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胆道致使胆汁排出受阻而引起的黄疸。由于诊断时多已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姑息性介入手术便成为减轻黄疸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将比较经皮经肝、经内镜及综合介入途径治疗的优缺点,其中胆管微创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和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ERCP支架置入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并置入内支架(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是姑息性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胆胰管恶性梗阻,恢复胆汁、胰液引流,进而改善全身症状.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经ERCP支架置入和PTBS治疗胆管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肿瘤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资料,分析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78例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管结石16例、胆管癌18例、肝转移癌17例、胰头癌10例、壶腹肿瘤5例、胆囊癌6例。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34例行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42例行经皮肝穿胆管内外引流(其中25例为先行胆管外引流,待引流一定时间后改行胆管内外引流)、38例行胆管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观察,其中显效49例(62.8%),有效25铆(32.1%)。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延长了生存时间。结论梗阻性黄疸的介入诊治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经ERCP及B超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了乳头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胆总管内机械碎石,胆管气囊扩张,鼻胆引流及胆总管支架管引流.结果:①51例成功地进行了ERCP治疗,成功率为79.7%.②治疗后2周内胆总管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清总胆红素、ALT及γ-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③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后1周内腹痛缓解率为92.1%;退热率为100%.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主要是乳头切开处出血、急性胰腺炎及结石嵌顿,经适当处理很快好转恢复.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治疗具有患者损伤轻,痛苦小,耐受好及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单纯胆总管结石,特别是伴有胆囊或股道手术后及高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一经发现,仅5%~20%患者可行外科切除和分流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短期内减黄效果显著,配合胆道支架置入术,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21例沂水中心医院(276400)张传汶费志勇陈兴田沈玉法赵希英1997年4月以来,我们经内镜行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21例,疗效较好。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4~71岁,平均49.7岁。其中肝门部... 相似文献
7.
8.
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部分胰头癌可致胆管出口梗阻引起黄疸。根据能否外科手术切除,PDAC可分为可切除肿瘤、交界可切除肿瘤、局部进展期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目标、方法不同,需要采取的减黄策略亦不同,不同中心、专业医师采取的治疗手段亦有差异。多学科协作讨论有望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10.
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鼻胆引流术(ENBD),其中胆总管结石8例,胆总管末端及乳头部狭窄4例,胆管、壶腹和胰头部癌11例,4例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结果.21例内镜下插管成功,成功率力91.3%.21中除2例术后鼻胆引流管堵塞外,其余病例均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为82.6%.血清总胆红素、ALP刊r-GT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ENBD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胆道引流手段,临床上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1.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外引流、内引流、内外合并引流等,其微创性在临床上越来越显示出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入不同规格支架,观察治疗效果和3个月、6个月生存率。结果 32例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1.43%,其中10例置入金属支架,22例置入塑料支架。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6.25%),经治疗后痊愈。成功置入支架的32例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血清总胆红素从(230.85±83.81)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21.88±52.27)μmol/L(P〈0.01),支架组随访26例中总体3个月、6个月存活分别达到92.30%及76.92%。结论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对于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壶腹部病变所致肝外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2013年行EUS检查的患者,有163例为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例,比较分析EUS在不同病因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超声表现、定性诊断及对诊疗措施的指导作用。结果 163例患者皆为常规彩超(B超)、腹部CT、MRCP、MRI怀疑为低位梗阻性黄疸,最后均行EUS检查的患者,诊断病因有:胆总管结石71例(43.6%)、胆总管下端肿瘤23例(14.1%)、壶腹部肿瘤同时侵及胆总管下端胰头21例(12.9%)、胰头肿瘤18例(11.0%)、炎性狭窄16例(9.8%)、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3例(8.0%)、外压性1例(0.6%)。EUS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达97.5%,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论 EUS对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内置塑管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和自膨记忆钛镍合金金属支架引流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间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1例,全部患者均成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分别行ERBD和EMBE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胆红素变化情况;随访观察支架再堵塞率和支架平均引流时间。结果ERBD组17例患者中14例发生了支架堵塞或移位,再堵塞率为82.35%,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71.2±40.6)d。EMBE组34例患者中3例堵塞支架,再堵塞率为8.82%,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189.6±59.8)d。EMBE组的再堵塞率明显小于ERBD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MBE组平均引流时间明显长于ERBD组,其差异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检查及治疗可以较清晰显示胆道梗阻原因及病变范围,EMBE具有较低的再堵塞率和较长的引流时间,对于治疗晚期无法手术的胆道梗阻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e operation,SO组)、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 jaundice,OJ组)、内引流组(internal biliary drainage,ID组)和外引流组(enternal biliary drainage,ED组).制备OJ模型,SO组、OJ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ID组、ED组则行不同引流手术,在引流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胆汁酸(totalbileacide,TBA)及小肠黏液sIg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J组较SO组血清ALT、TBIL、DBIL、TBA均明显升高,小肠黏液sIgA含量(0.160±0.150)明显减少.ED、ID组血清中ALT、TBIL、DBIL、TBA明显低于OJ组;ID组小肠黏液sIgA含量明显高于OJ组及ED组(0.272±0.182vs0.160±0.150,0.191±0.113,均P<0.05).结论:胆道内、外引流均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但内引流可明显增加肠道黏液sIgA,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效果优于外引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失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EUS-BD的1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分析术式、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性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16例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94.1%(16/17)。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超声引导下肝胃吻合术12例;内镜超声引导下顺行金属支架置入术2例;内镜超声引导下会师术1例;内镜超声引导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手术成功的16例患者术后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有效率94.1%(16/17)。术后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5例,胆漏2例,气腹、十二指肠穿孔1例。16例患者术后随访14~390 d,有2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原发病加重死亡,另有2例患者术后再发黄疸加重,循原途径更换支架后,胆红素再次下降。结论 EUS-BD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有效率均较高,可作为ERC失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备选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