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窍汤冲洗鼻腔在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中的意义,比较通窍汤冲洗鼻腔及鼻用激素治疗对AR患者鼻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2例AR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鼻用激素治疗,治疗组使用通窍汤冲洗鼻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值和EOS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EOS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汤冲洗鼻腔能有效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改善AR局部及全身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局部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华  王羡懿 《安徽医学》2004,25(4):272-275
目的 寻找一种低创、简捷的监测方法判断哮喘的气道炎症及指导哮喘的治疗。方法 选择 41例哮喘患者根据临床特征 (过敏史、家族史、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 )及个别患者的常见过敏原皮内试验结果分为变应性哮喘组(AA 18例 )及非变应性哮喘组 (NA 2 3例 ) ,同时选择 2 0例正常对照组 ,分别监测他们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含量 ,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结果 AA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计数、ECP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NA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计数、EC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A组和NA组血清GM -CSF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 (P <0 .0 1)。AA组治疗前后ECP含量与症状积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EOS计数、ECP浓度可以作为AA组气道炎症的判断指标 ,对于NA组则不敏感。NA组EOS变化呈现“先低后高” ,其原因可能是GM -CSF等EOS刺激因子在外周造血器官部位的相对高浓度所致。哮喘的治疗应根据炎症指标配合肺功能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不能单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符合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蝶腭组和服药组各30例。蝶腭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服药组口服开瑞坦治疗,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时均行鼻阻力检查、鼻内镜检查、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鼻部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就诊时,两组鼻阻力检查、鼻内镜检查、EOS、IgE检测、鼻部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时两组患者上述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蝶腭组优于服药组(P0.05)。蝶腭组和服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蝶腭组优于服药组(P0.05)。故蝶腭组的方案效果更好。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及时有效的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组)及阴性(阴性组)AECOPD患者,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诱导痰中EOS、EC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所占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前、后同期比较,阳性组EOS、ECP均高于阴性组(P<0.01),两组治疗后EOS、ECP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AECOPD患者诱导痰中EOS、ECP均较阴性患者高,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及阳性AECOPD患者均能使诱导痰中EOS及ECP水平下降,并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菁  孙洁民  罗光伟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4):247-248,250
目的 探讨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白细胞介素(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射干麻黄汤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荧光酶标记法和RT-PCR技术检测BALF中EOS凋亡、ECP水平、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射干麻黄汤组BALF中的EOS明显较哮喘组低,EOS凋亡率明显较哮喘组高(P<0.01); ECP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P<0.05);IL-5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IL-10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高(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可以通过减少IL-5mRNA的表达,增加IL-10mRNA的表达有效抑制哮喘豚鼠气道EOS的上升,增加EOS的凋亡;降低ECP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进  陈萍  王倩  张雪芳 《安徽医学》2022,43(12):1422-1425
目的 观察威伐光局部照射治疗急性发作期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电脑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威伐光理疗局部照射,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喷嚏、鼻痒、流涕、鼻黏膜充血、水肿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愈后复发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NSS量表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比76.67%),愈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0.00%比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EOS、ECP水平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威伐光联合基础药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风宣散止咳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疏风宣散止咳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两组连续服用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OS和ECP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EOS和ECP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 E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血清Ig E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风宣散止咳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射干甙是否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脱颗粒作用。方法:哮喘病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分离,收集EOS培养后检测射干甙作用前后主碱蛋白(MBP)及EOS阳离子蛋白(ECP)含量的变化。结果:射干甙作用后MBP和ECP含量降低。结论:射干甙具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伴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血清总IgE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中,非嗜酸性组45例,嗜酸性组31例。非嗜酸性粒细胞组鼻息肉在临床病例中占59.2%;两组间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嗜酸性组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嗜酸性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t=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吸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26例,据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分为NA组13例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组13例,均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痰ECP水平,且检测NA组外周血及痰标本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及肺功能.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痰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血、痰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A组痰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NEU计数较前降低(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及75%和50%容量时的呼气流速-容量曲线较前上升(P<0.05),但血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NA组血ECP水平与NEU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痰标本的ECP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痰ECP水平、痰NEU百分比均与FEV1%、PEF%等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慢性持续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上清液中均有ECP表达,且表达水平与EA慢性持续期患者无差异,并与气流受限密切相关;联合吸入治疗初期对NA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有一定作用,但尚不能降低EC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抑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内白细胞介素-9(IL-9)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KLF1抗体组(AR+CKLF1-C19组)、丙酸氟替卡松组(AR+FP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 [Al(OH)3]致敏法诱导AR,AR+CKLF1-C19组AR激发前连续10 d分别在双侧鼻腔滴5 μL CKLF1-C19肽干预,AR+FP组AR激发前连续10 d分别在双侧鼻腔滴5 μL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均同时在双侧鼻腔滴5 μL生理盐水。末次鼻腔激发后,各组大鼠均进行表观行为学指标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IL-9、免疫球蛋白E(IgE)、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瑞氏染色检测鼻腔内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鼻黏膜组织IL-9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在mRNA 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打喷嚏、流涕以及频繁抓鼻的现象,血清中IL-9、IgE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鼻黏膜有水肿、黏膜层增厚以及黏膜上皮脱落的症状,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加,鼻黏膜组织内IL-9阳性表达升高,MBP、ECP、EPO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AR+CKLF1-C19组和AR+FP组大鼠打喷嚏、流涕、抓鼻等行为减少,血清中IL-9、IgE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鼻黏膜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减少,鼻黏膜组织内IL-9阳性表达下降,同时,MBP、ECP、EPO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也均下调(P<0.05)。结论 抑制CKLF1能够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IL-9表达,从而对变应性鼻炎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质(ECP)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实验组)与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和ECP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组织中EOS浸润数及ECP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通过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减轻鼻息肉组织中的炎症反应程度,抑制鼻息肉组织中ECP的表达,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的疗效及对鼻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5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布地奈德3个月;对照组术后不应用布地奈德。观察两组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得分;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时采集鼻窦黏膜组织,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个数、MMP-9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dey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_(时点)0.05);观察组Lund-Kenndey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别)0.05);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_(交互)0.05)。两组鼻窦黏膜组织MMP-9表达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P_(时点)0.05);观察组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_(组别)0.05);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结论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加用布地奈德能够抑制鼻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及MMP-9的表达,这可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10~2012-06间入院的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鼻内窥镜下取鼻分泌物标本然后进行ECP检测,同时观察组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EC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分级的增加,表达量越来越高(P<0.05)。观察组患者都治疗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同时治疗后的EC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客观反映了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程度,高水平提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 llergic rhinitis,AR)实验性大鼠脾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表达的影响,明确其药效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物治疗,7 d后测定各组IL-5含量,并计数EOS。结果:实验药物组的EOS计数和IL-5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能通过降低AR发病过程中IL-5的表达,减少EOS的浸润,从而控制AR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用卵清蛋白建立AR大鼠模型,通过对造模的大鼠灌服辛芷鼻敏胶囊及与同类药物对照,用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NO水平,HE染色,高倍镜下观察EOS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NO水平为(29.11±2.63) μ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57.28±3.10) μmol/L]及阳性对照组[(45.79±6.47) μmol/L] (P<0.05).实验组大鼠的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鼻黏膜上皮下偶见EOS.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通过减少血清NO水平,改善鼻黏膜EOS浸润,从而改善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门诊收治的佳木斯地区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11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鼻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疗效、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鼻气道阻力(NAR)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21%)高于对照组(83.93%)(P<0.05);治疗后两组的鼻分泌物EOS、NAR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17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能提高疗效,缓解鼻炎症状,减少鼻分泌物EOS的分泌,改善鼻阻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10水平、降低IL-17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喘益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脾胃虚弱型患儿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对肺功能和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的6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脾胃虚弱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平喘益胃汤,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痰液及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Contents of eosinophil 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月哮喘发作次数、喘息症状持续天数、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inese-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hCACT)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痰液及血清中EOS、EC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月哮喘发作次数、喘息症状持续天数、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h-C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脾胃虚弱型)慢性持续期使用平喘益胃汤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哮喘、喘息等症状发作次数,有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20.
王亚林  汪银凤 《安徽医学》2019,40(8):885-888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73例AR患者,根据是否伴鼻中隔偏曲分为观察组(伴鼻中隔偏曲) 36例和对照组(不伴鼻中隔偏曲) 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鼻部症状、用药情况、鼻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 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②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 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用药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③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总鼻腔阻力较治疗前下降,鼻腔容积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腔总阻力高于对照组(P <0. 05),鼻腔容积低于对照组(P <0. 05);④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计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R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CIT治疗AR患者可取得一定获益,但合并鼻中隔偏曲对AR患者SCIT疗效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