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在形成过程中,深受岭南文化及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视角论述了岭南文化对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影响,并对岭南中医妇科如蔡氏妇科、罗氏妇科特色派系进行梳理与研究。探究体系较为成熟的蔡氏妇科与罗氏妇科的传承脉络及其文化背景,可以了解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历程及岭南特色。  相似文献   

2.
3.
岭南以其特有气候与地域特点,逐渐形成岭南地区治疗疾病独特的临证特色。岭南医学在三因制宜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流派学说。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源远流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治疗妇科疾病有其不同于传统的思维与方法。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影响输卵管结构及通畅度,引起盆腔炎性不孕症。中医辨治盆腔炎症多以清热祛湿治疗为主,基于因地制宜、治病求本原则。岭南罗氏妇科认为盆腔炎性不孕的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正虚以肾虚、气虚、阴虚常见;邪实以湿热瘀互结、湿瘀互结多见;治疗原则为补虚祛邪,经后祛邪为主,清热养阴,兼顾扶正,经前扶正调和气血为主,补益脾肾,兼顾祛邪。其用药平和,擅用南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岭南妇科带下病发病受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影响,证治有自身的特点,以湿为主,且易反复.辨证多以化湿除浊,补清兼施,调理五脏,以肝脾为宗;用药多选用轻清芳香,甘平清淡,少用苦寒辛温之品;且提出药食结合扶正祛邪以巩固带下病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岭南妇科带下病发病受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影响,证治有自身的特点,以湿为主,且易反复。辨证多以化湿除浊,补清兼施,调理五脏,以肝脾为宗;用药多选用轻清芳香,甘平清淡,少用苦寒辛温之品;且提出药食结合扶正祛邪以巩固带下病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岭南儿科学作为岭南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岭南儿科治法用药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1)固护脾胃,运脾和中先行,同时注重疏肝健脾及平肝补脾泻心。立足中焦脾胃,则可治小儿湿温、小儿五脏疾病;(2)清法见长,不远温补,体现在用药清凉,温清并进;(3)擅用岭南草药,如独脚金、孩儿草、青天葵、布渣叶、芒果核、鸡蛋花、木棉花等;(4)药食同源"治未病",如针对四季调养的食疗方如疏春方、健夏方、安秋方、暖冬方等;(5)灵活运用小儿推拿、刮痧、热奄包、放血疗法、针灸等外治法。总结岭南儿科治法用药特点,可为现代儿科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治疗妇科疾病善将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及药性特点相结合,重视气血,以调冲任为中心。总结了其善用鸡内金化瘀消癥通经,水蛭活血逐瘀,龙骨、牡蛎固崩摄血以调冲任等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析上海蔡氏妇科流派历代治疗崩漏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前辈有关记载如《江湾蔡氏妇科述要》《通治验方》等及临床跟师随诊,对蔡氏妇科流派历代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并归纳整理其特色。[结果]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不仅具有重视气血、治病求本、调理冲任、用药轻灵等整体学术特色,历代传人更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融汇贯通,吸纳新知,不断演绎发展,各具特色。如四代砚香公治疗崩漏初起清热,日久温补;五代小香公治疗崩漏以益气养营,调摄止血为要;七代蔡小荪教授诊治崩漏首辨阴阳,求因为主、止血为辅,血止之后运用蔡氏周期疗法调理冲任,重建月经周期;八代传人之一黄素英主任对血瘀崩漏,重用通法。[结论]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值得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以萧山竹林寺女科、杭州何氏妇科、宁波宋氏妇科以及海宁陈木扇女科为主要代表的浙江中医妇科流派调经的学术经验与特色。[方法]通过查询与浙江四大中医妇科流派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提取与调经相关的内容,并总结归纳四大流派调经的共同点及各流派学术经验与特色。[结果]四大中医妇科调经上共同具有以肝脾肾为纲,重视冲任、气血和畅的特点。竹林寺女科擅治疗月经周期病,认为先期多实热、错后易血虚、脾土不胜为错乱,宗四物之法。何氏妇科注重辨证,创调冲十法以治月经诸疾,同时善用温阳药以振奋阳气。宋氏妇科重视经与带的密切关系,通过健脾止带以调经,用药轻灵简洁。陈木扇女科注重妇女气血的调和,以行气为先,随证治之。[结论]浙江四大妇科流派在治疗月经不调上存在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丰富了调经的学术内涵和临床诊治方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汪沛  朱玲 《中医学报》2020,35(9):1885-1888
崩漏病位在冲任胞宫,其发病源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虚、热、瘀是其常见病因,致病之根首责于肾。罗元恺教授认为,妇人以血为本,崩漏下血量多或时间长,因损及阳,而经水出于肾,气血之本在于肾,崩漏日久必损及肾阳,肾阳不足则难以温煦脾阳,导致脾不统血,经血不循其经,非时暴下不止。因此,脾肾不足是崩漏发病的主要病机,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为治疗崩漏的基本原则。二稔汤有岗稔根、地稔根、续断、制首乌、党参、白术、熟地黄、棕榈炭、桑寄生、赤石脂、炙甘草组成。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达止血养血、补肾健脾之效,全方固摄止血之力较强,并兼顾气血和肝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李可古中医流派的用药特点。方法 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等统计工具,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李可古中医流派代表性协定处方。结果 李可古中医流派临床处方,高频用药有炙甘草、人参、附子、茯苓、乌梅等48味,以甘味、平性药为主、整方药味多<13味,剂量集中在100~300 g之间。结论李可古中医流派参悟经典理论及李可思想,结合临床实际,具备药少力专、药量范围宽、重用甘味药等特点,其用药经验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根植于岭南医学的土壤,是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分析归纳其核心学术思想既有利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传承创新,又可充实岭南医学的学术内涵.岭南中医皮肤病流派的核心学术思想是由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在继承中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区特点及50余年临证经验凝练总结、融合创新而来,具体思想内涵包括:重视中医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与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期刊数据库及书籍中近40年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运用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所涉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及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和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结果] 最终筛选出方剂220首,涉及中药213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生地黄等,药物性味以性寒,味苦、甘、辛居多,主入肝、脾、肾三经,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治疗崩漏的新处方8个。[结论] 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诊治崩漏谨遵虚、热、瘀为纲,肝脾肾并重,气血并调,以补血活血、补气健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林夏泉老中医认为癫痫病机本质在于肝、脾、肾脏气失和,风、痰、瘀、虚交错为患,自创经验方除痫散,运用虫类药物疏逐搜剔、灵动之性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取得很好疗效,该流派代表性医家刘茂才教授在林老除痫散基础上,制成益脑安胶囊,临床治疗癫痫,收效满意,体现了该流派运用虫类药息风、涤痰、化瘀、定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1860-1933)是我中近代一位著名中医学家。  相似文献   

18.
岭南医家温病医案的用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岭南医家温病医案中用药的统计分析,初步整理了他们在温病治疗中药物性味的运用、益气养阴法运用和暑湿、伏暑、湿温治疗用药方面的经验,阐明了岭南医家论治温病重清热解毒、芳香化温和顾护津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岭南特色药材现代化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处五岭(大庚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以南,又名岭表、岭外。岭南之名始于唐贞时十道之一,其所辖范围为当今之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  相似文献   

20.
岭南地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导致岭南人群体质偏湿热,易兼毒瘀,故岭南地区肝病病因多责之于湿、热、毒、瘀,最易相兼发病。病机可概括为"湿热瘀阻、肝郁脾虚"。证候特点表现为早期以肝胆湿热为主,中期则肝郁脾虚兼湿毒,后期为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兼毒瘀。治疗上以清热祛湿解毒为主,善用岭南特色药物,对岭南地区肝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