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化橘红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化橘红的有效成分以及成分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TTD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基因信息,借助韦恩图选取活性成分靶点以及疾病靶点基因的交集获取化橘红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采用Cytoscape软件得到核心靶点网络图;最后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基因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10个有效成分、98个成分靶点基因和1 531个疾病靶点基因,两者取交集后获取67个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最终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转录因子AP-1(JUN)、蛋白激酶B1(AKT1)5个核心靶点。GO分析和KEGG分析分别获得过氧化物酶体等50条目和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等20条信号通路。结论 化橘红可通过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进而抑制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石榴皮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石榴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腹泻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7个石榴皮主要化学成分,石榴皮与腹泻共同靶点114个。PPI分析显示,肿瘤抗原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3(CASP)等可能为治疗关键靶点。通过KEGG分析表明,石榴皮可能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石榴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腹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CNKI、PubMed、Drug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检索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肿瘤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得到冬虫夏草22个化合物,86个抗肿瘤共同靶点,主要包括环加氧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JUN基因等关键靶点。GO分析与KEGG通路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抗肿瘤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PPAR、花生四烯代谢、5-羟色胺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将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冬虫夏草抗肿瘤可能的前5个主要活性成分11,14-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黄豆黄素、胆甾醇和豆甾醇与关键靶点PTGS2、PTGS1、PGR、HMGCR和CNR1均能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相关通路,发现冬虫夏草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风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青风藤的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获取与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靶点,通过维恩图找到两者的共同靶点,并将其输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9.1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ools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处理。结果 获得青风藤6种有效活性成分,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84个关键靶点,PPI显示核心靶点有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PPARG)、转录因子AP-1(JUN)、Toll样受体4(TLR4)、一氧化氮合酶2(NOS2)等。KEGG通路分析,可能涉及了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Th17细胞分化、核因子κB(NF-κB)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青风藤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藤碱、β-谷甾醇、拉兹马宁碱、乌心石环氧内脂、千金藤啶碱与关键蛋白PPARG、NOS2、PTGS2、TLR4表现出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青风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性,通过多途径来缓解炎症反应,对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具有潜在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k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筛选新疆阿魏的成分和靶点信息。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输入“cancer”关键词检索疾病的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借助STRING平台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 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其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新疆阿魏化学成分34个,对应靶点537个,通过筛选获得癌症靶点1 155个,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13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331条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P)249条,细胞组成(CC)31条,分子功能(MF)51条。KEGG通路 133条,并建立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子对接实验表明活性物质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 -蒎烯与关键靶点 CCND1、JUN、CXCL8、PIK3CA 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 力 。 结论 新疆阿魏中阿魏酸、法尼斯淝醇 A、法尼斯淝醇 C、柠檬烯和 β-蒎烯等化学物质,通过 CCND1、JUN、CXCL8和PIK3CA等靶点,调节PDL-1表达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痰咳净方治疗呼吸系统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对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等在线数据库收集痰咳净方有效化学成分、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疾病信息。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和靶点-疾病网络。将上述靶点用String 10.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并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49个主要活性成分,与呼吸系统相关靶点85个,针对疾病19种。PPI网络发现关联度较高的靶点有AKT1、IL-6、MAPK1、PTGS2、VEGFA、TNF、EGFR、STAT3、CCND1、MMP9、JUN、IL-10、ESR1等。基因本体(GO)条目1 793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 555个,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134个,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104个。靶点对应的信号通路为137条,涉及炎症性通路、病毒相关通路、免疫调节性通路、信号转导性通路、肿瘤相关通路及内分泌代谢通路等。结论 研究初步证明痰咳净方通过作用于ADCY2、AKT1、CASP8、CCND1、TNF、CASP8、IFNG、IL-4、IL-6等靶点调节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通路、IL-17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来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肝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检索大黄活性成分及文献获取潜在肝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将Venn图获得成分与疾病共同靶标进行(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成分–肝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并且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EGG)通路富集。将部分肝毒性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取大黄潜在肝毒性成分21种,对应靶点724个,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957个,大黄与肝毒性的共同靶点151个,核心成分可能是大黄酸、大黄酚、β-谷甾醇、大黄素-1-O-β-D-葡萄糖硫苷、大黄素甲醚二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等,关键靶点可能是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等。KEGG通路显示癌症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等可能在大黄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黄肝毒性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良好。结论 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导致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子靶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结合本草组鉴(HERB)检索昆仙胶囊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并依据 TCMSP 数据库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指数(DL)筛选出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取其对应的靶点。通过 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筛选出 RA 的靶点,利用 Venn图制作网站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 String 数据库绘制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功能对公共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筛选出昆仙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81个,作用靶点913个,去除重复得到228个。从GeneCard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中获得RA的靶点4494个,通过交集获得公共靶点162个。揭示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甾醇及雷公藤甲素等5种成分是昆仙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AKT1、IL-10、STAT3、CASP8及CDKN1A可能是该药治疗RA的关键靶点。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昆仙胶囊干预RA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控、激酶活性的调节、IL-17信号通路等有关,涉及感染、炎症及免疫的重要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昆仙胶囊治疗RA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示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菊苣抗高脂血症的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公共数据库中获取菊苣的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以及高脂血症的相关基因,并结合相关软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 从TCMSP数据库共筛选菊苣活性成分12个,包括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核心成分,涉及相关基因靶点156个。PPI网络涉及56个潜在药物靶点,Degree值排名前5的核心靶点分别是AKT1、IL6、TP53、TNF、VGEFA。GO功能分析共获得269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71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VEGF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通路。结论 菊苣抗高脂血症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参与脂质合成、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以及潜在作用通路。方法 分别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急支糖浆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咳嗽的疾病靶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拓扑分析获取关键靶点和成分。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佐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小鼠咳嗽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急支糖浆中共筛选出活性成分163种,可干预咳嗽相关靶点154个,GO富集586个,KEGG通路119条。其中,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可能为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关键成分,CXCL8、MAPK8、STAT3、TNF等为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的生物功能涉及到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到TNF、PI3K-Akt、FoxO、HIF-1等信号通路。超过90%的分子对接结果均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验证了急支糖浆对咳嗽小鼠淋巴细胞分化、炎症因子和部分关键靶点表达的影响。结论 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产生了调控炎症过程、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增殖、修复受损机体等综合效果,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急支糖浆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人参–黄芪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人参–黄芪药对的主要成分和对应靶点,通过UniProt和DrugBank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3.6.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然后通过TTD、DigSee、CTD多个数据库查询2型糖尿病的相关靶点,与人参-黄芪药对作用靶点取交集后获得人参–黄芪药对–T2DM疾病交集靶点。运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最后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41个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219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PTGS1、ADRB2、NCOA2、SCN5A等。PPI网络包含36个蛋白,包括BCL2、CASP3、CASP8、TGFB1、NOS2、PPARG等。GO功能分析获得269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71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胰岛素抵抗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人参–黄芪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妙散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二妙散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宫颈HPV感染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8.2软件对PPI进行拓扑分析;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和Pymol软件对核心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 获得二妙散有效成分28个,作用靶点为221个,筛选出核心靶点5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雌激素受体α(ESR1)、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富集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与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的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磷脂酰肌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对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在线数据库TCMSP、PubChem Search、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OMIM获得鱼腥草活性成分、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信息。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鱼腥草活性成分-病毒性肺炎作用靶标网络,将靶蛋白运用String10.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鱼腥草中共筛选出16个主要活性成分,共涉及到311个靶点,与病毒性肺炎相关的靶点64个。从PPI网络分析中发现关键靶点为IL2、TNF、AKT1、JUN、VEGFA、MAPK8、CXCL8、PTGS2等。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鱼腥草治疗病毒性肺炎可能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磷酸酶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内肽酶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结合、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等73个GO功能有关,涉及到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甲型流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30个信号通路。结论 鱼腥草针对病毒性肺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机制的显著治疗作用,并且推测能够通过调节与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有关的生物通路对COVID-19进行防御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枝莲–山慈菇"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山慈菇的有效化学成分及相应靶蛋白。通过DrugBank、Uniprot数据库筛选乳腺癌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半枝莲中有效化学成分29个,山慈菇中有效化学成分3个;对应潜在作用靶点517个,乳腺癌靶点118个;将"半枝莲–山慈菇"与乳腺癌的靶点对比,获得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包括雄激素受体(A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9)、雌激素受体α(ESR1)、雌激素受体β(ESR2)、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H成员2(KCNH2)、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GO功能分析得到197个条目,涉及药物代谢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得到116个条目,涉及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非洲锥虫病、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通路。结论研究揭示了"半枝莲–山慈菇"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的,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科  宋崟  李波  谷冬梅  李正翔  袁恒杰 《安徽医药》2022,26(8):1672-1675
目的探究北豆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以“北豆根”为关键词,检索TC?MSP 数据库,获取药材的已知化学成分和靶点,再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为条件筛选得到有效成分。然后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UC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将药物、成分和交集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 3.2.1软件中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度值高的靶点蛋白作为北豆根治疗UC的关键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北豆根10个有效成分,78个对应靶点,UC相关基因3 982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与UC相关的靶点44个。PPI 核心网络包含43个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可能与IL6、TNF、MYC、CASP3、MAPK14、PTGS2、NOS3、ESR1、RELA、MMP2等有关。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北豆根治疗UC是通过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PI3K-Akt 、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北豆根中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筛选鉴定丹参标准汤剂中潜在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背根神经元细胞与丹参标准汤剂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共孵育,吸附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鉴别;鉴定得到的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联合 Swiss 数据库寻找成分作用靶点,以"neuropathic pain"为关键词在 Genecards 数据库及 OMIM 数据库检索去重即得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交集筛选得到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 STRING数据库进行检索,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7.2 绘图,以度值(degree)为标准选取前 10 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将共同靶点采用 ClusterProfiler 包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以酚酸类物质为主的潜在活性成分 11 个,分别为香草酸、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 B、异丹酚酸 B、丹酚酸 E。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74 个,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集交集 67 个;PPI 分析显示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白蛋白(ALB)、原癌基因 c-Jun(JUN)、淀粉样 β 前体蛋白(APP)、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toll 样受体 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环加氧酶 2(PTGS2)、转录因子 p65(RELA)为关键靶点,"药味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协同作用;GO 富集分析显示与碳酸氢盐转运、对脂多糖反应、对细菌来源分析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膜区、分泌颗粒管腔等细胞组成以及碳酸脱水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 富集显示与氮代谢、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 1(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相关;结合文献分析丹参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机制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神经元恢复及再生、代谢紊乱、病毒、疼痛递质传导、神经元超敏、疼痛阈等相关。结论 应用活细胞固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出丹参标准汤剂中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 11 个,桥接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代谢紊乱、抑制超敏等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连-蒲公英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阻断“炎-癌链”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获取黄连-蒲公英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用Uniprot数据库矫正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筛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靶点,采用Venny 2.1软件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黄连-蒲公英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使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潜在基因的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通路图。结果最终得到黄连-蒲公英药对有效成分17个,交集基因63个,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巴马汀、七叶亭、黄连素等,PPI网络图中度值较高的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细胞肿瘤抗原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8(CXCL8)、转录因子AP-1(JUN)、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Caspase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IL-10。GO富集分析共430个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图中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的有:癌症的途径、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癌症中的蛋白多糖、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结论基于“胃脘痈”理论的黄连-蒲公英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阻断“炎-癌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