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方教授在临床中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发汗退热与清热退热两大治疗原则,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甚佳.并在临证中强调,小儿由于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易引起食积内热,内热又易外感,故小儿发热多为内热外感,在临床治疗中,解外感之邪的同时应注重清小儿里热,但切不可太过,以免伤津伤胃,务必做到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
通过跟随老师临床、观察学习,整理其经验。总结田惠民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为辛温辛凉并用,风寒风热两解。  相似文献   

3.
南京中医学院曹济民老教授业医儿科四十余年,临床经验宏富,对小儿外感高热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用药经验。将温热病学说的思想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熔为一炉,突出宣、清、通、消四法,临床取得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小儿发热,临证最多,其中尤以外感发热,更为常见。笔者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对外感发热的治疗,初步获得一些体会。兹不揣浅陋,爱书于次,不妥之处尚祁同道指正。 1病之初寒热互见,疏表宜温凉并用小儿外感,有感于风寒者,有感于风热者,亦有风寒风热两感者。冬春季节,或气候暴暖之时,小儿外感病最多,且以寒热兼感为众;小儿脏腑娇嫩,“六气之邪,皆从火化”,即使感受风寒,也多从热而化;或素有里热,热为寒束,均形成寒热夹杂之证。此时治疗若单用辛凉解表,往往汗出不透,邪不畅达;若单以辛温发散,又常汗出而热不解。故常须辛温辛凉并用。一般风寒常用荆芥、防风、紫苏叶、淡豆豉、前  相似文献   

6.
李艾琳  谢维  王梅  王昕 《基层医学论坛》2023,(1):112-114+122
马文红教授是绵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在小儿外感发热诊治方面,不同于以往小儿纯阳之体,外感发热为单纯热证的认识,结合如今小儿喜食凉饮,平素易受空调凉风等刺激,或病后误治伤其阳气,或因小儿平素体弱久病以致阳虚受邪等因素导致卫阳被遏、胃阳受损,临床辨证论治时以寒热错杂为最常见,用药当寒温结合,适病情灵活用药。笔者有幸随诊马文红教授,现将其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陈进教授从事儿科临床 30余年 ,长于小儿外感发热一证 ,经验颇丰 ,现整理如下 :1 察病详于舌苔 舌为心之苗窍 ,最能反映正邪盛衰状态 ,故患儿一伸舌 ,病情即显八九。察舌有三不 ,即哭闹甚者不察 ,刚进食时不察 ,不宜反复久察。因小儿肌肤薄嫩 ,气血疾利 ,以上情况皆可致舌象变化。宜在平静状态下 ,动作迅速 ,以第 1次观察结果为准。小儿外感发热 ,病多以邪实为主 ,大体舌苔之色泽反映邪的性质 ,厚薄反映邪的深浅、涨落反映邪的进退。然苔白未必属寒 ,白而干者亦热也 ,苔薄未必邪浅 ,薄而见底者已是阴伤 ,苔涨未必邪进 ,涨如松糕者湿将去也…  相似文献   

8.
回顾近4年中医药文献,从病因病机、内治法、中成药、外治法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小儿外感热病中医药治疗近况。  相似文献   

9.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机能未固,抗邪能力较弱,加之寒暖不知自调,因此最易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而发热,故外感发热在儿科发病率最高。感受风邪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是引起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根据发病季节、气候以及病理的不同,临床可分风寒、风热、外寒里热等证型。 (1)风寒型:此型多发生在冬季或寒冷地区。症见发热轻而恶寒重,畏冷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咽腔和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此乃风寒之邪客于肌表而致毛窍闭塞,卫阳被遏,故发热恶寒而无汗。治宜疏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疾病,起病急,变化快,病因较多。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的银翘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患儿,并与双黄连口服液常规治疗进行对照,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儿肌肤脆薄,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抗病能力差,再加上气候变化,寒暖不调,因此外邪乘虚而入,客于肺卫,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中医称为“外感发热”、“感冒”。我科近十年来自拟“解热灵口服液”,配合护理措施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1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应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小儿外感发热共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1岁18例,1~3岁34例,4~6岁27例,>7岁21例。病程均<3天,并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同时不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诊断标准与分型:本病根据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主症容易作出诊断,并按其病情轻重分为3型。轻型:发热37~38℃,伴流涕、喷嚏、头痛,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中型:发热39℃,伴流涕、喷嚏、…  相似文献   

14.
处方:蝉蜕、桑叶各10克,苇根30克,生石膏20克,甘草6克。 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 20克,欲呕加淡竹茹 10克。 用法:先将生石膏碾散成粉状,与上药合并,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煎药时间不宜过长,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徐徐温服。2~4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分3次服,此方退热迅速,而且稳定无副反应,一般1~2剂即愈。药物价格廉而无苦味,易被小儿接受,可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5.
俞景茂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诊治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俞老师用药轻灵,药味平和,疗效卓著。现就俞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青蒿五苓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和观察的时间相同.结果:青蒿五苓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为86.66%.结论:青蒿五苓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疏解退热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疏解退热汤灌肠,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解退热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病案,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辨证治疗特点及遣方用药特色,并附以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林季文主任认为岭南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风、湿、热邪袭表诱发,且多夹湿、滞。治疗上注重辨别外感邪气,多以疏风散邪祛湿为法,较少用寒凉药物,强调时时顾护脾胃,治疗上化裁桑菊饮等温病经典方剂,自拟疏风解表汤,在岭南医家文子源清透汤基础上创发热清透汤,用药轻灵,善于运护脾胃。验案中患儿以发热伴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起病,辨证为外感风热,治以疏风宣肺、清透邪热为法,方拟发热清透汤加减。二诊患儿发热咳嗽症状缓解,家属要求调理,辨证为肺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为法,并加强调护,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辨证参照岭南地域湿热的环境特点,治疗上时时关注小儿脾胃,谴方用药具有岭南及个人特色,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纯中医药疗法柴蝉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确诊为外感发热46例患者均给予柴蝉汤加减治疗,煎服法,口服,1剂/d,2次/d,每次取汁100 mL,高热者夜间加服汤药1次。[结果]治愈14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柴蝉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营解肌,温凉并用,熄风止痉等中药配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静滴抗生素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退热方(银花、连翘、青蒿、芦根、僵蚕蝉衣、牛子、荆芥、薄荷、知母、石膏、麻黄、甘草、前胡、杏仁);对照组45例,仅采用静滴抗生素。抗病毒药,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P〈0.05)。结论自拟退热方清热解毒,疏肺涤痰,解痉清营的功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