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探讨咀嚼运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咀嚼前和咀嚼5min后脑血流改变,并对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咀嚼5min后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均高于咀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的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运动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加相应脑区的供血量,但其是否对促进脑梗死康复、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有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向于生物学因素方面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研究逐渐受到精神医学界的重视,为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的特点及与病情的关系,本研究对3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向于生物学因素方面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研究逐渐受到精神医学界的重视,为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的特点及与病情的关系,本研究对38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是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期和病情稳定期血小板功能和超微结构有何异同,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特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以2012年1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集8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采取微波照射治疗配合针灸综合治疗,B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小板参数(包括CD62 p、CD61、v WF、PAR)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治疗后血小板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更大。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0/45),B组为70.5%(31/44),A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会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以致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小板参数增大,微波照射治疗配合针灸综合治疗的应用可纠正内耳缺氧状态、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各项血小板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硬死患者急性期血小板膜P -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CD6 2 p的表达。 结果 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CD6 2 p的表达分别为 (1.38± 0 .2 9) %、(3.15± 1.5 8) %、(10 .46± 5 .0 7) % ,与正常对照组 (1.5 6± 0 .17) %比 ,轻型脑梗死患者CD6 2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重型脑梗死患者CD6 2 p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 .0 5和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小板膜CD6 2 p的表达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9.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景出现短暂性波动,为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脑梗死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演变关系。我们对2004年2月-2005年6月住院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的动态变化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功能定量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6 8例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CD4 1、CD6 2p和CD6 3的含量水平 ,与 4 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 ;并对脑梗死组病灶大小、梗死部位、病情分级等与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的变化进行分析 ,应用统计学进行处理。 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CD4 1、CD6 2 p和CD6 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与梗死灶大小及病情分级密切相关 ,与梗死部位无关。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增强 ,为早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汪玉兰匡霞邢秀萍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在血栓形成中,常常存在多种致血栓形成因素的异常。作者观察...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 (C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CI患者血小板的数目、体积的变化 ,我们分析了CI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比积 (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PDW )的资料 ,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 :系 1998- 0 9~ 2 0 0 0 - 0 7我院所收入院的CI患者共 57例 ,均为发病后 4 8h入院患者 ,男 36例 ,女 2 1例 ,年龄 37~ 79岁 ,平均年龄 52 5岁。其中临床症状、体征、头部CT、脑电地形图均符合 1988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小板功能的不同。方法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ACI患者和19例对照人群的血小板黏附率(PAg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老年ACI患者组PAdT、PAgT、CD41、CD62p和CD63的检测值,分别为31%±13%、40%±14%、12.34%±3.31%、7.82%±2.59%、21.34%±6.63%;对照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22%±9%、27%±13%、8.98%±2.5%、4.87%±1.79%、17.87%±4.45%。结论老年ACI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血小板活化与老年ACI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小板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正常人,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及35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血液中血小板形态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型显著高于正常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聚集型显著高于轻中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研究抗血压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划分为降压治疗组与非降压治疗组,分别为53例、40例,动态的对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发病7日内的各级高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两组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1级高血压的住院天数在7 d 以已恢复正常的有效率明显优于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P <0.05);抗高血压治疗组的恢复明显优于未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P <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根据高血压分级,为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控制,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变化规律,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1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中、小面积3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分别统计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重型脑梗死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病情轻重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银杏二萜内酯是超强效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大量研究显示其主要成分可作用于脑梗死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降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促血管生成、促神经元及髓鞘的保护或再生多种作用机制,在脑梗死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脑梗死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急性期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据我院2006年以来,脑梗死急性期210例患者,对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经抗凝治疗89例,治愈27例,显效3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恶化2例;抗血小板治疗121例,治愈34例,显效57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恶化5例。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抗凝与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在无条件或尚未行凝血四项或INR等抗凝功能检测的医院,无禁忌证的脑梗死急性期,建议首选并尽早开始使用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炼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6,4(3):50-5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T-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时PLT减少(P〈0.01),MPV增大(P〈0.01)病情越重,梗死面积越大,改变越明显。结论监测PLT、MPV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的变化汪玉兰匡霞任利民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封47500关键词血小板平均容积;脑梗死;血小板聚集率近年来由于血液自动化仪器的进展,对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plateletvolume,MPV)的测定引起了关注[1]。为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