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TL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发病年龄56.3岁;19例(76.0%)伴有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病史;乙肝病毒感染阳性12例(66.7%);25例甲状腺淋巴瘤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1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8例,MALT伴DLBCL和MZBL混合2例;PTL以甲状腺结构的破坏为基本形态特点,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等B细胞标记。结论:PTL常见于合并HT的中老年女性,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需与甲状腺炎症、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鉴别;各病理类型在形态学、生长方式以及预后上有一定差异,故诊断时应明确病理类型,以供临床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0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TL)及8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中11例重度LT及TL作了免疫标记。TL中8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7例见淋巴上皮病损,3例见明显甲状腺外浸润,5例TL残留组织中见LT背景,2例符合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11例重度LT中见淋巴细胞内陷于滤泡上皮间,免疫标记示免疫球蛋白轻链多克隆性。本文讨论了甲状腺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TL的诊断标准问题,提出TL与LT有密切关系,TL可能来自原发存在的L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9例为女性,发病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岁;1例男性,63岁。左乳3例,右乳6例,双乳1例;8例为临床ⅠE期,2例为临床ⅡE期。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0例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为(-);B细胞标记9例CD20(+),T细胞标记1例CD3(+)。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准确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对规范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重排。结果2例均为偶然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主要由中心细胞样B细胞和单核细胞样B细胞构成,均见肿瘤细胞侵犯胆管上皮、侵袭肝细胞索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IgH基因均呈单克隆重排。结论原发性肝MALT型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多为偶然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必要的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5.
刘学娟  王刚  王莉  唐涛 《临床医学》2006,26(11):11-13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CA、CD20和bcl-2染色均为阳性,AEI/AE3、CIM5RO、CD10和bcl-6阴性。结论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不同病理结果的超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的不同病理结果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要点及不同病理结节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良性结节(结甲、腺瘤、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50例,恶性结节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其中2例漏诊,淋巴瘤1例).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的结节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扁桃体原发性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B、T分类,相关癌基因蛋白及EB病毒蛋白(LMP-1)表达的检测。结果4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3例为弥漫型滤泡性淋巴瘤,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LMP-1均(-)。结论儿童扁桃体原发性恶性B细胞淋巴瘤在形态学上易误诊为炎症或低/未分化癌,诊断主要依据HE切片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组织学类型为弥漫型滤泡性淋巴瘤和非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2种,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MTL)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PMTL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7例PMTL病灶二维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声像图表现分为2种类型,弥漫型4例,结节型3例;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血流丰富者5例,血流稀少者2例.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提高此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复习该病变的相关文献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癌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癌细胞嗜酸性变.免疫组化示肿瘤组织CK19、HBME-1、CK、TG、TTF-1和EMA呈弥漫或大部分(+),calcitonin、p53和Ki-67均(-).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很容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伴滤泡上皮嗜酸变等形态结构相近的良、恶性病变.形态学上乳头状癌癌细胞特征性核改变及免疫组化CK19和HBME-1(+)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淋巴瘤细胞围绕萎缩的乳腺腺管上皮浸润。4例LCA及CD20均显示( );2例k( );CD45RO、λ、CD5、CD10、cyclinD1和CK均为(一)。结论 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为B细胞来源,其发病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关,早期诊断对预后的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D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其中3例为青年女性患者,癌细胞均具有经典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典型的核特征,镜下肿瘤细胞均处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背景中,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大量的砂砾体形成、广泛的间质纤维化,伴有鳞状上皮化生,癌细胞团多呈实性、多灶生长,4例患者均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TG、CK19、TTF-1均呈(+),CD56(-),p53弱(+),CyclinD1(+),Ki-67增殖指数均≤1。结论 DSVP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具有高侵袭性,淋巴节转移率和复发率较高,预后较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P=0.036)、回声特征(P=0.036)以及病灶边缘(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P=0.005)以及病灶边缘(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和继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累及乳腺的15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随访。镜下观察病变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原发性淋巴瘤共8例,继发性7例,其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和结节硬化性霍奇金淋巴瘤。6例患者通过粗针穿刺活检确诊,9例患者通过切除活检确诊,其中6例进行了术中冷冻诊断。原发组和继发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特点均与乳腺癌相似,冷冻切片诊断时,需认真观察肿瘤的浸润模式和细胞形态,以与浸润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EBV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组织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淋巴结发生的老年人EBV阳性的DLBCL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TCR基因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颈部、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个月。组织学表现为富于组织细胞与T细胞的大B细胞性淋巴瘤(THRBCL),肿瘤显示NF-κb途径激活,同时伴有显著类上皮反应及T细胞克隆性扩增。结论老年人EBV阳性的DLBCL是新近发现的一类EBV阳性的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独特,需与伴有肉芽肿反应的EBV阳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进行鉴别,本例同时伴有显著类上皮肉芽肿反应和克隆性T细胞扩增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甲状腺均明显肿大.9例表现为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物或弥漫性甲状腺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3例表现为甲状腺病变部位呈高、低混合的肿物回声.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回声极低.5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些特征,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使用LCA、CD30、CD79a、CD68、CD45RO、CD3、CD20和CEA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文献复习。结果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可见子宫内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子宫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易漏诊且侵袭性较高,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桥本氏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CL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复杂多变,与多种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癌不易鉴别。我院自从1980~1995年总共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1026例,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桥本氏病。目前在桥本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现将我们手术治疗的30例桥本氏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女性27例,男性3例,年龄为18~63岁,病程1月至5年不等。 1.2 实验室检查:本组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8.
沈丹华  杨毅  郭卫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5):323-325,I085
目的探讨儿童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例儿童骨的恶性淋巴瘤,复习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3例均诊断为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其中1例为B淋巴母细胞型,1例为弥漫大B细胞型,1例不能确定类型。3例均行病变部位的肿瘤切除术,术后化疗。结论儿童骨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及放射学上难与其他儿童骨恶性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中不可或缺。恰当的化疗方案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特性。方法:收集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标本6例,运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其病理特性,并就其组织发生、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初步讨论。结果:巨检见5例包膜完整;镜检所有肿瘤均具有粘膜相关淋巴瘤一般特点,4例为B小细胞性淋巴瘤,2例为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见6例均呈LcA阳性,L26阳性,2例Kappa阳性,4例呈Lamda阳性。结论: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03—2016-04收治的76例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结果病理结果:26例乳头状癌,11例滤泡性癌,1例未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8例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炎性结节;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3.1%、76.4%、80.1%。结论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