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和平  王耿焕 《浙江医学》2018,(20):2284-2286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为高危患者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自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是否为动脉瘤、开颅手术、再出血、颅内感染、其他部位感染、脑积水、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脑血管痉挛、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并将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12例自发性SAH患者中36例(17.0%)继发癫痫。癫痫组入院GCS≤12分、改良Fisher分级≥3级、动脉瘤、开颅手术、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患者占比(27.8%、66.7%、97.2%、77.8%、11.1%、30.6%、58.3%)均高于非癫痫组(10.2%、46.0%、82.4%、56.3%、2.3%、10.8%、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GCS≤12分、改良Fisher分级≥3级、动脉瘤、颅内感染、脑积水是自发性SAH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GCS≤12分、改良Fisher分级≥3级、动脉瘤、颅内感染、脑积水的自发性SAH患者容易发生癫痫,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季楠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3,25(3):151-154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易患因素。方法 本组9l例患者均由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有CT证实的SAH存在,应用出血后3周的CT评价SAH后慢性脑积水。先将可能危险因素与脑积水发生之间进行显著性检验,再用多元逐步回归加以明确,得到回归方程。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总体发生率为13.2%,其易患因素依次是:①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H-H分级);②出血破入脑室;③既往高血压病史;④多次出血。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积水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87例颅内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栓塞术后脑积水发生情况,将发生脑积水的42例纳入A组,未发生脑积水的145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性SAH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术后有无颅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动脉瘤性SAH的临床状态(Hunt-Hess分级)、出血次数、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入院时SAH出血状态(Fisher分级)、早期腰池引流情况与脑积水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等级Hunt-Hess分级、出血破入脑室、高等级Fisher分级是动脉瘤性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期腰池引流为介入栓塞术后脑积水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等级Hunt-Hess分级(≥Ⅲ级)、出血破入脑室、高等级Fisher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a SAH后发生脑积水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SAH后未发生脑积水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成功率100%。a SAH后发生脑积水与年龄、SAH发生次数、Hunt-Hess分级和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存在相关性。结论对于高龄(≥60岁)、SAH发生次数超过1次、Hunt-Hess分级Ⅱ级以上、发生脑血管痉挛等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高度警惕脑积水的发生,根据病情对症治疗,预防疾病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介入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以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的9例患者作为脑积水组,术后未发生急性脑积水的27例患者作为非脑积水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动脉瘤位置和早期腰池置管持续引流作为可能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Hunt-Hess分级和早期腰池置管持续引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前者为危险因素(OR=14.54,95%CI为1.33~158.95),后者则为保护因素(OR=0.04,95%CI为0.00~0.44)。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预示发生急性脑积水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早期腰池置管持续引流则是明确的保护因素,有明确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所有住院患者359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88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者268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预后不同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3分)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个月、3个月和1年的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病情分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CT Fisher分级)Ⅳ~Ⅴ级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中晚期手术(P<0.05)。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动脉瘤家族史和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患者手术时机与SAH患者预后不良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饮酒、围术期高血糖、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脑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动脉瘤多发以及术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均是动脉瘤破裂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超  胡承俊  李强 《海南医学》2022,(17):2199-2203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7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动脉瘤影像学资料,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74例和预后良好组33例。对可能影响动脉瘤栓塞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术前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及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和术后即刻栓塞程度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Fisher分级与术后缺血性脑梗塞、脑积水等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改良Fisher3~4级及术后缺血性脑梗塞、脑积水等并发症是影响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栓塞术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汪春雷  朱洁 《医学综述》2013,(16):3002-300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患者与非脑积水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动脉瘤所在位置等9个相关指标上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 676例中发生(慢性)脑积水129例,发生率为19.1%。发生脑积水患者及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破入脑室率、动脉瘤位置、Fisher及Hunt-Hess级别6个指标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慢性脑积水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破入脑室、有高血压病史及Fisher和Hunt-Hess级别高是导致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有约19.1%的患者发生慢性脑积水,这些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等特殊情况,临床医师可根据高危因素提早进行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动脉瘤性SAH后继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恢复良好10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可改善其预后;脑室外引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别是动脉瘤性SAH后急性、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对21例初发SAH并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患者及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比较两组的远期预后关系,结果: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的继发必癫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比未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而头痛,再发SAH,痴呆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SAH早期脑脊液置治疗可降低继发性癫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熊性华 《河南医学研究》2022,(23):4297-430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182例患者;术后2周,统计SAH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结果将182例SAH患者纳入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等基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SA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2例SAH患者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后2周,发生再出血40例,占比为21.98%;出血组GCS评分低于未出血组,合并高血压、动脉瘤存在子囊占比高于未出血组,动脉瘤直径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瘤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动脉瘤存在子囊、动脉瘤直径大是SA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评分高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SA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67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结合多因素分析探讨术中再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引起术中再破裂事件的危险因素有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瘤大小(P<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Hunt-Hess分级、瘤颈特征、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与术中再破裂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及微小动脉瘤是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谨慎选择手术方案,充分做好术中再破裂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及其他临床因素在成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慢性脑积水分为非脑积水组和脑积水组。首先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脑脊液中TGF-β1浓度的差异性;再通过回顾性分析,筛选可能导致慢性脑积水的临床危险因素;最后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加以确定。结果(1)16例患者(12.4%)并发慢性脑积水,诊断慢性脑积水的平均时间为31.6±17.0 d;(2)在第13天脑积水组的TGF-β1浓度显著性增高(P<0.05);(3)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在高血压病史、SAH次数和首诊时Hunt-Hess分级、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分布计分及术后颅内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首诊时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分布计分和术后颅内感染为临床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成年aSAH患者,首诊时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Graeb评分和术后颅内感染是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测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它们较脑脊液中TGF-β1浓度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SAH患者143例,其中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者17例作为脑积水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创伤性SAH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去骨瓣减压术、创伤性SAH分布、创伤性SAH厚度、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行去骨瓣减压术、弥漫创伤性SAH、创伤性SAH厚度≥5 mm、未行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出血为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行去骨瓣减压术、弥漫创伤性SAH、创伤性SAH厚度≥5 mm、未行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出血为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应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更加积极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创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水肿的易患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民权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5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进入脑室、高血压病史、Fisher级别、Hunt-Hess级别、出血位置、年龄均为导致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及时了解和关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否存在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有效借助CT扫描判断脑积水发病及病变程度,及时给予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SAH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循环梗阻,出现的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的病理性扩张、脑实质相应减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脑积水是提高动脉瘤性SAH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及致残率的关键.现对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并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1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对40例再出血的SAH患者(病例组)与无再出血的128例SAH患者(对照组)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168例SAH的再出血率23.8%;再出血组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未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入院时间〉24h、饮酒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未手术或介入治疗、入院时间〉24h及饮酒是SAH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积水15例,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高龄、高血压病、高血糖、多次出血、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及脑血管痉挛.其中,Hunt-Hess分级、脑室内积血和动脉瘤部位与急性脑积水有关,而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脑血管痉挛、出血次数、年龄、高血压病和高血糖等与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有关.结论: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列前三位的是Hunt-Hess分级、脑室积血和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SAH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先天性动脉瘤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病情凶险,易并发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加强对SAH患者科学而全面的护理更为重要.现介绍我科1例SAH在住院第8天再发脑室系统广泛出血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