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40例患者确诊21例,确诊率为52.50%。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40例患者确诊16例,确诊率为40.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查出34例患者肝内病灶数73个和21例患者肝外病灶数128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29例患者肝内病灶数55个和18例患者肝外病灶数47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8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5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2cm的确诊率为85%,对照组为75%,试验组2~4cm的确诊率为93.62%,对照组为87.1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MR准确扫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MRI与64排螺旋CT灌注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肝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及MRI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76例疑似病例中共55例肝癌患者。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敏感度为83.64%(46/55),特异度为95.24%(20/21),准确度为86.84%(66/76);MRI诊断敏感度为67.27%(37/55),特异度为90.48%(19/21),准确度为73.68%(56/76)。研究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可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冯晓荣  吴菊芳  李锦 《吉林医学》2013,34(19):3816-381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液流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液流动力学的研究,并与30例健康组进行对照分析。分别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动力学表现进行观察研究。并对反应螺旋CT灌注成像血液流动力学表现的肝动脉灌注量、肝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四项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检查后,发现肝癌组和健康组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肝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对原发性肝癌,有较为显著的血液流动力学表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哲辉  仇亚妹  梁冰  许云龙  韦柳 《中外医疗》2013,32(26):191+19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通过64排螺旋CT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肝动脉血管增粗,血管分支明显增加;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共出现93个病灶,并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72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肝动脉变异,表现为不同的分型。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形成三维立体肝动脉血管图像,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肝动脉变异等,对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增强CT诊断,观察组予以MRI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个数比较,观察组较多(P<0.05)。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扫描到更多的肝脏病灶,效果确切,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91.53%,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图像质量1级所占比例为81.36%,高于MRI的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更高、更为清晰,临床可结合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4排CT脑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联合脑部血管造影对脑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病理学检查、64排CT脑灌注检查、血管造影检查以及64排CT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64排CT脑灌注组和血管造影组确诊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4排CT脑灌注联合血管和病理学检查组确诊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4排CT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组确诊率显著高于64排CT脑灌注组和血管造影组(P0.05);病理学检查组确诊率显著高于64排CT脑灌注组和血管造影组(P0.05)。结论联用64排CT脑灌注和脑部血管造影对脑血栓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早期脑血栓的确诊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肝癌早期的60例患者作为受试者;60例患者术前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并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CT灌注成像确诊肝癌51例,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者49例,符合率为81.67%。CT灌注成像显示病灶灌流量明显多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具有明显高血流灌注特征,多数伴有肿瘤组织内局部低血流灌注。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对肝癌早期病变的检测准确性较高,有利于肝脏的早期确诊及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3,24(2):213-215
目的探讨早期小肝癌(SH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定期随访观察确诊的SHCC患者CT图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灌注成像(CTA)进一步检查,其中3例行肝动脉造影CT(CTHA)检查,2例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检查;2例较小病灶行碘油CT扫描。结果 30例中共检出36个病灶,直径0.45~3.2cm,平均2.6cm,其中1.5cm以上24个病灶,有6例病灶周围分别见0.5~0.8cm的子灶;CT平扫:26例病灶呈低密度,密度较均匀,5例病灶呈等密度;8例较大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2例合并有脂肪肝,平扫病灶呈高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9个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呈高密度结节状,强化峰值高;门静脉期病灶呈均匀、不均匀低密度,平衡期呈低密度;7例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CT灌注成像:在CTHA中表现为多血供。在CTAP检查中,表现为灌注缺损;2例见有少许碘剂沉积影。结论早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尤其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CTA及碘油CT,对早期SHCC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与64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接收的63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剔除3例患者,最终入组60例。患者均于术前行高场强MRI、64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将小肝癌视为阳性,肝硬化结节视为阴性。结果:60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小肝癌36例,肝硬化结节24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小肝癌32例,肝硬化结节28例。经高场强MRI检查小肝癌35例,肝硬化结节25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P<0.05)。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64排螺旋CT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MRI与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3.0T MRI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小肝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肝脏良性肿瘤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螺旋CT和3.0T MRI进行检查,评估上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及相关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与3.0T 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和97.78%,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64排螺旋CT平扫的小肝癌病灶组织检出率低于3.0T MRI(P<0.05);螺旋CT与3.0T MRI增强扫描的小肝癌病灶组织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检查两组患者CTAP和CTVP值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CTAV显著高于病例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CTAV为参考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13%(95%CI:60.03%~90.72%)和73.33%(58.06%~84.73%),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64排增强CT增强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放射科64排螺旋CT检查疑似小肝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体检健康者7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及CT灌注扫描,观察小肝癌病灶,肝硬化、小肝癌灌注参数,分析小肝癌和背景肝关系。结果 16例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共发现20个小肝癌病灶,综合分析双动脉期扫描小肝癌检出率90.0%。14例行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共发现16个小肝癌病灶,小肝癌检出率81.3%。肝硬化不同程度比较,BV、BF值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呈现减小,而HAF、PS、MTT、HAP值增大,肝硬化组HAF、HA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肝癌组中,PS、HAF、HAP值随着小肝癌分化程度越差逐渐增大(P0.05)。小肝癌恶性程度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加重,同时分化程度逐渐变差。结论 64排增强CT增强灌注成像有助于评估、预测肝硬化程度及小肝癌分化程度,同时肝硬化程度与小肝癌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小肝癌灌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28例小肝癌患者行灌注成像,测量小肝癌病灶以及肝实质的CT灌注值,并对所测得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测得的各项指标中,在血流量、肝动脉分数值以及血容量指标方面,小肝癌均显著高于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早期诊断小肝癌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作为样本,以31例为一组,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两个组别。CT组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MRI组采用肝脏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肝内病灶、肝外病灶查出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准确情况。结果:MRI组31例患者,检查发现肝内病灶(3.00±0.16)个,30例检查准确,准确率96.77%。与CT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肝外病灶查出数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肝脏CT而言,肝脏MRI用于肝癌的诊断,可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应用到肝癌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使肝癌患者可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MRI与螺旋CT对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的44例小细胞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方法分为螺旋CT组与MRI组。比较MRI组与螺旋CT组肝内外病灶及肝内外病灶阳性率及不同体积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肝内病灶及肝内病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而对于肝外病灶阳性率及肝外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较,MRI在SHCC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转移性肝癌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转移性肝癌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由病理检查确诊,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对比观察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32例患者均采用病理检查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确诊27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对转移性肝癌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T肝灌注成像(CTPI)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发现肝脏早期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和诊断效率。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肝灌注成像和MRI影像学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CTPI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94%、91%、95%和79%,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7%、100%和71%,2种方式对上述4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超过90%以上,而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则在70%以上,2种检查方法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与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肝灌注成像与MRI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等肝脏早期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接近,二者可以替代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RI与螺旋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方法:对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进行MRI与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MRI检出肝内病灶、肝外病灶的阳性率、病灶个数均明显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或肝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CT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44%、83.02%、76.06%,MRI分别为54.55%、92.18%、90.14%,MRI均高于CT。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MRI较螺旋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影像学诊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治疗的95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影像科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总结影像诊断结果。结果确诊共计350个节段图像,两种检查方法冠状动脉正常符合率为96.07%,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7.71%、99.09%、99.98%,其中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灵敏度90.63%,特异性91.89%,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7%、94.44%。结论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用于冠心病诊断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狭窄检查准确率,建议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辅助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小病灶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5例肝癌高危患者,其中共计有60个直径≤3.0cm的肝内局灶性的小病灶,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观察扫描结果做出诊断。结果:60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中,64层螺旋CT扫描中恶性病灶39个,其中有35个肝细胞性肝癌,4个转移性肝癌;良性病灶21个,其中含有18个血管瘤,4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部分病灶有延迟强化的特点,与其良性恶性无必然的联系。结论:64层螺旋CT对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