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X线、CT、MRI特异性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各期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特点.结果 患者以腰骶疼痛、晨僵等为主要症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双侧X线检查16例AS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2例.16例均有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关节变窄等征象.平扫CT显示16例,≥Ⅱ级14例中骶髂关节异常,即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病变局限于一侧3例,占18.75%;双侧不对称者6例,占37.5%;5例关节出现硬化,占31.25%,其中2例双侧硬化程度不一致,占12.5%;3例关节融合,占18.75%;另同时合并关节变窄者6例,占37.5%,2例仅有左侧关节间隙变窄,右侧正常.CT不足Ⅱ级者,进行MRI检查.本组中Ⅰ级2例,采用MRI扫描均可见骶髂关节周围骨髓信号不同程度异常,1例于T1WI呈现低信号,为不均匀减低和连续性碎裂现象;1例压脂T2WI及STIR呈现高信号、不规则增厚,该例临床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广泛脂肪沉积.结论 通过X射线、CT和MRI检查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比较X线与CT之间的征象差异。结果 CT扫描对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及关节间隙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结论 CT扫描能发现X线片难以显示的细微变化,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道忠 《吉林医学》2011,(18):3726-372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及诊断率。方法:对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为86.8%;CT确诊76例,诊断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有 《中原医刊》2005,32(17):78-79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及MRI表现,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表现和12例患者的MRI骶髂关节表现,对照其分级阳性情况发生率,分析其在强直性脊枉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8个骶髂关节X线及CT表现分别为0级25个,Ⅰ级41个,Ⅱ级156个,Ⅲ级26个,Ⅳ级8个。12例AS患者的23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取代之为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最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于分析定性不如CT及MRI,CT及MRI在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方面无差异性,但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5.
聂建 《当代医学》2014,(3):53-54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T、X线、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结果34例患者X线、CT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CT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lt;0.05),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检查(P&lt;0.05);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1);对病变Ⅰ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lt;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X线、MRI检查相比,X线平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CT、MRI检查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瞿晓春 《西部医学》2011,23(4):729-73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表现。结果按纽约标准将骶髂关节分型:I级可疑改变x线平片发现3例,CT发现10例;Ⅱ级轻度异常x线平片发现8例,CT发现16例;Ⅲ级明显异常x线、CT都发现12例;Ⅳ级关节骨性强直x线、CT都发现4例。同时可见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及外周关节改变。结论 X线平片能作出初步分析,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作出正确分型,对临床治疗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线骨盆、脊柱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摄取经临床确诊的16例患者的骨盆平片、脊柱正侧位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骶髂关节均显示对称性模糊破坏、硬化、强直.脊柱早期表现为普遍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椎体骨小梁模糊,椎体可呈方形椎.晚期相邻椎体连合,形成椎间骨桥,呈竹节状强直.结论 一般拍摄骨盆及腰椎平片即可对AS作出较肯定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结合自己30多年的X射线临床诊断,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诊断谈一点个人见解。 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早期强直性脊柱炎30例。病例选择标准:病程2—3年,间歇性下部腰痛,晨僵,无功能障碍及脊柱畸形患者,X线仅有骶髂关节改变。随着病变进展及治疗不当,还可出现腰痛进行性加重,亦会出现功能障碍或脊柱强直、畸形等。实验室检查血沉有不同程度增高,HL-B27抗原测定均为阳性,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CT与X线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及CT影像资料,通过影像表现进行病变分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或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浓密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病变(Ⅰ~Ⅱ期)的检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Ⅲ~Ⅳ期病变检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扫描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复查对拟诊Ⅰ期病例的确诊、病变的演变情况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CT检查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进行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早期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共计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的患者均使用X线检查和CT进行检查,全部的患者均行骨盆平片与骶髂关节的CT检查,分析探讨检查的结果。结果有1例的X线检查结果为0级,CT检查结果为1级;有5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为1级,CT的检查结果为2级;有4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为2级,CT检查结果为3级;有1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为3级,CT检查结果为4级。有4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为正常或者是可疑的应用CT扫描,其中2例可确诊,诊断率提高了50%。4例CT检查比X线检查敏感一个级别,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率提升了34%。结合临床患者的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X线可确诊的为85%;CT可确诊的达100%。X线漏诊率为15%。结论骶骼关节的X线检查能够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存在,是早期进行诊断的简便的方法,骶髂关节CT检查能够显著的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旭东 《吉林医学》2013,34(6):1117
目的:观察X线与CT在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方法:对35例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进行X线与CT的检查,比较两者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准确率。结果:CT确诊3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X线组确诊27例,诊断准确率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相对于X线在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较大的诊断准确率,对于X线未能确诊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CT与X线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平片、CT片和复查片,通过影像表现进行病变分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或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浓密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病变(I~Ⅱ期)的检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Ⅲ~Ⅳ期病变检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扫描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复查对拟诊I期病例的确诊、了解病变的演变情况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检查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X线检查与CT检查结果,19例均行骨盆平片和骶髂关节CT检查.结果 其中1例X线为0级,CT为1级;4例X线为1级,CT为2级;2例X线为2级,CT为3级;1例X线为3级,CT为4级.8例X线正常或可疑的经CT扫描其中4例可确诊,诊断率提高50%.8例CT检查较X线检查敏感一个级别,且特异性高,敏感率提高34%.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X线可确诊16例达85%;CT可确诊19例,达100%.X线漏诊5例,达15%.结论 骶骼关节的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简便首选方法,骶髂关节的CT检查为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X线诊断检查与CT诊断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间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 ,对其诊断检查过程进行回顾 ,将其中采取X线诊断性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采取CT诊断性检查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100.0% )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 )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0% )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 ,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整体上看 ,与CT诊断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X线诊断检查 ,对于高度疑似强直性脊柱患者 ,可利用于X线进行初步检查 ,运用CT诊断检查进行深入探查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D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平片、CT片和复查片,通过影像表现进行病变分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分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病变(1~11期)的检出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Ⅲ~Ⅳ期病变检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扫描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复查对拟诊Ⅰ期病例的确诊了解病变的演变情况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X线及CT影像学特征,为AS的早发现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确诊为早期AS的151例患者的X线及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行常规骶髂关节CT扫描及脊椎正侧位、骨盆X线平片检查。结果绝大多数(147例)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少数(4例)病例骶髂关节则无AS变化,表现为颈椎改变。结论 AS早期发病一般表现上行性或下行性,占绝大多数的上行性病例则必先侵犯骶髂关节;而少数下行性病例则首先侵犯颈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与CT表现,探讨早期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片与CT对早期AS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确诊的40例AS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做骶髂关节至腰椎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并对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为:X线Ⅰ级2例,仅表现为关节面不清,间隙存在;Ⅱ级(诊断为早期病变)9例,表现为髂骨侧关节中下部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破坏.CTⅠ级2例,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Ⅱ级12例,软骨下局限性硬化,骨质模糊不清,斑块脱钙侵蚀及微小囊变,骨质硬化.对Ⅲ-Ⅳ级AS病变,X线与CT诊断基本相同,但对AS早期病变CT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 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糜烂,斑片脱钙侵蚀、小囊变、骨质硬化是AS早期征象.CT更能准确清楚的显示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8.
冀鹏  张亮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79-280
目的:分析比较X光片及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与CT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的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对于关节面狭窄、侵蚀及僵直等局部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的检出率高,准确率高,有比X线片更加明显的检查优势,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30岁左右男性,女性少见,一般起病很缓慢,早期可仪局限于双侧骶髂关节,晚期出现脊柱和关节强直,可累及双侧髋关节对称性骨性强直,关节腔完全闭锁。如果早期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患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对愈合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32例,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经治疗后均有好转,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联合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MRI、CT、X线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效能。结果:256例AS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56例患者确诊为AS骶髂关节病变,不同检测方式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MRI与3项联合检测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特异度高于CT,不同检测方式对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不同检测方式对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比较,3项联合检测>MRI>CT>X线,不同检测方式对Ⅰ、Ⅱ级检出率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与CT,MRI诊断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更显著,且3项联合检查可提升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