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见于约50%的WeberB型踝关节骨折和几乎全部的WeberC型踝关节骨折,亦可单独发生。Lauge—Hansen分类中旋前外展Ⅱ、Ⅲ度、旋前外旋Ⅳ度以及腓骨骨折位于关节间隙之上的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若不予以妥善处理,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对踝关节生物力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该病的诊治近来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骨折的常见伴发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见于约50%的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和几乎全部的Weber C 相似文献
3.
王茂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7(7)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足踝骨科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发生率约占踝部骨折患者的1/7[1],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是踝关节发挥最大功能的保证,伤后若不予以妥善处理,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但是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按照一定分型标准的合理治疗方案及手术体会。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I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按照一定分型标准的合理治疗方案及手术体会。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部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前-外旋和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少部分发生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脱位,也可能单独发生不伴有骨折脱位。按其损伤程度分为3型:I型为单纯扭伤无下胫腓分离;Ⅱ型为潜在性分离;Ⅲ型为明显的分离。对于不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没有造成下胫腓分离的韧带扭伤,即下胫腓联合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伴有骨折和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可采用螺钉、下胫腓钩固定,以防踝关节不稳定造成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7.
下胫腓联合损伤常合并踝关节骨折及其他踝部损伤,但也可单独发生。因其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故此类损伤若被漏诊,或得不到准确的诊断,或未给予恰当的治疗,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功能障碍。而临床中的体格检查及常规X线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但MSCT和MRI检查对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却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9.
10.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诊治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对所选1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固定治疗.以患者术后随访的症状、功能检查、X线片征象及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定121例患者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分析组优87例,良22例,可8例,差4例;优 良率90.1%.结论 对于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复位螺钉固定方式早期恢复下胫腓联合的分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时间、损伤的类型、损伤的机制、软组织的情况,在术前进行准确的评估、术中进行正确的解剖复位固定、术后进行渐进性康复等策略。结果 60例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在12-20天之间,骨性平均愈合的时间为(4±1)月。42例患者在8-10周内江胫腓螺钉取出,18例患者没有去除,其中3例患者的胫腓螺钉断裂。手术效果,差4例,良16例,优40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应该重视软组织的情况,并充分利用检查辅助手段,在术前进行准确的评估,术中、术后处理到位,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13.
下胫腓联合损伤在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处理不当,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后期踝关节功能不理想,影响治疗效果。我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123例,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46例,有7例经牢固固定内外踝骨折后,下胫腓联合稳定,无固定必要;余39例均行下胫腓联合固定。46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199-203
外踝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该类损伤如不能准确诊断并予以适当治疗,最终可导致慢性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体格检查及传统X线检查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价值有限,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如CT、MR等在对该类损伤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情和患者意愿分组。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改EBaird—Jackson法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并牢固固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方法: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经验和方法,对2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年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优良率84%。结论: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韧带修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螺钉固定与胫腓骨钩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9年7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螺钉内固定26例,胫腓钩内固定12例,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拉力螺钉固定组取出螺钉时间为术后8周~12周,优10例,良7例,可6例,差3例,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11周发现螺钉断裂,优良率为65.4%;胫腓骨钩固定组取出胫腓骨钩时间为8周~12周,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时采用胫腓钩固定的效果要好于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循证。方法总结38例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所见,归纳其一般临床特点。结果慢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是踝关节不稳的典型类型,其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影响是长期的,导致踝关节一系列生物力学的改变,足弓的塌陷是这一变化的典型表现,踝周径增大和胫腓联合压痛具有诊断意义。结论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应重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理解下胫腓损伤后踝关节的力学结构变化,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达到重建和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负重力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胫腓关节分离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新鲜损伤患者29例,先根据情况复位内外踝并固定,然后复位距胫关节,再用松质骨螺钉恢复远端胫腓关节的解剖关系并固定.结果:29例患者中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2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1例发生断钉,2例走远路时踝关节有轻度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改变.结论:踝关节损伤致下胫腓关节分离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对这一解剖结构及力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用合理的内固定方法完全可以达到良好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治观察,针对80例患者均实施综合诊断,诊断后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4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治疗优良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