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联合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效果。 方法 6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联合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氟比洛芬酯50 mg;单用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仅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术毕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控泵按压次数及其他镇痛药需求次数。 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他镇痛药需求次数的异常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术后VAS评分及自控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单用组。 结论 在骨科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段给予氟比洛芬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丁丙诺啡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根据氟比洛芬酯静脉提前用药的时间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用药时间分别为:A组,缝皮前30 min;B组,缝皮结束即刻;C组:缝皮结束后30 min;D组:空白对照,不给予氟比洛芬酯.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产妇进行2、4、8、20、24 h的疼痛评分;记录24 h内 PCIA泵按压次数,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2、4、8 h VAS评分、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D组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行PCIA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可明显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梁娜  王白云  罗红菱  王永东 《吉林医学》2011,(10):1935-193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K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K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推注0.9 NaCl溶液4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6、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两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妇科全麻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负荷量:DF组静注地佐辛0.1mg/kg,昂丹司琼4m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昂丹司琼4mg。在麻醉清醒后连续持续静脉镇痛泵(2ml/小时),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5mg/k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16μg/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对两组镇痛效果(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VAS评分、BC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F组(P〈0.05)。结论:地佐辛0.5mg/kg复合氟比洛芬酯150mg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张晓峰  呼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95-149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妇科行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B组)持续量:布托啡诺6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组)持续量:吗啡30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组(F组)持续量:氟比洛芬酯12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三组患者术毕时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PCIA泵。术后6、12、24、48h监测HR、MAP、RR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瘙痒评分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与皮肤瘙痒评分均显示,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更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F2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术后8小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3mg/ml,背景输注速度1ml/h,患者自控量(PCA)2ml,锁定时间5min。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4hVAS评分有差异(p〈0.05),24h和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和48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较F1及F2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两组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不同给药途径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jB组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C组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组,每组15例。记录VAS评分、Ramsay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之比,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舒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以及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用于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更为有效、安全,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三组术后自控镇痛的配方(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F组,芬太尼1.0mg+托烷司琼10mg;H组,氢吗啡酮4mg+托烷司琼10mg;KH组,氢吗啡酮3mg+氟比洛芬酯50mg+托烷司琼10m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h、3h、6h、10h、24h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镇痛结束时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结果:KH组术后24h PCIA按压次数和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F组和H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H组术后TMD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F组术后(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大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KF组为氟比洛芬酯6 mg/kg加芬太尼10μg/kg,F组为芬太尼15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20 m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以及各时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并测定术前(T0)、术后48 h(T48)肝肾功能。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肝肾功能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于各时点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在F组于12 h后、KF组于4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KF组在术后4 h以后的BCS评分、VAS评分优于F组,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按压次数少于F组。F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4 h需要补救措施来缓解疼痛,而KF组无需补救措施者。KF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少于F组。结论氟比洛芬酯6 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比单独用芬太尼15μg/kg的效果更确切,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分别分次于不同时段静注氟比洛芬酯,同时应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泵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和48 h,三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1与F2组的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与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实验组),每组15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超前镇痛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下肢骨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F组,每组15例,C组为对照组,术前不使用氟比洛芬酯,F组为氟比洛芬酯组,术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毕接自控静脉镇痛泵.麻醉前、术毕及术后4 、8 、12、24 h分别抽静脉血测血清胃泌素;记录术后2、4、6、8、12、24 h的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芬太尼追加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组间以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6、8 h的静息疼痛程度,F组低于C组(P<0.05或P<0.01);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追加芬太尼的次数F组少于C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没有影响,但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骨科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PCA)的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下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氟比洛芬酯(F)组:氟比洛芬酯250mg,酮咯酸氨丁三醇(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150mg,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记录时点为术后1、4、8、12、24、48h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态VAS评分及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VAS评分均<4分。F组术后8、12、24h的动态VAS评分明显高于T组(P<0.05),恶心、呕吐总发生率高于T组(P<0.05)。结论:与氟比洛芬酯相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膝关节周围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是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但仅观察组于术前15 min使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消耗量、PCI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舒芬太尼的消耗量[6 h(:25.84±5.16)μg;24 h(:49.63±6.11)μg]、PCIA的按压次数(5.83±2.48)次较对照组少,不良反应发生率(9.8%)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减少术后自控镇痛使用的舒芬太尼消耗量,且不影响镇痛效果,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8,(1):108-1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麻醉诱导前注射氟比洛芬酯,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前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心率(HR)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拔管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T_1)时,两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T_2)、拔管(T_3)时,观察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及术后12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C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行超前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曾子代  张亚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899-899,89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手术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内加入氟比洛芬酯200mg和氟哌利多3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接PCIA;芬太尼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镇痛泵内加入芬太尼1.0mg和氟哌利多3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接PCIA;术后两组行疼痛评分(BCS)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其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50例,手术结束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1.2 mg、氟哌利多5 mg,100 ml·48 h-1;实验组术毕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氟比洛芬酯50 mg 芬太尼0.5 mg 氟哌利多5 mg,100 ml·48h-1。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 (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普外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4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D组:地佐辛1.0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DF组: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2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24、48 h患者安静状态和90°翻身时镇痛效果(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各时点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90:翻身时DF组VAS评分明显优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D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与单独使用地佐辛相比,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术前15 min及关闭胸腔前分别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两组术毕自控静脉镇痛均用0.001%芬太尼.用法芬太尼负荷剂量1 μg/kg,背景输注2mL/h,PCA量0.2mL,锁定时间为15min.术后2、8、16.24h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镇痛期间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8、16、24h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24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效果确切,能明显减少PCLA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20.
庄朝华 《吉林医学》2013,34(4):649-65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前臂及手外伤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Dex1组(D1组)、Dex2组(D2组)、Dex3组(D3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2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min,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10 min内注完),继以0.2μg.kg-1.h-1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min,D2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10 min内注完),继以0.4μg.kg-1.h-1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D3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10 min内注完),继以0.8μg.kg-1.h-1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开始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术后行疼痛评分。结果:四组患者T1时MAP、HR均明显增高,T2~T5时点D1组的MAP均大于D2、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的HR均小于D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T5时OAA/S评分与D1、D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且0.4μg.kg-1.h-1持续泵注的血流动力学最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