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e stem cells, HUCBMSCs)移植对大鼠受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损伤组、假移植组和移植组,用改良的 Allen's方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致伤能量25g·cm),损伤后即在后2组损伤处注入生理盐水和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处理后1、2、4周分别对两组大鼠进行动物行为学检测。第4周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处理后1周时,3组动物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4周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4周时免疫组化显示有新的神经细胞生成。结论:移植可以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促进无关供体脐血移植(UD-UCBT)患儿的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和造血恢复,我们在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以自体或异基因双亲(母亲或父亲)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脐血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探讨MSC是否可促进HSC植入及造血恢复、对GVHD的影响及安全性。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行UD-UCBT的患儿6例,女4性,男性2例;年龄为8.3(5~13)岁;诊断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细胞(高危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4例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a)1例。移植时的体质量为26.8(16~42)kg。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于第一次CR的化疗维持期进行;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按pesaro病情分度均为Ⅱ度。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无关供体脐血移植(UD-UCBT)患儿的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和造血恢复,我们在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以自体或异基因双亲(母亲或父亲)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脐血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探讨MSC是否可促进,HSC植入及造血恢复、对GVHD的影响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 D)指在脑组织损伤基础上引起的以高级神经认知、记忆功能障碍及情感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二位原因,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为治疗Va D提供了新途径,并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及脊髓损伤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未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各种原因的心肌疾病和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的病因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既往的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在出生后立即停止分裂,心肌没有成肌细胞,对于有丝分裂信号作出的反应是肥大而非增殖,意味着心肌细胞一旦出现坏死变性后无再生的能力。虽然最近的研究表明有少量数目的心肌细胞在心肌梗死后表现出分裂增殖的能力,但对于心肌梗死死亡的心肌细胞数目而言,这些分裂增殖的细胞是远远不够的。心肌变性、坏死后代之以纤维细胞的增生,同时在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心室重塑,表现为心室扩大或肥厚,  相似文献   

6.
林美萍  林明 《医学综述》2008,14(4):526-528
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后,因为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极低,坏死心肌有纤维组织替代,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使具有高度复制和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群体或基因到达病变的心肌,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新的心肌和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和心功能。细胞移植合并基因治疗可能是此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尽管机制不详且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但仍然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姚勇 《重庆医学》2012,41(17):1771-1774
目前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超过l亿,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来源人群。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发生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严重影响健康的社会问题。同种异体肝移植被认为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6例脊髓损伤患者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脊髓伤患者术后ASIA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其中10例出现运动、感觉方面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出现不同程度感觉方面的改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本院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获取脐血200~300 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 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观察干细胞移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足部皮温、踝臂指数、经皮氧分压较前明显升高,足部溃疡创面愈合6例,缩小1例.7例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均显示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2肢截小趾,1肢因疼痛、湿性坏疽、合并严重感染而行膝下截肢.结论 对于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不能行血管搭桥术及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产生分化细胞能力的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最早在骨髓(bone marrow,BM)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间脐血来源的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的方法。方法用重力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细胞,用含15%FBS的DMEM低糖培养基培养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24 h即开始贴壁,主要表现为破骨样细胞和间充质样细胞。经自然纯化法传代后,可得到形态单一的长梭形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CD44。结论脐血来源的MSCs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细胞表面标记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培养纯化条件。方法:比较不同的梯度离心速度及时间、接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不同培养基对脐血中的MSC分离及原代培养过程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对优化条件下培养的MSC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对细胞表面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1 000g×15 min的梯度离心速度及时间分离脐血为最宜,5×106/mL是脐血MSC培养的适宜接种密度,首次换液时间7 d。优化条件下培养的MSC传至3代时,几乎全部强表达CD29、CD44。结论:建立了一种优化的人脐血MSC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索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培养条件。方法根据不同采血量、首次换液时间、胎龄、不同培养基对样本分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脐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生长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对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取10ml的脐血能较大程度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首次换液时间在培养后96h较为合适,延长换液时间有利于数量不占优势的单核细胞充分贴壁:早产胎儿的脐血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较高;胎牛血清的质和量决定了培养成功与否。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CD34、CD45、CD14)及内皮细胞的标志(CD106),强表达CD29、CD44、CD13。结论样本量、首次换液时间、胎龄、培养基的质和量对MSCs的成活、生长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年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有了进一步认识。近年来,很多学者从脐带血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且作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情况,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化能力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辅助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37例难治性SLE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17),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加UC-MSCs移植治疗,每例患者静脉输注移植3×107个UC-MSCs,观察所有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2周、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12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狼疮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 、补体(C3、C4)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治疗后ALB 、C3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 <0.05);对照组抗双链DNA(Anti-dsDNA)治疗后阳性率〔40%((8/20)〕高于治疗组〔5.88%(1/17)〕(P<0.05);对照组复发率〔50%(10/20)〕高于治疗组〔11.76%(2/17)〕(P <0.05);未发现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经典的糖皮质激素加CTX治疗基础上加用UC-MSCs移植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但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长期疗效及副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脑梗死后遗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1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14例脑梗死亚急性期)给予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神经干细胞5×106个/次,间充质干细胞1×107个/次,每疗程进行4次治疗,每周一次,两种干细胞间隔进行。3个月后进行下一次治疗,每个病人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张辉挺 《医学综述》2012,18(15):2379-2382
肝干细胞按其来源可划分为肝源性干细胞和非肝源性干细胞,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主要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等,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非肝源性肝干细胞的一种,具有低免疫原性、来源丰富、可扩增及多向分化的特点,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向肝细胞分化,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及相关功能,这为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91-192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5例。术前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完善检查后给予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悬液病变下肢局部多点注射。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肢体疼痛缓解,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溃疡明显好转。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9):823-826
目的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慢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冠状动脉注入脐带MSCs 20 m L;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1、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再次住院率、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1、6个月治疗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64、16.75,P<0.05)。治疗前2组患者LVEDD、LVEF、血清NT-pro BNP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LVEDD、LVEF、血清NT-pro BNP和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清NT-pro 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LVEDD、血清NT-pro 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F、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24.14%(7/29),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6.67%(2/30),治疗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99,P<0.05);对照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为31.03%(9/29),治疗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为16.67%(5/30),2组患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P>0.05)。结论脐带MSCs可改善慢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降低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