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1月就诊的42例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了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检测方法患儿的脱位准确率和旋转性脱位诊断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肯定脱位诊断率与X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层螺CT旋转性脱位诊断率与X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X线,合理运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儿童自发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在不同旋转状态下多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26例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者(患者组)及46例寰枢关节正常者(对照组)行寰枢关节静态中立位和功能左、右旋转位的多层螺旋CT扫描,各组扫描图像均做表面遮盖SSD法重建图像。测量两组寰齿前间隙(ADI)和寰齿侧间隙(LADS),并进行比较。结果ADI变化:对照组静态中立位与功能左、右旋转位差别不大,患者组静态中立位与功能左、右旋转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1)。LADS变化:对照组和患者组静态中立位与功能左、右旋转位比较,均无规律性。结论寰枢关节静态中立位横断CT扫描对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准确诊断意义不大。对临床怀疑有寰枢关节旋转固定者,应在常规横断CT扫描后,加做功能左、右旋转位状态下的多层螺旋CT扫描,有利于诊断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影像表现。方法:对54例患者的X线、CT、MRI完整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主要影像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关节狭窄软骨退变,韧带钙化。结论: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好发于中老年人,CT、MRI可较好的显示其结构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意义.方法:观察36例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判定各种原因造成的小儿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方向、程度、骨质结构情况等.结果:在小儿寰枢关节脱位中,局部炎症所致寰枢关节脱位以左右移位多见,程度较轻;而外伤所致寰枢关节脱位以前后移位多见,并多伴有齿状突骨折,程度较重.SSD、MPR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寰枢关节脱位的具体方向及骨质情况,而SEETHOUGH则一般.脱位程度测量则在MPR图像上较为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的显示寰枢关节脱位的方向、程度及骨质情况,从而为诊断小儿寰枢关节脱位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与固定是一种不易被人们所注意的病变,1907年Corner首先报道本病变,1968年由Wortzman等正式定名,国内至1981年刘润田提及此病。我科近10年来共收治27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曾桔  陈君蓉  王威   《四川医学》2024,45(7):803-807
<正>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的稳定性丧失,导致正常的关节对应关系缺失。以往的文献中,也将其称为寰枢关节错缝、寰枢关节失稳、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寰枢关节紊乱等[1]。该病最常见于儿童,发病机制与外伤、炎症、退行性骨关节炎、特发性或先天性畸形以及地方性骨关节病等有关[2-5]。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无力或麻木、锥体神经体征甚至四肢瘫痪、死亡[6],所以寰枢关节脱位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利用CT二维及三维的功能和特性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做出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送检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CT的横断位薄层扫描使用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得到襄枢关节的直观图像。以便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组30例,旋转型脱位11例,前脱位5例,齿突侧距不对称14例,错位2~5mm8例,5~9mm6例。结论CT三维成像能清楚显示寰枢关节功能位的解剖结构。观察到功能位寰枢关节变化规律,为诊断及治疗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椎动脉造影观察枕部椎动脉与寰椎毗邻关系,为颈枕部手术提供解剖形态依据,指导选择内固定方式.方法 对91例被检查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检查,观察其各种解剖异常发生率.结果 枕部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寰椎骨性结构异常发生率较低,全部91例被检查者中,88例(96.7%)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绕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人颅腔,3例(3.3%)椎动脉沿寰椎下方经椎管内入颅;90例(98.9%)寰椎后弓骨性结构完整,1例(1.1%)发现寰椎后弓不连.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清晰直观的寰枕部解剖结构图像,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永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14+2525
由于寰枢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往往发病后病情比较隐秘,一般物理检查外观无特征表现。寰枢关节一旦发生失稳,对脊髓的直接和潜在危险性较大,早期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螺旋CT扫描安全、可靠、无创且快速准确,如临床医师疑患者为此病,及时采用CT检查,以达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本研究对寰枢关节失稳相关资料、CT图像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涛  郑卓肇  刘剑羽 《西部医学》2006,18(2):223-22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的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寰枢椎病变患者常规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比较横断面以及M PR、SSD、M IP、VR重建等4种三维技术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寰枢椎旋转脱位6例,显示最佳的是VR及SSD;寰枢椎发育畸形、前倾和后仰脱位共17例,显示最佳的是M PR;寰枢椎骨折11例,显示最佳的是M PR;寰枢椎骨质破坏4例,显示最佳的是横断扫描与M PR;寰枢椎术后25例,显示最佳的是VR和M PR。结论对于寰枢椎病变来说,应该结合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共同评价。三维重建中,M PR应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也最好,但其它方式对于不同的病变也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沈明华  叶进湖 《医学综述》2012,18(2):303-304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螺旋CT及其后图像处理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通过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证实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拆,寰枢侧块及椎弓骨折的一般资料。利用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法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脱位,并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25例,可疑和误诊2例。螺旋CT均明确诊断,其中C1爆裂性骨折7例,其中2例合并C1、C2脱位失稳。C2齿状突骨折17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2例。C2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9例。单纯C1、C2椎间失稳2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1例。枢椎椎体骨折,本组中2例为椎体纵行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在37例寰枢椎骨折病例中,螺旋CT全部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25例,正确率67.5%,其中9例未能作出诊断,3例将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关节脱位。结论应用X线平片诊断寰枢椎损伤有很大局限性,易发生漏检。螺旋CT轴位和多种重建技术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多排螺旋CT对宫颈癌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分期及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鳞癌32例、腺癌18例、腺鳞癌10例.临床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Ⅰa期4例、Ⅰb期8例、Ⅱa期16例、Ⅱb期18例、Ⅲa期8例、Ⅲb期6例.结论:16排螺旋CT对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对淋巴结内部密度以及大小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促进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评价,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平扫层厚2mm,重建层厚1mm。结果: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均清晰显示16例寰枢椎损伤情况,其中C1骨折5例,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2例,枢椎椎体骨折1例。表现为骨质连续性中断或齿状突前间隙增宽、寰枢关节移位等。结论:寰枢椎损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能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影像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64排CT多平面重建对正常人群寰枢关节间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颈椎寰枢关节间隙正常值及双侧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不对称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例无寰枢关节病变成人,在中立位下用64排CT扫描C1-2椎体,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后,测量寰齿前间隙(AADI),双侧LADI及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值(VBLADI)。结果:男性AADI明显大于女性(P〈0.05);AADI 95%正常值男性1.2-2.7 mm,女性1.1-2.3 mm。男女性双侧LADI(不对称发生率高达92.0%)及VBLADI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群中双侧LADI不对称者常见,当有颈部外伤且影像学提示双侧LADI不对称时,诊断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应慎重,须结合临床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对30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MIP、SSD重建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其对寰枢椎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单纯寰枢椎脱位9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骨折伴寰枢椎脱位8例,寰椎前、后弓骨折共5例。结论:MPR可准确测量碎骨片大小、移位、方向和程度,但在立体感和整体感方面较SSD、MIP差,笔者认为三维重建中,MPR应用范围最广,显示效果也最好,着重推荐采用MPR和SSD、MIP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寰枢椎损伤可达到最满意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头部外伤合并致眼眶骨骨折较为常见,常规CT扫描难以完全正确显示骨折细节,而随着多排螺旋CT的Z轴分辨率不断提高,能获得高质量的各向同性重组图像,有利于多方位显示眶骨的完整性,有助于早期而准确的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6]。因此笔者利用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成像,评价外伤性的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少年儿童,由于寰枢关节在颈椎中具有最大的活动度,且以旋转活动为主,因而是最不稳定的部位,常导致颈椎功能不良。自2000年至2004年间,我科收治了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儿35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观察寰枢关节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影像学解剖,了解寰枢关节的功能特点,为异常病变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取6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螺旋CT扫描,体位选择为中立位、最大限度的左旋转位、最大限度的右旋转位,然后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VR重建,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正常中立位,寰枢关节上下关节面基本对齐。轴位53例枢椎齿状突位于寰椎前弓后方的中间位置,两侧距离对称。7例寰齿侧间隙不对称。左旋位寰枢关节吻合面分离2/3。右旋位寰枢关节吻合面分离2/3。结论:颈椎在不同的旋转功能状态下,以寰枢侧关节移动为主,以寰齿关节移动为辅,正常情况下,寰齿侧关节间隙可以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关节旋转移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方法:对14例儿童患者行平卧抬高患者肩部和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早期合理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分型,给予对症治疗,可防止颈部畸形等后遗症的出现,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