以及与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后2 h比较,L组的术后12、24 h及C、H组的术后24 h CHEOPS评分均升高(P0.05)、Ramesay评分下降(P0.05);与L组术后12 h比较,C、H组术后12 h CHEOPS评分升高(P0.05)、Ramesay评分下降(P0.05)。与H组比较,L组、C组的下肢运动异常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三种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12 h内的疼痛,肋缘下入路TAP镇痛时间稍短,后路入路TAP有一定的下肢肌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方静 《吉林医学》2022,(7):1787-179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均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PCIA),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清CRP和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2 h、6 h、24 h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24 h、48 h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镇痛泵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患者术后24 h内能够明显改善镇痛效果,降低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肖万莉  陈永旺  刘玉林  唐霓   《四川医学》2022,43(5):472-477
目的 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PVB)用于乳腺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纳入比较SPB和PVB用于乳腺手术后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24 h吗啡需要量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项RCT,共5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PB组术后6 h(MD 0.25,95%CI 0.11~0.39,P<0.05)、术后12 h(MD 0.63,95%CI 0.54~0.73,P<0.05)和术后24 h(MD 0.57,95%CI 0.26~0.88,P<0.05)VAS评分都高于PVB组;两组术后24 h吗啡需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1.87,95%CI-2.32~6.07,P>0.05);SP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VB组(RR 1.81,95%CI 1.20~2.74,P<0.05)。结论 PVB应用于乳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SPB,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的经产妇分为两组,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0.25%罗哌卡因(R组30例)和0.25%罗哌卡因+40 mg纳布啡(RN组30例)。术毕所有患者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连接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及咳嗽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及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RN组与R组比较,术后2、6、12 h时静息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2、6、12、24 h时咳嗽VAS评分较低,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均<0.05)。RN组术后24 h与R组比较,PCIA中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减少,距离手术结束首次按压PCIA时间延长,术后通气时间、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缩短(P均<0.05)。RN组术后48 h与R组比较,恶心呕吐及寒颤反应发生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引起的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强化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小儿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120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组(TP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神经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TP、P组麻醉诱导时静注帕瑞昔布钠0.9 mg/kg,C、T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后,TP、T组腹横肌平面注射1 mL/kg 0.25%罗哌卡因,C、P组腹横肌平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术中循环、苏醒期躁动、术后镇静程度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 结果 4组患儿手术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组、P组和T组较C组术中循环更稳定(均P<0.05),TP组较P组、T组术中循环更稳定(均P<0.05),TP组、P组、T组和C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67%、26.67%、26.67%和53.33%,TP组、P组和T组较C组患儿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FLACC)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较C组均升高(均P<0.05);与P组、T组比较,TP组T5、T6、T7时刻FLACC评分均降低(均P<0.05),T5时刻Ramsay评分升高(均P<0.05);4组患儿术后无苏醒延迟、嗜睡等不良反应。 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能显著抑制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术中循环更稳定,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法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60例需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T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L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骶管阻滞术后镇痛。观察收集术后48h内各时点小儿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48h两组患儿FLACC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时间[(10.57±3.29)h]早于L组[(12.94±2.63)h],且T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8.61±3.74)h]早于L组[(10.84±3.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组腹胀(26.67%)、尿潴留(16.67%)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组(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的腹腔镜手术小儿,术后镇痛良好,不良反应少,利于实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腹横肌平面阻滞时机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7岁,随机分为术前组(B组)和术后组(A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切皮前和手术完成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患儿术后2、4、6、12和24h的FLACC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停留PACU期间的最高PAED躁动评分。记录两组患儿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同时记录术后寒战、呕吐、皮下血肿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儿术后2、4和6h的FLACC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停留PACU期间最高PAED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较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显著减轻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减少术中镇痛药的用量,且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分析和整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的100例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相关资料,根据其中手术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50例单纯全麻手术的患者划为对照组,50例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者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后呼唤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异常情况(术中知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吐等)发生率以及苏醒后0.5 h、12 h、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①两组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异常发生率相当(P0.05);②观察组术后0.5 h的VAS评分(2.5±0.3)分、12 h的VAS评分(2.1±0.3)分、24 h的VAS评分(1.5±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麻醉中,单纯全麻与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联合麻醉下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对比两组患者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及手术开始后1 h(T2),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拔管后15 min(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头晕、嗜睡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可维持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平稳,缓解术后疼痛感,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小莲  蔡叶  孙建良 《浙江医学》2019,41(19):2077-2079
目的探讨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研究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全麻。两组患者术毕进行PCIA。观察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详细记录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病例数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1~T4时点静态VAS评分和T1~T5时点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0~12h补救镇痛率和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h的补救镇痛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PCIA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急性疼痛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丽华  姚军  颜景佳  卢清旺 《重庆医学》2023,(23):3615-3619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晋江市医院行剖腹产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3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B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3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各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C组采用静脉镇痛(100 mL生理盐水含有2μg/kg布托啡诺+25 mg多拉司琼,2 mL/h,持续镇痛48 h)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均给予0.5%罗哌卡因10 mL),对比3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镇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4、8、12 h B组和C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VAS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27-13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予干预,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SpO2、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4 h QoR-4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4 h、8 h的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 min、术后2 h、4 h及术后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补救镇痛次数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QoR-40总分较高,主要体现在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和疼痛等主观感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术后镇痛,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有效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庞希友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59-1162
目的 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麻醉前(T0)、术后1 h (T1)、术后12 h (T2)、术后24 h (T3)及术后48 h (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比较CD4+%、CD8+%、IFN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时点MAP降低,T1、T2及T3时点HR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T3、T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1、T2、T3及T4时点CD4+%水平均升高,IFN水平T2、T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 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前使用0.5%罗哌卡因10~15 mL进行腹横肌阻滞,对照组于术前使用0.25%罗哌卡因10~15 mL进行腹横肌阻滞。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插管麻醉,术中静脉输注麻醉药物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拔气管后自控镇痛泵使用量,拔管后1 h、术后6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点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时点镇痛泵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 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结合0.5%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ASAⅠ~Ⅱ级,年龄3~8岁,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各时点患儿的HR、MAP变化,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患儿躁动及恶心、呕吐情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表(FLACC)对患儿苏醒术后2 h、术后5 h和术后8 h行疼痛行为评分。结果 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相比较,A组HR、MAP在T2、T3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HR、MAP在T2、T3变化较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与A组比较,B组苏醒时间较短、氯胺酮用量、丙泊酚用量较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躁动率低(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B组在术后2 h、5 h、8 h FLACC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提供良好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且能减少全麻药用量,不良反应少,患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洪怿  张长椿 《当代医学》2021,27(25):114-115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完全腹膜外法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TEP手术患者75例,电脑随机数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空白对照组接受普通麻醉,对照组接受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接受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比较3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恢复室及术后8、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EP术中采用超声下腹直肌鞘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及舒适度显著优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肾移植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肾移植术后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知网、万方、维普网数据库,搜集TAPB用于肾移植术后镇痛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5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PB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更低[SMD=-0.88,95%CI(-1.34~-0.42),P=0.000 2],术中芬太尼[SMD=-3.41,95%CI(-6.07~-0.74),P=0.01]和术后芬太尼[SMD=-3.57,95%CI(-6.30~-0.84),P=0.01]、吗啡[SMD=-4.85,95%CI(-7.64~-2.06),P=0.0006]的用量更少。此外,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3,95%CI(0.42~2.50),P=0...  相似文献   

19.
杜立华 《医学综述》2011,17(19):3035-303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常规行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术毕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儿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4、8、12 hCHEOPS评分、Rame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24、、8、12 h CHEOP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77,P<0.05)。A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患儿或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Rame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P>0.05)。两组均未见TAP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TAP阻滞定位准确,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能有效镇痛,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郑海梅  陈秀梅  张秀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76-2278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2019年2—12月间在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两组手术结束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双侧给予罗哌卡因,研究组双侧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稍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4,P<0.05);术后6 h两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5、3.662、2.47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P<0.05);研究组术后24 h内分泌初乳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6,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