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观察,了解其临床意义;探索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AMI患者HR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AMI患者126例和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0例的年龄、性别等,AMI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n=71)及对照组(n=55)。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的24hHRV;对美托洛尔组治疗前后24hHRV时域指标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①AMI组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AMI组中前壁梗死各项HRV时域指标虽较下壁梗死低下,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HRV时域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显著降低(P〈0.05)。②应用美托洛尔(25mg/日)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不同部位、年龄、性别AMI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美托洛尔可显著改善降低的HRV,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普遍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艳  许军  顾国荣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1):62-62,64
目的 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冠心病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24h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49~6.15,P〈0.05)。结论 冠心病病人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24h心率变异性,并与95例临床检查无心脏病者对照。结果心力衰竭存在心率变异性缩小。以心功能Ⅳ级的HRV缩小阳性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提示心功能Ⅳ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其HRV也显著缩小(P〈0.05)。心力衰竭伴与不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HRV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功能损害程度与HRV异常相一致。故HRV可作为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R,)拮抗剂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1,疗程12周。服药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测心率变异(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HRV明显减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RV明显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HRV下降。替米沙坦可有效提高HRV,改善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CHF患者分为普伐他汀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d。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检测HRV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RV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HRV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通过改善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而提高HRV,从而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筛选出各30例有自主神经病变症状和无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的DM患者分为有症状(DMI)组和无症状(DMII)组,30例正常对照纽进行HRV变化研究及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各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纽降低(P〈O.05或P〈0.01)。结论:DAN患者在尚未出现自主神经临床症状时HRV频域指标就已有了明显的降低,合并有自主神经症状患者下降更为显著,HRV分析是衡量DM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有效的客观指标,是提高DAN早期诊断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及口服钡条对30例NPC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24h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以及5h胃排空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NPC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HRV分析比较表明:①时域指标SDNN、rMSSD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后,SDNN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和放疗中(P〈0.01或〈0.05),rMSSD和pNN50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P〈0.01),与放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频域指标LF、HF和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LF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和放疗中(P均〈0.05),HF和TP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与放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排空率检测分析表明:放疗前、放疔中和放疗后5h胃排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胃排空率放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P〈0.01),与放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C患者放射治疗随着照射剂量增加HRV降低越显著,提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可能通过抑制迷走神经活性,影响交感一迷走神经平衡,从而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导致胃排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脑钠肽(BNP)、心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将96例CHF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参数、BNP、甲状腺激素,并与对照组(21例)相同指标比较。[结果]CHF兼血瘀证组T3水平较对照纽,心气虚证纽,兼阴虚证纽,均明显降低(P〈0.05,P〈0.05,P〈0.05),兼水肿血瘀组T3水平较对照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亦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1),且兼水肿血瘀讧组T3水平较兼血瘀证组亦明显降低(P〈0.05)。同时.兼水肿血瘀组与对照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T4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F兼血瘀证,兼水肿血瘀证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心室重构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T3降低或伴有T4降低,与BNP增高可能分别是cHF兼血瘀证,兼水肿血瘀组老年患者不同程度LVEF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甲状腺激素、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同样是反映CHF老年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心功能变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该研究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n=21).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者为治疗组(n=29),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于第4周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功能和HRV各项时域指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HRV的SDNN、SDANN、PNN50、rMSS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提高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其用不同药物干预后的影响。方法:用Holter心电图检测32例正常对照组和66例CHF患者服药前和服药(34例服卡托普利25-100mg/日和32例服美托洛尔25-75mg/日)8周后HRV的变化。结果:CHF患者HRV指标中SDNN、SDANN、SDNNindex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LF/HF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SDNN、SDANN、SDNNindex均增加(P<0.01),LF/HF下降(P<0.05)。结论: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使HRV降低,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产生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广泛性焦虑(GAD)患者不同性别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特点。方法选取30例男性和30例女性GAD患者为研究组,男女各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进行24h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测定,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男性、女性GAD患者研究组24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标化低频功率(nLF)、标化高频功率(nHF)低于同性别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高于对照组(均P〈0.05);青年GAD患者女性SDNN、nHF均低于男性焦虑症组.LF/HF高于男性组(均P〈0.05)。结论GAD患者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为主,其中女性比男性迷走神经功能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地高辛对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预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高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地高辛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全部患者在用地高辛以前或停地高辛5个半衰期以上行Holter记录。服药8周后重复记录,分析24h、日间12h、夜间12hHRV指标,全部患者随访3年,记录再次住院数和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DNN、rMSSD、pNN50无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地高辛后,患者日夜各12h以及总24h的SDNN、rMSSD、pNN50显著增高,分别为P〈0.01,P〈0.01,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P〈0.01,不同时间段各参数问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住院总次数和病死率显著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3年内住院次数分别为1.68±0.46和2.35±0.67(P〈0.01);病死率分别为12.12%(4/33)和40.74%(10/27)(P〈0.05)。结论长期应用地高辛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从而有利于降低CHF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倍他乐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倍他乐克12.5-25mg/d,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mg/d治疗,用24hHolter资料对两组治疗前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及治疗组自身对照,治疗组HRV明显提高,时域指标中SDNN,SDANN,SONNindex均显著增高(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LF)成份明显下降,高频(HF)成份明显增加,LF/HF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HRV。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同时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这对照(C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电脑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QTd。③结果A组的24小时HRV各指标均较B组明显降低,QTd、QTcdQT间期离散度明显延长(P〈0.05);B组HRV指标较C组明显降低,QTd、QTcd明显延长(P〈0.05)。QTd与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④结论心绞痛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心肌电稳定性降低,且与病情稳定程度有关,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的HRV5项时域指标及QTd,并作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24h时域及QT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显著降低,QTd增大,反映了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衰(CHF)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5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老年患者及50例无心衰老年人的HRV时域指标变化。结果:心衰组其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无心衰组(P<0.01),且R-R间期标准差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和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HRV时域指标明显降低,且与心衰的程度、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辉  梁婷  冯婧  薛莉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95-89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7例CHF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51例,缺血性心肌病46例。按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LVEF≥30%组及LVEF〈30%组,同时选择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HRV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随着心衰程度加重,SDNN、SDANN、PNN50、RMSSD下降越明显(P〈0.05)。LVEF〈30%组与LVEF≥30%组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5)。结论 CHF患者HRV降低,HRV的变化与CHF患者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HRV分析,并与68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I、SDNN—index(ms)rMSSD(ms)P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失调,HRV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易于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偿机制。方法 测定45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ADM(放射免疫方法)、NO(硝酸还原酶法)和NOS(化学法)的含量,CHF组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3个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CHF心功能Ⅱ、Ⅲ级组患者血浆ADM、NO及NOS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者(P〈0.05),在Ⅲ级组达到高峰,在Ⅳ级组反而较Ⅱ、Ⅲ级组下降(P〈0.05);ADM与NO、NOS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血浆ADM、NO、NOS的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ADM与NO、NOS之间相互调节,NO、NOS含量的升高部分来源于ADM升高的刺激,ADM强大的扩血管降压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NO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非慢乙肝患者为对照组,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将54例慢乙肝患者分为Ⅰ组31例和Ⅱ组23例,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BI组HRV时域指标测值PNN50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CHBⅡ组各项测值均降低。其中SDANN(P〈0.02)、rMSSD(P〈0.05)、PNN5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SDNN阳性率指标:CHB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而CHBⅡ组与对照组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在慢乙肝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HRV减低可作为慢乙肝患者中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