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因POP II-IV接受经阴盆底重建手术(TVM)的患者227例,分析患者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评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分)以及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共随访2年。结果术前与术后的POP-Q评分比较,客观治愈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POP-Q中的各位点值均上升,达到解剖学复位。术后的PFDI-20及PFIQ-7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PISQ-12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脱垂复发率为4.42%,疼痛发生率为8.81%,网片暴露率为4.85%,主观满意率为96.5%。结论经阴盆底重建术治疗II-IV度POP安全、疗效确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是POP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研究。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置管时间(2.37±1.05)d、住院天数(6.39±1.25)d、并发症发生率(5.56%)及复发率(8.33%)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行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与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效果及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按简单随机化法将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114例子老年宫脱垂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行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57例行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评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评分、盆腔器官脱垂问卷-12(PISQ-12)评分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1年末,观察组子宫脱垂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FIQ-7及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77%(P<0.05).结论:与行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相比,运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汪培青 《吉林医学》2014,(25):5627-5628
目的:观察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6%,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其临床疗效显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4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5%,与对照组92.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分别为14.04%、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器官脱垂行改良式保留盆底重建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具有一定运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56例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直肠损伤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Ⅳ级盆底肌肉肌力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能较好的恢复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子宫脱垂和盆底肌肉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盆底重建术的141例患者,根据采用的术式分为观察组(改良前盆底重建术,n=78)与对照组(经典前盆底重建术,n=63)。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分、术后客观治愈率、复发情况及手术前后盆底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POP-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客观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vs.81.0%,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2例复发。术后1个月,两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I-20)、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及盆底器官脱垂与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能有...  相似文献   

8.
张丽英 《医学综述》2014,(12):2275-2277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120例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予以阴道子宫全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63例)予以全盆底重建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盆底困扰量表简表(PFDI-20)、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和治疗1年后以上各量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以上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尿失禁、排尿困难、性交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应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盆腔脏器脱垂分度(POP-Q)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0度占比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86-89
目的 探讨改良式阴腹联合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抽取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阴腹联合子宫骶骨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满意度、盆底功能症状评分、性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FDI-20、POP、排便症状、排尿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FDI-20、POP、排便症状、排尿症状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PFDI-20、POP、排便症状、排尿症状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ISQ-12、PGI-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ISQ-12、PGI-C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PISQ-12、PGI-C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阴腹联合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满意度,改善盆底功能症状评分、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术与阴道壁桥式修补术在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90例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随机分2组。对照组选择阴道壁桥式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选择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来说,选择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不但能够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62例,其中观察组32例行盆底重建组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阴式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期间POP-Q分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治愈率为90.9%(2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rolift补片系统进行盆底修复,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改善盆底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绝经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手术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盆底脏器脱垂患者58例,其中32例行子宫切除手术(对照组),26例行保留子宫骶棘韧带的宫颈切除术(试验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9.2±17.7)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5.2±44.7)ml,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保留导尿管时间是(2.1±0.3)h,对照组保留导尿管时间为(3.5±0.4)小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疾病的复发率为7.69%,对照组手术后的疾病复发率为28.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12个月,试验组有10例恢复性生活,对照组有5例恢复性生活,两组之间性生活恢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恢复性生活的性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18±3)分,对照组中恢复性生活的性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10±4)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子宫骶棘韧带的宫颈切除术在未绝经女性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阴道改良盆底重建术中切除子宫与保留子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3年在我院接受经阴道改良盆底重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切除子宫组(concomitant hysterectomy group,CH)71例,保留子宫组(uterus conservation group,UC)53例.比较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参数;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评估患者术前的脱垂情况及术后的手术效果;以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short form7,PFIQ-7)、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 20,PFDI-20)评价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POP-Q值及POP-Q分期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PFIQ-7和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以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有性生活的UC组9例和CH组8例;两组术后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改良盆底功能重建术中选择保留子宫不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Prolift盆底重建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9例。对照组行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式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配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运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及盆底重建术(PFR)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子宫脱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行SSLF术,n=60)和对照组(行PFR术,n=60)。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盆底功能、生活质量、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EDI-20)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各指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大腿及腿部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新发尿失禁、便秘、阴道长度、性交疼痛、性生活满意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FR比较,SSLF治疗子宫脱垂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纠正子宫脱垂,...  相似文献   

17.
饶红云 《当代医学》2016,(24):58-59
目的 研究对比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 选择子宫脱垂的患者1 1 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0.00%)、2年复发率(3.57%)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1 9.64%)、2年复发率(28.5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FIQ-7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段的PFIQ-7评分[(5.27±3.05)分、(3.22±2.65)分、(3.01±2.88)分、(3.64±3.0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2.36±5.04)分、(1 1 05±6.01)分、(16.02±4.06)分、(20.41±1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治疗组2例补片侵蚀;对照组5例尿潴留,经过治疗均治愈.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子宫脱垂患者采用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与Y形聚丙烯网片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88例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重建组(n=60)与腹腔镜组(n=28).于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使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功能调查问卷(PISQ-12)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重建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42±17.73)min,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81.92±29.76)mL,多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a、Ba、Ap、Bp、C/D指示点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POP-Q各指示点数值及TVL均低于腹腔镜组,其中Aa、Ba、C/D、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POP-Q各指示点的位移及TVL的差值进行比较,Aa、B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Bp、TV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者术后12个月PFDI-20得分、PISQ-12得分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PFDI-20得分、PISQ-12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PISQ-1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DI-20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术式均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有效术式,协和式改良全盆底重建术解剖学恢复优于Y形聚丙烯网片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但是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略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重建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接受治疗的中盆腔缺陷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采用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组25例,采用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各指示点位置,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EFI-20)评分评价主观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程,合并症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症状如排尿排便困难、尿失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比较组,但手术时间明显较比较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10-37个月,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比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显著低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Aa、Ba、C、Ap、Bp、阴道总长度(IVL)组内比较,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EFI-20评分、主观满意度均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在治疗中盆腔缺陷上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主观满意度及性生活质量较高的优势,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和(或)伴随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患者30例,于术前及术后分别根据POP-Q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问卷20(PFDI-20)、问卷7(PFIQ-7)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进行评分。结果 POP-Q评分、PFDI-20、PFIQ-7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Q-12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和术前分值相比,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有所提高,同时随访患者术后脐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脐疝、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以下简称单孔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美观微创的术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