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理论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360°评估等方法对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进行中期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对由9个培训模块构成的、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方案进行了中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实施后,住院医师的道德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医疗、教学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强化了全科医师的核心能力。结论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方案有助于更好地为社区培养适宜的高素质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2.
基层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建设及学科管理等。目前基层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存在明显不足, 而莱斯特评估套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层全科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科规培耳鼻咽喉科轮转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方法 随机将30名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试验组采用新教学方式(包括诊疗思路讲解、重点病种分析、内窥镜结合病例教学),培养规培生的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急症的临床思维及技能,记录全科住培医师教学终止后的见习成效.结果 新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耳鼻咽喉科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及技能.结论 新教学模式在提高全科住院医师耳鼻咽喉科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杨玲  杜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2024,(17):2167-2172
澳大利亚著名全科医学专家约翰·莫塔(John Murtagh)提出的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逐渐被全科医生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多用于常见病的初步诊断、危急重症的快速识别、分析和判断是否存在导致某种症状/体征而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同时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期待。全科教学门诊是培养全科医生临床思维、提升全科诊疗能力的重要培训方法。本文以1例风湿性多肌痛(PMR)患者为教学案例,应用Murtagh安全诊断策略剖析诊疗思路,结合文献分析诊疗过程、总结诊治经验,指导全科医生从多维度思考疾病诊断、治疗,培训全科住院医师的全科临床思维、提高PMR诊治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新形势下全科住培医师是社会广泛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科临床思维,临床诊疗能力强,感控意识强,医德医风高尚的全科复合型人才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目标[1]。如何在新形势下既能提高全科住培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科人才,提高首次职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结业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面临的艰难考验。1 丰富全科住培基地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临床医学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医疗卫生系统管理者和部分医务人员对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开始关注医学人文关怀的教学,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就我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培养进行论述,探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培训教学方法,为提高我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国各地已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但如何根据全科的专业特点,保证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尚需积极探索.我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重视门诊教学,逐渐形成垂直、分层的门诊教学模式,既保证了培训质量,又坚持了全科医学的专业特点,使住院医师早下社区,早参与实践,促进其临床思维的训练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真正适应于社区医疗.  相似文献   

8.
蒋婧瑾  陈韶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482-3485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指标,本文结合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要求和细则,对常用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的方法、用途、优缺点进行综述分析。借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建议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根据临床轮转教学需求和特点,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这些核心胜任力出发,制定出一套全国统一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考核,提高培训质量,最终培养出能胜任岗位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适应的、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访谈法,研究国内外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培训现状和需求.结果 本研究依据全科医学基本原则、特征和社区全科医师工作要求提出我国社区全科医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另外,本研究还制订了由9个培训模块构成的、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结论 本实施方案适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鉴于我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以能力为本的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科-专科”联合教学并过程评估对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带教老师42人、住培医师2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科-专科”联合教学并过程评估的模式培训,于培训前后对老师和住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演练评测,并从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辅助检查判读等方面对住培医师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带教老师和住培医师中对全科理念认知很明确、对全科诊疗与专科区别很了解、对联合教学与专科教学区别很了解的人员数较培训前均明显上升,且认为会增加临床负担的人数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带教老师人文关怀、组织效能维度,住培医师各维度评估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培医师培训后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辅助检查判读成绩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专科”联合教学并过程评估的模式不仅能提高专科老师在实际临床教学中的全科思维,还能提升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1.
全科医生的能力决定了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但形式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有效地评估全科住院医师的能力水平,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评估体系,对住院医师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本文在分析西方国家全科住院医师评估体系、Miller金字塔4个学习阶段及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全方位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笔试、计算机模拟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临床日志、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估、导师报告、病例分析、个人档案8个方面,可以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全科住院医师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适应的、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访谈法,研究国内外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培训现状和需求.结果 本研究依据全科医学基本原则、特征和社区全科医师工作要求提出我国社区全科医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另外,本研究还制订了由9个培训模块构成的、以能力为本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结论 本实施方案适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鉴于我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以能力为本的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建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完善全科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使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具体要求,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跟踪制,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及全科临床实践教学技能,全程实施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导师跟踪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以探索及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导师准人标准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对一导师制及管理目标,精心实施一对一导师临床跟踪培训,从综合素质、临床技能、教学管理、科研指导、考核评估等多方面全程进行系统教学指导及连续跟踪管理,以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全科住院医师接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对2008年5月至7月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2名全科住院医师的接诊技能进行评价,其中SP评估内容为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教师评估内容包括临床技能(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临床思维(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健康教育、门诊病史书写和接诊时间控制5个方面。随后SP对住院医师接诊技能反馈指导,教师针对住院医师在接诊中的问题进行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的培训。2个月后再次采用SP进行接诊技能的评价,比较2次接诊评分和合格率。结果培训后SP对住院医师接诊临床技能评分的合格率高于培训前(88.5%比46.2%,P〈0.01)。教师对其评分的合格率也高于培训前(86.5%比51.9%,P〈0.01),其中培训后临床技能和健康教育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分别为80.8%比46.2%,88.5%比67.3%,均P〈0.01);临床思维、病史书写和接诊时间控制合格率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2%比51.9%,100.0%比100.0%,100.0%比100.0%,均P〉0.05)。结论采用SP能较好地提高全科住院医师临床接诊技能能力,尤其是在病史采集、体检方面,但在临床思维方面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近年来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初见成效,黑龙江省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历经4年时间,逐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使其更加适应黑龙江省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2014年以来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措施,逐步完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使其更加适应规范化培训的需要。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9年5月,参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00例住院医师为调查对象。对3年来学员参加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并采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 共95例参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被纳入调查,其中2015级41例,2016级30例,2017级24例。2015、2016级学员在连续3年的年度考核中第1次不通过者,参加2次补考,最终通过率均为100.0%。2015级学员结业考试通过率为88.6%(31/35),2016级学员结业考试通过率为100.0%(30/30)。调查问卷13个条目平均得分2.5~4.0分。满意度最高的2个条目为“有助于对临床基本技能与实践操作的考查”(4.0分)和“对促进全科医学临床思维有帮助”(4.0分),满意度最低的2个条目为“有助于对科研能力的考查”(2.5分)和“能够客观地评估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2.9分)。结论 现行的考核体系可行性好、学员接受度高。未来还需重视科研能力和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评价,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0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以2010年以来中山全科基地招录的67名全科住院医师为对象,回顾性分析3年内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评估方法及培训管理.结果 67名全科住院医师的院内考核通过率均为100% (67/67);2010年的19名住院医师中16人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和结业考核并已完成培训计划,3人因未通过执业医师考试而延长培训计划1年,其中2人通过执医考试,1人退出培训计划;2011年的17名住院医师中16人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在培训过程中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与“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及评估体系.结论 中山医院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与考核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中国正在完善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制度的核心因素,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缺口40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途径。目的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广而深地了解来自两个城市的两个医院全科住院医师对其接受的全科规范化培训看法的异同,探讨不同规范化培训模式下可能带来的益处。方法 应用混合研究方法进行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医院均是“5+3”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四证合一”的试点基地。结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89.7%;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发放8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为83.3%。总体上,全科住院医师感觉到由于选择了全科专业而受到歧视,感觉作为全科医师能力不足。许多住院医师提到教学医师的教学态度较差。北京的住院医师比深圳的住院医师对培训更满意(P=0.001),并觉得全科教学医师有足够的知识(P<0.001)和更合适的教学态度(P=0.004),并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5项工作愿景得分均低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些中国全科住院医师了解培训中需要改进的内容及培训的长项。北京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及工作满意度更高,其可以获得高水平教学医师的培训,并可以获得相关证明,提示教育改革可以增强培训力度并促进住院医师有更好的工作愿景。这些发现提示中国的住院医师面临着和国际相类似的情况,同时,也提示规范化培训教学课程的改革可能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全科医师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基本形成“5+3”模式,但仍存在培训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工作创新性不足、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低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与改革,通过提高住院医师及全科教师的积极性,强化人文教育,多样化培训模式,加强师资力量,落实导师制,加强住院医师文献阅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走出去,引进来”,促进国际合作等举措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能力,推动“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环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人群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内容须涵盖医学相关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最佳途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自2011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积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行业特点、满足患者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道路。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建立全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严格师资队伍选拔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从优化导师管理并通过学员反馈优化医院及社区轮转方案提升培训质量;采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特色多样化评估手段,阶段性稳步提升学员技能,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探索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实现全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由于患者合作度降低、临床病种限制等原因,使得全科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接诊训练。为改善这一现状,本研究将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d-based learning,CBL)应用于全科住院医师未分化疾病(medically unexplained physical symptoms,MUPS)接诊能力培训中,并对15名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前、中和后对其接诊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实践表明,TSP联合CBL教学在全科医师MUPS接诊能力培训中应用,可有效提高全科医师的接诊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