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腘动脉损伤修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报告腘动脉损伤25例治疗修复的体会。方法对23例腘动脉损伤患者采用端端吻合或大隐静脉移植Ⅰ期重建血液循环,2例无法修复者予以截肢。结果20例成功重建血液循环,功能恢复良好,3例由于缺血时间较长,出现肌肉坏死,但成功保肢。结论腘动脉损伤保肢及功能恢复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合并伤的严重程度、修复的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小腿严重毁损伤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小腿严重毁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小腿严重毁损伤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肌腱、皮肤软组织等,结合稳定的骨折固定方法。结果:临床应用42例,40例保全小腿,截肢2例,保肢外形和功能理想满意者20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0例。结论: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在治疗小腿严重开放性毁损伤,提高了肢体成活率,改善了伤肢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测保肢指数(predictive salvage index,PSI)在评价严重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56肢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年龄、病史、治疗时间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10例患肢除严重下肢损伤外,且伴有其他复合伤,其中伴有颅脑外伤合并脊柱外伤的患肢5例(8.9%),伴胸部外伤2例(3.6%),伴腹部外伤3例(5.4%)。结果 根据PSI评分:3~6分10肢,无1例截肢;7-10分27肢,截肢5例(18.5%);11-14分19例,截肢13例(73.2%)。总共56肢中截肢18肢,截肢率32.4%。结论 PSI≥11,截肢率明显增高。PSI是临床判定预后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方法:自2000年8月-2008年1月,收治下肢骨折伴有动脉损伤的患者42例,股动脉损伤4例,月国动脉损伤32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6例。血管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8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4例。骨折均行外固定架固定。结果:2例患者截肢,40例患者保肢成功并获18个月-6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病人均能平地行走,膝关节功能按HSS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24例,中11例,差2例。踝关节功能评定:小腿部肌肉能主动收缩踝关节活动自如1例,小腿部肌肉能部分主动收缩踝关节部分活动12例,小腿部肌肉无主动收缩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5例。结论:合并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在手术过程中为避免再次加重患肢的损伤,以及缩短血管再通所用时间,行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简单、快速、有效,再行血管移植修复损伤动脉以恢复血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仕平  黎忠文 《广西医学》2009,31(2):224-226
目的探索应用组合组织与健侧血管桥接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患者,行带血管腓骨或髂骨与股前外侧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形成组合组织,与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包含的胫后血管桥接,同时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长段胫骨缺损。皮瓣面积最大35cm×12cm,移植骨长度最长28cm,术后2个月断蒂。结果10例皮瓣成活,伤肢伤口愈合。随访2—3年,骨折愈合,移植骨变粗,伤肢逐渐恢复功能。结论该术式是治疗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保肢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挽救小腿毁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8月小腿毁损伤患者27例,对所有患者小腿毁损伤进行清创、骨折外固定术后进行VSD治疗,压力维持-60~-40 kPa。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10 h,中位数6 h。小腿损伤程度采用四肢损伤分级标准评分,平均10.0分。采用VSD治疗后保肢成功,其中术后24例游离植皮修复,3例采用健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患肢彻底清创后VSD治疗2~3次,肉芽组织采用植皮及皮瓣覆盖创面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植皮创面均愈合良好,未出现窦道、感染。皮瓣色泽正常,无臃肿。X线摄片检查示骨折均愈合,时间3~12个月。结论 VSD技术可挽救小腿毁损伤截肢以及减小创面感染的几率,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植皮及皮瓣移位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重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下肢血供并降低截肢平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0 月-2016 年6 月该中心收治的36 例拟截肢TAO患者(36 条患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结果干细胞移植4 周后27 例患者下肢疼痛、冷感评分、皮温及踝肱指数(ABI)均优于移植前(p <0.05),肢体溃疡、坏死处得到控制,呈干性坏疽;9 例患者无明显好转行截肢手术,移植前9 例截肢患者拟截肢平面:大腿下段2 例,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3 例;实际截肢平面: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2 例,小腿中段3 例。截肢率25%(9/36),降低截肢率75%,降低截肢平面率77.8%(7/9)。术后3 个月36 例患者行下肢DSA 检查,均形成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27 例保肢患者坏死范围局限,且呈干性坏疽;9 例截肢患者截肢处已愈合。36 例患者随访6~20 个月(平均12.2 个月)病情平稳;其中3 例保肢患者移植6 个月后因患肢疼痛、溃疡坏死加重,再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3 个月患肢症状好转。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TAO 患者可促进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并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无法用常规方法 修补的解决方法 .方法 在形态学观察动脉压、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血管相串联吻合的方式,在双下肢之间形成桥式皮管,以健侧肢体血管供应患侧肢体血管.结果 采用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胫后血管相串联、桥式吻合的方式,修复股动静脉严重热力毁损伤16例,患肢成活良好,活动、负重正常.结论 以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胫后血管相串联的桥式吻合术,为患侧股动静脉严重毁损伤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  相似文献   

9.
急性四肢血管损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血管损伤手术后的通畅率达100%,死亡率为2.08%,无截肢病例。结论手术探查是诊治急性血管损伤的主要手段,尽早修复重建是保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腘动脉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7例18肢,入院后直接截肢3例4肢,均为缺血时间过长,伴严重软组织损伤及骨质缺损者;血管修复14例,术后感染2例,其中1例感染难以控制而截肢,总截肢率27.78%。存活13例13肢,基本恢复日常活动,成活率72.22%。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减少截肢的关键,术后感染也是截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贤  李军 《当代医学》2009,15(28):65-66
目的探讨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手术治疗的相对问题。方法128例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均采用半环型外固定支架固定,以及联合血管神经修复术并对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相应的修复。结果4例患者进行了截肢,124例患者保肢成功。结论对胫骨上段开放性骨折并腘动脉损伤,术前应认真检查,对伤情进行评估。选择半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并对血管损伤进行修复,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治疗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应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蒂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侧小腿严重毁损伤所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骨缺损或外露 ,免除截肢所造成重大残废。方法 :临床治疗 14例 ,切取 12cm× 18cm -2 4cm× 38cm背阔肌皮瓣 ,通过暂借健侧胫后血管桥式携带修复小腿巨大缺损 ,断蒂时同时修复健侧胫后动脉。结果 :14例暂借桥式背阔肌皮瓣全部成功 ,3例皮瓣轻度感染 ,1例皮瓣下血肿 ,经及时处理均一期愈合。随访 1~ 8年 ,肌皮瓣外观饱满 ,质地均匀。远端肢体供血明显改善 ,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避免截肢残废。结论 :对于小腿巨大软组织骨缺损外露 ,应用暂借对侧胫后血管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患者31例,Ⅰ期行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纠正脱位并探查及修复胭动脉损伤,胭动脉损伤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术7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3例;Ⅱ期更换为内固定.结果 31例随访7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23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5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4级;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结论 通过分期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合并胭动脉损伤患者,有效降低了远端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四肢大血管损伤外科救治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处理措施。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37例四肢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探讨前处理措施、手术方式选择和死因分析。结果:血管修复后肢体血循环良好者30例,遗留肢体肿胀者4例,截肢3例。死亡3例。结论:术前对伤肢进行暂时止血,同时积极抗休克,及时正确修复血管,尽量缩短肢体缺血时间,妥作好术后处理,必要时果断截肢,可以提高四肢大血管损伤的救治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8例均予骨折固定 ,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 :失败 5例 ,失败率为 67.5% ,其中截肢 3例、死亡 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1例。结论 :股骨下段骨折时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 ;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 ;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严重肢体创伤MESS对保肢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126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的同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主要血管损伤126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7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5例,纯修复13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治愈125例,截肢1例。结论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guo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8例均予骨折固定,guo动脉损伤确诊后预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失败5例,失败率这67.5%,其中截肢3例,死亡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结论:股骨下有折时guo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guo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严重肢体创作MESS对保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治疗四肢血管损伤36例,24例血管修复成功,11例截肢,1例上肢血管结扎后肢体成活。抢救肢体的关键是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重建血循环,重建血循环以血管端端吻合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为好,术后要防治血管危象,肢体肿胀严重者在血循重建的同时筋膜间隔切开减压以防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能量外伤致膝关节周围闭合性骨折伴股(腘)动脉损伤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本组37例病人分别系膝关节周围如股骨髁上、股骨髁间、胫骨近端骨折伴胭动脉损伤,分别于不同时间探查吻合血管,部分血管缺损2cm以上者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6例外伤后超过48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截肢;5例外伤后超过24小时再探查吻合血管者患肢功能大部丧失,其中1例足部坏死行截趾;24例外伤后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者功能恢复良好;2例虽在8小时以内吻合血管,但均系多发伤昏迷患者,继发骨筋膜室挤压综合征导致缺血性肌挛缩,其中1例二期截肢。结论:高能量外伤所致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高度警惕股(腘)动、静脉损伤,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血管损伤58例,单纯吻合26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2例.结果 治愈58例,占98.3%;截肢1例,占1.7%.结论 早期诊断的关键是严密观察患肢缺血表现,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提高血管通畅率,血管缺损运用自体静脉移植是首选方法,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和及早切开减压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