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55-72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不同剂量蛋白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丽水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120例住院早产儿的资料,分析早期不同蛋白质摄入营养治疗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蛋白质平均摄入量3.3 g/(kg·d)为高蛋白质组(H组),将蛋白质平均摄入量≤3.3 g/(kg·d)为低蛋白质组(L组)。记录并比较两组间早产儿在纠正胎龄满40周(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12个月(T5)时体重、身长、头围变化,最后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出生方式、出生头围、体重、身长及出生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喂养后H组在T1、T2、T3、T4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均高于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H组与L组早产儿头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5时H组早产儿体重与身长变化显著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行平均摄入3.3 g/(kg·d)的高蛋白质喂养,能提高出生后早产儿喂养效果,促进体格发育,利于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54-57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儿均予以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鼻饲或奶瓶给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2周后生长发育(体重、头围和身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症状消失时间、胎粪排出时间、达全量胃肠内营养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佳(χ~2=4.16,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和身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在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缩短喂养不耐受症状时间,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KMC方案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6月—2020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KMC方案的护理干预.使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对早产儿进行每周评估,对比两组早产儿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儿基础达标时间、肠外静脉营养(TPN)时间、达全肠道喂养(TEN)时间;统计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两组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出生后1周时的PIOFR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生后2周、3周和4周时观察组的PIOFR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达标时间、TPN时间、TEN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95%)低于对照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MC方案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方面有积极作用,能有效促进早产儿发育,该护理干预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渐进式喂养策略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以低能量密度配方奶(20 kcal/30 m L)开奶,奶量达到90~100 m L/(kg·d)时改等量的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继续喂养;对照组以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开奶及喂养,加奶方式与观察组一致。观察两组的NEC发生和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NEC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LBWI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恢复出生体重、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时、出生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生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喂养能够有效降低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辉 《中国乡村医生》2022,(33):130-132
目的:分析吞咽功能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鼻饲喂养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准备经口喂养能力、经口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及干预7 d后,两组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PIOFR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14 d后,观察组PIOFR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胃管营养时间、禁食时间、过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时胎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体重、头围、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体重、头围、身长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缩短其经口喂养时间,降低并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44-146
目的研究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和改善喂养不耐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80例,根据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应用母乳混合早产儿配方奶粉调制喂养,观察组应用纯母乳喂养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坏死性肠炎与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肠内完全营养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坏死性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内完全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1个月后的头围、体重及身长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预防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肠炎,并且能够降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缩短监护与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90例,将80例早产儿中有25例出现胆汁淤积症(设为对照组),65例没有胆汁淤积症(设为观察组)。结果早产儿出现胆汁淤积症的概率为27.8%,对照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观察组的早产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早产儿的胃肠外营养持续供给时间、脂肪乳最大剂量、氨基酸最大剂量均大于观察组的早产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的胎龄过低、出生体重小、胃肠外营养持续供给时间长和大剂量的脂肪乳、氨基酸摄入是导致早产儿患上胆汁淤积症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有效的缩短胃肠外营养持续供给时间,尽早的采取肠内营养,合理搭配营养可有效的预防胆汁淤积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79例,以2016年2月为节点,之前收治的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反之为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身长、头围、体重)、胃泌素水平和住院时间。结果入院时,两组身长、头围、体重、胃泌素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早产儿身长、头围、体重均较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 d、10 d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为(32.50±1.13)d,比对照组的(42.51±1.11)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行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可显著提高早产儿肠胃功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及护理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静脉高营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高营养在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宣(NICU)住院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7例用5%或6.74%小儿氨基酸、20%脂肪乳等进行静脉高营养;对照组31例经口喂养或经鼻胃管喂养。每晨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观察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肝脏大小变化等。结果观察组37例的身长、体重、头围的增长均比对照组多,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行静脉高营养在提高其早期生活质量及增加其体质量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的影响,以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方法 选择NICU收治的30~34周的早产儿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早产儿母亲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早产儿母亲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临床测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患儿于纠正胎龄至预产期时行NBNA.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别为(1 806.30±304.59)g和(1 797.90±221.34)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头围分别为(28.43±1.59)cm和(28.80±1.6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身长分别为(40.73±3.64)cm和(41.47±3.78)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4.93±1.89和35.87±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结论 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比较两组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体重、头围、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8周,观察组的体重、头围、身长等生长发育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观察组的IgG、IgM、CD3~+、CD4~+、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因此在早产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住我院新生儿ICU早产儿共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统计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胎粪排净时间、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住暖箱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出生后42天头围、体重和身长。结果观察组的胎粪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体重每日增加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住暖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42天观察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计身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抚触护理能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部分胃肠外营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70例早产儿应用信封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出生后除外肠内喂养禁忌症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3~5min,每天8次,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胃肠外营养补充,采用全合一法周围静脉16~24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尽早肠内喂养的同时仅静滴葡萄糖、电解质以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平均每日增加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治愈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观察组40例体重均增加,对照组仅20例体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经严格观察和监测下,未发现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合并症.结论 部分胃肠外营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均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建立、完善和体重增长,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生长发育,在早产儿临床中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7):629-630
目的分析Ghrelin与配方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院产科出生的85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照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和全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结果 FT组患儿喂养前的Ghrelin检测值显著高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和全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优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浆中Ghrelin水平可以反映其经配方奶粉喂养后耐受情况的发生、发展,加强对该指标的监测有利于早产儿的喂养和体重恢复。  相似文献   

15.
梁福培  王志明 《吉林医学》2014,(14):141-142
目的:观察抚触及舒适护理对早产儿睡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的早产儿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早产儿喂养、洗澡、脐部护理等常规早产儿护理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抚触与舒适护理,4周后,观察其睡眠时间、体重、头围、身长等指数变化,探讨其睡眠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生长发育指标(体重、头围、身长)方面的增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与舒适护理确实能够改善早产儿的睡眠状况,且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体重、头围、身长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可有效促进其快速康复和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瑞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64-2565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比较2组患儿胃泌素分泌情况、观察护理前后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改善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胃泌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体重、头围、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体重、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可显著改善其胃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9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组基础上增设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胃管留置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出生后30 d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质量增长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57%(9/46)、4.35%(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及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观察组99例原发病早产儿采用微量喂养,出生12 h开始应用小儿氨基酸,24 h给予20%脂肪乳剂、葡萄糖、电解质、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照组13例原发病早产儿,给予微量喂养和10%葡萄糖及电解质静脉滴注。1周后测体重。结果:两组出生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1周时体重增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量喂养和胃肠道外营养支持能明显增加早产儿的体重,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