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临床工作中,对用过的湿化瓶需要清洁、消毒后干燥保存。但时间长了瓶壁上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容易滋生细菌。通常用毛刷或长镊子夹取棉球擦洗瓶内水垢,效果差、费时、费力。目前常以过氧乙酸、洗洁净、"84"原液等清洗,但长时间应用过氧乙酸可腐蚀湿化瓶内表面,使之失去光泽性,且浪费大量的过氧乙酸;使用洗洁净、"84"原液擦洗,也很难将水垢彻底去除,且费时、费力。为让湿化瓶快速洁净透亮。现介绍两种高效率的除垢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以防止氧气湿化瓶污染,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统一收集处理院内的氧气湿化瓶,分别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及改进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氧气湿化瓶消毒方式均能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合格率53.33%,观察组合格率为9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增加物理烘干及采用无纺布包装,能够增强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对减少氧气湿化瓶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个氧气湿化瓶,根据采用清洁剂的种类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并消毒,观察组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并消毒,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目测结果,并于消毒后第1,7~12,13~30 d分别抽取5个、35个、60个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三次合格率以及两组总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总合格率为72.0%,高于对照组的57.0%;虽然消毒后第1,7~12天两组合格率均为100.0%,但13~30 d观察组合格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P<0.05.结论 与常规清洗相比,采用中性清洗剂联合碱性清洗剂清洗氧气湿化瓶可提高清洗质量与消毒效果,延长保存时间,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妙洗氧气湿化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通常湿化瓶内盛1/2~1/3蒸馏水。虽然湿化瓶每日更换,每周定期清洗消毒,但时间长了,瓶壁上还是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易使细菌滋生。我们曾用去污粉擦洗,84液先浸泡再擦洗,也很难将水垢彻底清除。现我们改用维生素C注射液清洗,省时省力而且效果满意。倒掉湿化瓶内的水,从瓶口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5~10 m l,轻轻摇动湿化瓶,使维生素C注射液与瓶壁水垢充分接触,水垢便会很快溶解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若水垢多为陈旧性水垢,难以去除,可稍加大用量,静置5~10 m in再用清水冲洗,冲洗干净后再用…  相似文献   

5.
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方法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音 《现代护理》2007,13(26):2455-2456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 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 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基层医院的氧气湿化瓶及雾化器的管道等氧疗物品经清洗后,直接放入甲醛熏箱进行消毒和存放,后因证实甲醛对人体有毒,而甲醛熏箱被取消使用。但也给基层医院氧疗物品的消毒与保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备用氧气湿化瓶微生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0年6~7月,用浸以无菌肉汤的棉拭,对本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与手术室备用的湿化瓶内口及壁涂抹一圈采样,将棉拭头剪入装有5ml无菌肉汤的试管中。震荡试管80次,洗下棉拭上菌并混匀。取洗脱液检测,在64份样本中细菌总数超标(>10cfu/cm2)率为40.6%(26/64),  相似文献   

9.
臭氧消毒箱用于氧气湿化瓶消毒与保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为了有效防止因湿化瓶系统的污染而造成院内感染,对臭氧消毒箱用于湿化瓶系统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1方法将湿化瓶和呼吸机螺纹管等器具经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清水冲洗、晾干后放入臭氧消毒箱内,开机2  相似文献   

10.
氧气湿化瓶湿化液的选择与延期更换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氧气湿化瓶湿化液的选择与更换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所选择的湿化液进行检测。结果使用凉白开水作为湿化液,使用24 h、48 h、72 h,其合格率依次为100%、97.82%、95.65%。用灭菌蒸馏水作湿化液,使用24 h和48 h合格率均为100%,72 h合格率为97.73%。结论使用凉白开水和灭菌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瓶湿化液,可连续使用72h,其结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呼吸道湿化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人工呼吸道并应用呼吸机患者共60例,按照入院先后设立3组,每组20例,分别为人工鼻+即时湿化组(A组),持续点滴组(B组,用输液泵控制滴速)、湿化器组(C组)。每组观察时间为2~4周,观察指标包括体温、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计数、痰培养结果等等。结果B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最低,为20%,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98,P〈0.01)。结论持续点滴湿化法(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军娥  喻道元 《护理学报》2009,16(23):39-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不同吸氧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头罩组和球囊连接管组各150例,头罩组稳压阶段采用自制头罩吸氧;球囊连接管组稳压阶段采用改进的球囊连接管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吸氧方式的完成情况、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及舱内氧浓度;并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结果球囊连接管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59.3%(89/150),头罩组吸氧方式完成率为99.3%(149/1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连接管组每次治疗时的吸痰次数为(2.18&#177;0.56)次,头罩组为(1.02&#177;0.38)次,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吸氧方式舱内氧浓度均控制在23%以下;两组治疗第1、第2个疗程结束时球囊连接管组GCS评分均高于头罩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连接管吸氧方式疗效较好,但依从性差;头罩吸氧方式依从性好,但缺点是头罩内氧浓度较低,以致疗效不如球囊连接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应首先创造条件采用球囊连接管吸氧,不能耐受者再使用头罩,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上氧气湿化瓶科学、合理的更换频率,优化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需要持续7 d吸氧的61例患者,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1天至第7天的上午8∶00,分别对其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瓶口及湿化液进行采样,并更换湿化液。由实验室取液划板,48 h统计结果,如有细菌生长,挑取菌落进行细菌计数和细菌鉴别。以不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第1天结果为对照组,以第2天至第7天结果为实验组,应用χ2检验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不合格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氧气湿化瓶使用的第2、3、4、5天,氧气湿化液和湿化瓶口细菌检出数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天及第7天湿化液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4.1%(33/61)和90.2%(55/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和78.721,P〈0.01);第6天及第7天氧气湿化瓶口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7.9%(17/61)和60.7%(37/61),均高于第1天[9.8%(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83和34.513,P〈0.05和0.01)。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第6天开始,无论是湿化液还是湿化瓶口,细菌检出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建议在使用氧气湿化瓶的第6天更换湿化瓶。  相似文献   

14.
高春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57-4057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湿化在气管切开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形成痰痂、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驱动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氧气驱动持续气道湿化优于间断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5.
16.
复方硼砂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用复方硼砂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带菌率,并可延长更换时间。通过不同湿化液对小鼠呼吸系统的吸氧实验,结果显示:复方硼砂溶液在减少炎症方面优于0.9%氯化钠或50%乙醇溶液,而且对支气管和肺不造成任何病理性改变。经临床应用证明,该溶液抑菌作用确实,对病人无害,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至1999年9月本院开展了在全身麻醉下保持自主呼吸的喉癌切除术,对开放式给氧与经麻醉机再呼吸式供氧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T. H. J. Huisman    E. M. Boyd    J. Kitchens    S. Mayson    W. L. Shepeard 《Transfusion》1969,9(4):180-190
Human blood was stored in its oxygenated and in its deoxygenated forms for a period of 14 to 56 days at 4 C in six different preservation media, namely, ACD and CPD, ACD and CPD supplemented with adenine, ACD and CPD supplemented with adenine and with tris (hydroxymethyl) amino-methane at pH 7.2. At regular intervals determinations were made of the pH and the oxygen affinities of the total blood, of the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s of ATP, 2,3-DPG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of plasma electrolytes and lactic add concentrations, and of the minor hemoglobin components. The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1) Storage of blood in the deoxygenated form results in a rapid decrease of the blood pH, an increased lactic acid production, and a less rapid change in the oxygen affinities and 2,3-DPG levels; 2) Storage of blood at a more neutral pH prevents the changes in 2,3-DPG level and oxygen affinity; 3) Supplementation of the media with adenine may increase to some extent the ATP level of the red blood cells; 4) No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observed in the percentages of the minor hemoglobins. A striki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oxygen affinity of the blood and the intracellular 2,3-DPG level; no such correlation was present between the ATP level of the red blood cells and the oxygen affinity of the blood. The 2,3-DPG level (and the oxygen affinity) was also dependent on the pH of the blood-preservation media. A rapid disappearance of 2,3-DPG was noted below rather fixed pH values; these pH values were consistently lower when blood was stored in its deoxygenated form than in its oxygenated form.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不同剂量(频率)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A组:一天高压氧治疗两次,10d一疗程;B组(对照组):一天治疗一次,10d一疗程,经两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评价不同剂量(频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川占床治愈率25%,显效率32.5%,有效率40%,总有效率97.5%;B组:治愈率12.5%,显效率24.74%,有效率48.75%,总有效率85%,A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B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一天治疗两次的疗效优于一天一次。  相似文献   

20.
李晶  田兴德  白欢 《护理学报》2012,19(8):59-60
目的 探讨应用医用软管固定夹固定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需吸氧治疗3 d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自制的医用软管固定夹将氧气管固定于患者胸前区一侧的衣领或气管套管颈带上,对照组用胶布将氧气管蝶形固定于患者胸前区一侧皮肤上.结果 观察组氧气管脱出、折叠发生的例次少于对照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每天平均重复固定氧气管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医用软管固定夹固定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临床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