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穿孔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治疗(术后48 h内)分为观察组(EEN,n=32)及对照组(非EEN,n=40)。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外周血炎症介质、营养指标及肠功能障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2.5±3.5 vs.1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8,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外周血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内毒素(endotoxin,ET)及D-乳酸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ET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营养状况及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在上消化道穿孔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住的6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并排除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影响,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即采用传统的胃肠减压联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方式,实验组即采用三腔胃肠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方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分析,两组患者各营养状况指标均较术前下降,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且实验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中,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中,实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患者住院费用;而在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泻、置管肺炎等)、术后三天胃引流量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腔胃肠管在上消化道穿孔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有效可行的,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手术尤其是食道手术后,营养状况是病人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所在。而这类手术又多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临床有一半以上病人就诊时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使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下降,是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我院自2000年1月开始将营养管及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上消化道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8例重症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14例采用进口进食半流质。能量均为1000kcal/d。观察两组患者面罩无创通气时间,无创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营养组患者28天死亡率均为4/14,传统组28天死亡率为4/14d。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存活组中,营养组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65±24 h,传统组为245±29 h,有显著差异。营养组住院时间为19±4.6d,传统组为26±4.4d,有显著差异。尽管应用肠内营养,但是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为11227±1834.3元,传统组为16384±2086.3元,明显降低医疗费用。观察组PaO2(10.74±0.82)kPa、PaCO2(6.29±0.75)kPa;对照组PaO2(8.59±0.88)kPa、PaCO2(7.64±0.81)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不能降低死亡率,但是肠内营养仍然值得在重型COPD患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分析12例腹腔镜胰腺手术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营养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观察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各项营养及免疫指标术后1周较入院时均有所降低,其中血红蛋白及白蛋白降低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及排便平均时间分别为(61.58±23)h和(97.42±22.35)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6.42±9.02)d。围手术期消化道不良反应较低,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例发生B级胰瘘,2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现C级胰瘘并引起腹腔出血。结论围手术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为腹腔镜胰腺手术走向成熟奠定基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外敷合并电针、西医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20例、单纯西医+电针治疗组(B组)21例、单纯西医+中药+针刺治疗组(C组)23例,观察3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液气平面解除时间以及胃肠减压营养管引流量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穿孔解除率分别为85.0%、85.7%和91.3%(P>0.05),但C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气腹平面消失时间均较A、B组缩短(P<0.05或P<0.01),而且胃肠减压引流量第2天起明显减少,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缩短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解除及康复时间,缓解急性症状,变急诊手术为择期手术,可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入住该院ICU的符合条件的SAP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肠外营养组(EN+PN组,n=32)在床旁纤维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29)行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清蛋白、体质量指数、淀粉酶正常天数、CRP水平、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Ranson评分、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与TPN组比较,EN+PN组患者腹痛VAS评分降低[(6.1±3.2)vs.(8.5±3.5),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12.2±5.3)vs.(16.8±6.2),P<0.01]、第3天的CRP下降[(120.2±18.5)vs.(143.5±20.9),P<0.01]、Ranson评分>3分天数减少[(5.0±3.0)vs.(7.0±4.5),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缩短[(9.0±5.2)vs.(11.5±4.3),P<0.01]、ICU平均住院时间减少[(16.0±7.0)vs.(18.0±6.5),P<0.01]、平均医疗费用减少[(11.3±6.7)vs.(13.2±7.1),P<0.05)]、并发症减少(P<0.05)及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SAP患者经鼻空肠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在ICU机械通气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日及病死率,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指征和肠内营养效果。方法鼻空肠营养管经鼻插至食管内,后经胃镜用异物钳夹住鼻空肠管,推送至空肠上段,建立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体重等。结果鼻空肠管均放置成功,其中2例因不慎拔脱重新插入成功。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体重无明显变化,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成功率高,营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手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取肠外营养(TPN)治疗,观察组40例行肠内营养(EN)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2组均有下降,见表1。观察组体重损失(3.0±1.0)kg,对照组为(3.9±1.4)kg。观察组平均排气时间为(51.0±9)h,对照组为(77±12)h,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1.2)d,对照组为(13.3±1.5)d。观察组平均营养费用为(1235.3±236.0)元,对照组为(2521.4±476.0)元,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治疗费和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故在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费用低,安全可行,为较佳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应激溃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和免疫功能而日益受到重视,199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95例腹部分大手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51例行肠内营养,44例行肠外营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辜玉刚  温尔刚  余小炯 《西部医学》2010,22(8):1438-144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SAP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SI较前显著降低,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支持后两周EN组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肌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病死率方面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N治疗SAP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可行,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38例,比较两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 d其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存在的前提下,其优越性远高于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消化道手术病例40例。手术后12~48h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连续7~10d。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8±3.5)h肛门排气,(52±3.5)h排便,住院天数(12.5±2.5)d。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经济,特别适应于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4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EEN组)于术后24 h经鼻营养管注入要素饮食,并与同期56例术后按传统肠外营养(PN组)支持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前1天及术后第6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患者AL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天ALB、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PN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EEN组(P0.01)。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1);E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明显低于PN组的34.2%(P0.01)。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行EEN支持是安全、可靠的,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减少术后患者输液负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38例分为肠内营养和对照,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TPN)。结果:观察两组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差异;观察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李介梅 《广州医药》1995,26(3):26-27
本文分析了5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不同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各28例。选择手术治疗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及临床所见,避免片面性;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条件可考虑为:35岁以下、病史2年以内、空腹穿孔且膜膜刺激症较轻者,膈下无游离体而诊断尚无甚明确者。  相似文献   

19.
程黎阳  张玉新 《广东医学》2003,24(2):158-158
目的:探讨消化液回输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在消化道外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例消化道外瘘患者建立消化液引流和回输通道后,收集消化液并回输,同时配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大部分患者可短期内脱离静脉输液和营养,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状况良好,自愈率高,并发症少。结论:此法充分利用了漏出的消化液,维护了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肠内营养可早期恢复,具有生理干扰小、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和费用低廉的优点,是消化道外瘘治疗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