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该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病特征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查阅2010~2012年该院输血患者《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概率、特点。结果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33 096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约0.24%,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和发热为主。结论临床输血工作中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提倡自体输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健全制度,合理用血,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47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输血反应类型,分布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计8996人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7人次,其中输注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68%,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不良反应率为0.30%,总的输血不良反应率0.98%,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占63%,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如何提高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的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12月各临床科室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3年7-12月共成分输血10 53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3例,发生率为0.503%,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占71.70%,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8.30%,通过相应及时处理,患者输血反应症状均获得缓解。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4%,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年龄18岁、儿童血液区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也分别高于年龄18岁、血液科患者;有输血史、有过敏史也较高(均为P0.05);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低于未使用滤器输注的患者。结论输血存在风险,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一切不必要输血;对于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以及未成年、有输血史、有过敏史、儿童血液区的患者输血时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 相似文献
4.
吴敏华蔡葵黎裕元徐德荣 《医学检验与临床》2021,32(5):66-69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可能的相关性因素、输血环节存在的风险并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本院2015年4月~2020年6月5年以来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491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和血液制品的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9820例输血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491... 相似文献
5.
6.
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东莞市4家医院在2009-2012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记录162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6%,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受血者(χ^2 =41.2,P<0.05),有多次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χ^2=101.7,P<0.05),输注血浆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0.79%,明显高于其他血液产品(χ^2=78.4,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血科室和ABO血型无关.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74.1%),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4.1%).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26%,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临床规范合理用血和尽量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该院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5-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相关记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注效果。结果2015-2018年共输血35363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1例次,总发生率为0.37%,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分别占57.25%和38.17%。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小板最高,为0.78%,悬浮红细胞次之,为0.41%。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次随自体血回输增多而逐年递减。输注同样剂量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病例组输注效果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自体血回输对减少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有一定作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血液成分输注指征,持续开展并扩大自体输血覆盖面,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8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输血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衡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11490例输注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衡阳市中心医院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其中,输注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仔细观察和询问受血者输血过程以及输血后的临床表现,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贺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42-44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输血方式,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方法对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1 377例,共输血2 085例,共收到临床回报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记录49例,发生率为2.35%,其中,过敏反应41例,占83.67%;发热反应8例,占16.33%,其他类型输血不良反应未收到回报。在49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红细胞悬液28例,占57.14%;血浆14例,占28.57%;红细胞悬液+血浆组5例,占12.25%;血小板1例,占2.04%;冷沉淀1例,占2.04%;洗涤红细胞未收到不良反应记录。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输血时,应增加献血员的抗体筛查检测,选择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应推广使用洗涤红细胞,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10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输血治疗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46.00%(46/100),过敏反应占54.00%(54/100),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两组在输血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输血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及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5h,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00%(88/100)和51.00%(51/1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存在一定风险,输血类型、输血次数和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等是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临床输血操作,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Yoshiaki Furuta Yuki Nakamura Miho Tokida Kayoko Ichikawa Toshiya Ohsawa Mitsuo Ohkubo Akimichi Ohsaka 《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2018,57(5):651-655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D) transfusion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over a 14-year period.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December 2016, we investigated adverse reactions to PAD transfusion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ose to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in Juntendo University Hospital.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ISBT) Working Party on Haemovigilance.Results
A total of 178,014 blood components were transfus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f which PAD transfusions were 13,653 (8%), whereas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 were 164,361 (92%). The number and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PAD transfusion were 16 and 0.1%, whereas those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were 1075 and 0.7%,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s excluding platelet transfusion was 0.3%, being significant (p?<?0.01) against PAD transfusion. Among 16 adverse reactions to PAD transfusion, the most common was 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FNHTR) at 12 (75%), followed by allergic reaction at 4 (25%). The sever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PAD transfusion was Grade 1 (non-severe) in all cases. With regard to blood component types, 16 adverse reactions involved: 12 cases of whole blood PAD, 2 of frozen PAD, and 2 of autologous fresh-frozen plasma.Conclusions
Non-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on PAD transfusion at a rate of 0.1% at our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14.
目的分析儿童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2014年30 518例儿童受血者输血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 518例儿童受血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66例,输血反应率0.54%;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占89.16%(148/166)、非溶血性发热占10.24%(17/166)、血红蛋白尿占0.60%(1/166);各种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反应率:单采血小板1.92%(72/3 743)、血浆0.43%(56/13 132)、红细胞悬液0.28%(38/13 480);儿童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局部或全身皮疹74.10%(123/166)、非溶血性发热10.24%(17/166)、皮疹伴发热5.42%(9/166)、眼睑或口唇水肿9.04%(15/166)、支气管痉挛(轻度)0.60%(1/166)、单纯血红蛋白尿0.60%(1/166)。结论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为主,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疹;单采血小板是最常引起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15.
B. Keller-Stanislawski A. Lohmann S. Günay M. Heiden & M. B. Funk 《Transfusion medicine (Oxford, England)》2009,19(6):340-349
Data of the German Haemovigilance System were collected from 1997 to 2007 and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pre‐defined safety standards. Suspected cases of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following transfusions reported to the Paul‐Ehrlich‐Institut we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criteria, and the definition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ISBT) in compliance with defined causality criteria. The suspected cases were rated as confirmed and unconfirmed transfusion reactions. Assessment of causality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and, if necessary, information about donation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5128 suspect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1603 could be confirmed. Referring to the absolute figures,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s (e.g. allergic reactions, hypotension and dyspnoea) were recorded most frequently, followed by 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haemolytic reactions, transfusion‐related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virus infections. The majority of the 52 transfusion‐related fatalities (14 each) were due to TRALI and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s (mostly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s). Referred to the blood products administered, immune TRALI cases and TRALI‐related fatal courses wer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15/106 and 3.5/106 units, respectively), transfusion‐related bacterial infection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7/106 units), acute 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s (2.3/106units) and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red blood cell or platelet concentrates (7.8/106 and 13/106 units, respectively). Despite the high safety standard required for blood products in Germany,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isolated cases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 by targeted ac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探讨预防和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进行输血治疗的12325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325例输注血液制品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30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在这30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出现过敏反应、发热、肺损伤、溶血所占比例分别为60.0%、30.0%、6.7%、3.3%。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控系统,以发现所在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原因。方法样本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输血的6 773例患者,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6 77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12例,发生率为1.65%,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反应,其中输注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2.31%,血小板其次(2.05%),多发生在输血过程开始的1h内,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输血反应(P〈0.05)。结论临床应密切观察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过程,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相似文献
18.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474-477
随着现代化输血技术的发展及输血操作的不断规范,输血治疗已从全血输注发展为成分输血,既节约了供血资源,也大幅降低了输血风险,但输血不良反应却仍难以避免。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轻者出现发热或过敏,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故不良反应监测一直是临床输血工作的重点。本文就中国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肾内科、消化科住院需输血的患者160例,以1~6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组按输血路径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错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血路径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可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