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斜疝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宁华 《海南医学》2005,16(7):95-96
目的 分析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女性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其中最大年龄5岁,最小3个月。嵌顿性斜疝10例,可复性斜疝8例,10例嵌顿性斜疝嵌顿内容物为子宫附件7例,肠管3例。结果 18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我们认为女性婴幼儿斜疝在临床上较男性婴幼儿少见,并且在临床上易误诊,女性婴幼儿斜疝的嵌顿发生率较男性婴幼儿高,嵌顿内容物多为子宫附件,多不易回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女性婴幼儿卵巢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导致卵巢坏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昆明市儿童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间,57例女性婴幼儿卵巢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以下简称为卵巢嵌顿疝)并行手术的患儿,分析患儿的年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术中有无卵巢扭转,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57例女性婴幼儿,中位年龄46 d,最小年龄19 d,最大年龄2岁5月。57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为卵巢嵌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CRP、卵巢扭转与卵巢坏死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卵巢扭转是术中卵巢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390,95% CI:1.056-1.829,P = 0.019)。  结论  卵巢扭转是婴幼儿卵巢嵌顿性腹股沟疝发生卵巢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女孩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女孩得股沟嵌顿性斜疝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对12例女孩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前。术中和术后随诊观察结合分析。结果 经手术治疗12例全部治愈,随访无复发,无卵巢坏死表现。结论 女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内容物以卵巢附件多见,一经诊断就应急诊手术,尽可能的挽救卵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1996-06~2007-06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收治12例女性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 女性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不宜手法复位,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166例,其中肠坏死6例,右睾丸坏死4例,左卵巢坏死1例,肠坏死和左睾丸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1例肠浆膜修补,1例右睾丸缺血损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机制和特点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小儿嵌顿疝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随着微创技术及一日监护外科模式的发展,提倡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限期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后易并发肠管坏死、睾丸坏死等并发症的原因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嵌顿疝,分析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果 106例患儿7例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回盲部嵌顿行阑尾切除术;5例女婴卵巢嵌顿行还纳术;4例睾丸坏死,予切除;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2年,2例发生睾丸萎缩.结论 对有腹股沟包块,一经确诊或不能排除嵌顿疝者,应放宽手术指征,尽快手术探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怀权 《吉林医学》2012,33(15):3244-3245
目的:探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随访12~24个月,术后出现阴囊血肿2例,无术后复发。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嵌顿性斜疝具有安全、可靠、价廉等优点且复发率低。对于疝内容物无坏死,无严重感染者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疗法15例,手术30例,其中肠坏死13例,睾丸坏死11例,卵巢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反正确处理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和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5年6月行PMTFHR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结果本组随访6~36个月无手术死亡、无伤口感染、无复发。结论PMTFHR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的术式。只要嵌顿内容物无脓肿形成、坏死肠管未破裂同样适用,此法避免了患者第2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董家广  白卫云 《当代医学》2011,17(12):99-100
目的 分析研究腹股沟嵌顿性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婴幼儿嵌顿疝,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儿童及青年,则采取疝囊高位结扎及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Ferguson法修补术;对于中老年则采取高位结扎加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修补术.对于绞窄性嵌顿疝,根据疝内容物是否坏死,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本组23例,全部治愈.甲级愈合20例,乙级愈合3例;并发症:腹腔感染1例,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随访1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嵌顿性腹股沟疝一旦发生嵌顿,就会导致血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绞窄、肠管坏死.手术是治疗嵌顿性疝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嵌顿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50例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根据年龄大小、患斜疝及嵌顿时间的长短,实施腹股沟斜疝嵌顿松解术时,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术中仔细观察疝内容物的还纳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在斜疝嵌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150例中,麻醉起效后疝内容物还纳25例,占16.7%;切开外环后疝内容物还纳65例。占43.3%;切开疝囊后疝内容物还纳38例,占25.3%;切开疝囊颈后疝内容物还纳22例.占14.7%。结论腹股沟斜疝的嵌顿部位是多点位的,并不是某一部位的单纯嵌卡,而是先后由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韦勇杰  归奕飞 《华夏医学》2005,18(2):208-209
目的:探讨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嵌顿疝的术后复发。方法:对62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保留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还纳疝内容物。结果:6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采用内环处腹横筋膜切开松解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保留了内环处腹膜的完整性,局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解剖生理,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急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疝病例的1/6。年龄越小,发生嵌顿疝的机会越大,3岁以下者占80%。绞窄性疝在嵌顿中的比例未见明确统计数字。嵌顿时间越长,发生疝内容物血运障碍、绞窄的比例越高。婴幼儿嵌顿疝一旦发生绞窄,处理困难,后果严重,死亡率高。总结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婴幼儿绞窄性疝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嵌顿31例,股疝嵌顿8例;腹股沟斜疝中7例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24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39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74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治的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平均年龄18个月,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超过2.5cm者,行内环修补。结果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发作嵌顿来诊者37例(占30%),其中仅1例发生绞窄性肠坏死,均经手术治愈,平均13年随诊中未见复发。结论婴幼儿斜疝嵌顿性发生率高,急症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确认外环是切开腹股沟管,保证疝囊高位结扎的前提;选择性修补扩大的内环,对防止小儿斜疝术后复发可能是有益之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科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36例。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4例,左侧腹股沟嵌顿疝12例。经脐下缘做小切口置入5mm Trocar,导入5mm 30°腹腔镜,于操作孔位于脐上缘偏向患侧置入3mm Trocar做操作孔,置入3mm操作钳,探查明确嵌顿的疝内容物、嵌顿程度。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将疝内容物复位,观察嵌顿过的脏器是否损伤,有无血运障碍。如无脏器损伤,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如存在对侧腹股沟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共14例。嵌顿的疝内容物为肠管28例,大网膜2例,卵巢及输卵管6例。手法复位及在3mm钳辅助下均能顺利还纳,镜下观察大约10min,36例嵌顿疝嵌顿的疝内容物均无坏死。单侧疝(22例)手术时间12~25min,平均手术时间18min;双侧疝(14例)手术时间18~36min,平均手术时间24min。麻醉清醒2h后即可进食,均可耐受伤口疼痛。术后12~24h(平均18h)出院。随访3~16个月,无伤口感染、阴囊血肿、反复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36例均无复发。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无需破坏腹股沟管各层的解剖结构,直视下观察嵌顿的疝内容物损伤程度,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疝,以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微创、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炳成  杨体泉 《广西医学》2001,23(2):339-34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多发病 ,在婴幼儿时期极易发生嵌顿 ,特别在农村基层医院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且延误治疗会带来严重后果 ,笔者自 1 990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共收治 9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92例 ,女性 5例。 1岁以下 43例 ,1~3岁 54例。右侧 63例 ,占 65% ;左侧 2 7例 ,占 2 8% ,双侧 7例占 7%。嵌顿疝 76例 ,占本组病例 78%。嵌顿时间不足 2 4小时者 40例 ,2 4~ 48小时者 2 3例 ,48~ 72小时者 1 1例 ,超过 72小时以上者 2例。本组病例全部经手术治疗。术中见疝内容物多为小肠 84例 ,结肠或盲肠、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婴幼儿的腹股沟斜疝使用腹腔镜治疗时的效果及具体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500例婴幼儿(1岁内)腹股沟斜疝(其中嵌顿疝5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治疗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手术都取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18 min.其中62例为隐性疝,3例发生了切口线结反应,2例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对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运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优点为,手术的创口较小、住院时间很短而且安全、术后效果也很好,在治疗嵌顿疝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2例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左斜疝回盲部嵌顿患儿中,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左斜疝回盲部嵌顿多发生于1岁6个月以下儿童,主要与婴幼儿回盲部较游离的解剖生理有关。临床上具有起病急、症状重、不易还纳和易发生肠坏死的特点,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特点及发生肠坏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6例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究肠坏死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患儿肠坏死发生率为10.2%(25/246),未发生卵巢坏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异常(OR=26.933, 95%CI=6.396~113.894,P=0.000)为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肠坏死的诊断中,CRP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93.7%,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20~0.908)。结论: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肠坏死;CRP对诊断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肠坏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