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神经大多数兼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的混合神经,病变时常同时受累,临床以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最常见.除急性砷、铊有机磷农药中毒,周围神经的损害呈急剧进展外,大多周围神经损害呈渐进性发展.患者起病隐袭,逐渐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和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伴有局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病人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刺激症状等~([1])。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而干细胞是可生成神经细胞,具有自我修复更新能力。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脐血干细胞移植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2])。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1月—2015年7月对6例周围神经病变病人行干细胞移植,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神经在解剖上的某些特定部位,如经过某些肌肉的起点处、穿过肌肉处、行经骨纤维性鞘管或先天性畸形变异处,这些部位组织较硬韧,周围神经本身可移动性较小,长时间压迫和肢体活动时对神经局部的牵拉磨损可致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称为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1])。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引起的手部慢性疼痛(有时甚至向肢体近端放射)、麻木、感觉过  相似文献   

4.
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查是通过测定肌肉和神经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来判定肌肉、神经功能状态的一种电生理检查技术[1-3]。其范围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检查可确定神经、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诊断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信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表面  相似文献   

5.
掌握一种快速而彻底地检查下肢功能的方法 ,以评估外周血管损伤状况很有用。此检查法包括检测运动和感觉功能及血液循环状况 ,同时辨别畸形和疼痛的表现。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非常直观的。坐骨神经分成胫神经、腓神经。腓神经绕腓骨颈处是神经易受损伤的部位。腓神经支配使足、足趾背屈和使足外翻的肌肉。触摸足背以测拭腓神经的感觉功能。通过要求患者背屈踝关节及在有抵抗的情况下背屈大拇趾以测试腓神经的运动功能。胫神经支配足底和小拇趾侧面的肌肉 ,使足内翻、足及足趾跖屈。触摸足底以评估胫神经的感受功能。要求患者跖屈踝…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周围型和中枢型2种.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又称Von Recklinghause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3000~4000),常涉及骨骼系统,其中以脊柱侧凸及后凸畸形常见,在颈椎的相对少见.颈椎后凸可以导致颈椎应力异常,畸形进行性加重,甚至可导致神经、脊髓损害.本院于2006年11月收治1例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可累及,而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病变发病率最高[1]。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呈电击样、烧灼样,静止时或夜间加剧,出现感觉麻木、迟钝或关节麻痹。糖尿病并发慢性神经病变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DPN以高血糖为始动因素外,遗传因素、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致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缺失。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梅今  恽文伟 《临床医学》2003,23(10):12-13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SCD)是由于维生素B1 2 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近年来 ,由于各种辅助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对此病有了较大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  相似文献   

9.
赵莹 《护理研究》2010,(3):842-843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周神经。多于中年以后起病,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病变,少数病人可出现抑郁,幻觉等精神症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前可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1.
腹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辉  林玉存 《临床医学》1995,15(4):40-4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最常见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目前尚无有 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试用腹蛇抗栓酶对46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良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46例病人为我院1991年1月~1993年7月间住院患者。诊断标准:①具备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具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或感觉障碍,并排除其他因素所造成的神经、肌肉损害。③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神经病变分类采用上海华山医院方案。46例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34~67岁,平均51岁;糖尿病史5个月~16年;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病史2个月~3年。  相似文献   

12.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变主要以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损害为主,偶见有脊髓和脑部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多因糖代谢紊乱引起糖基化导致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周围神经对称性损害及下运动神经元体征和营养障碍。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呈周围性分布,出现套式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肌力减低,往往伴脚的骨间肌萎缩。植物神经损害多表现有心率加快,胃肠功能紊乱及神经膀胱等症状。一、临床资料自1986年1月—1987年10月,我科共收治Dm患者70人,其中并发神经病变者20人,占住院总人数的28.6%,男性1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46岁。典型病例1:患者,女,38岁,住院号18389。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100%。钱肇仁等将DN分为三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植物神经系统病变。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两侧肢体(至少双下肢)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四肢发凉,末端有束缚感或手套袜套感)、刺痛、烧灼感等;时有自发疼痛、腿痉挛痛、温觉减退,触觉异常;手或足的肌肉麻痹无力及骨间肌萎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电生理检查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近年来,人们对于DPN的临床及机理研究不断深入,现将近年来对于DPN的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为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方法:对人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如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定位等,但即使是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而长时间的感觉或运动的缺失将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因此,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神经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运动医学领域周围神经损伤研究的特点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病因主要表现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功能障碍.由于运动中不同项目的需求,易引起周围神经受到牵拉、截断、缺血和压迫等原因致使其周围神经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假性神经瘤或神经截断等,而针对运动中所出现的周围神经损伤的这一病理机制,采取神经再生促肌肉功能恢复、复合物理疗法和功能康复等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和减轻周围神经损伤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学、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病因及其康复等的分析,旨在探讨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方法,为防治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神经康复的目标是为患有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使患者摆脱或缓解因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失能。其涉及病种较广,包括血管类疾病、感染类疾病、神经创伤、结构或神经肌肉紊乱、功能性异常、退行性异常等。神经康复的患者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的比例很高[1],手部的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尤为精细复杂,使得上肢的神经康复面临特殊的挑战。以脑卒中为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60%—80%[2—3],然而仅有约16.7%的患者得到了康复治疗[4],其中上肢运动障碍得到及时康复的比例更低。其原因除了上肢运动功能较复杂以外,还包括康复人员不足、资源分布  相似文献   

19.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 [1].多于中年以后起病,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病变,少数病人可出现抑郁,幻觉等精神症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前可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此病在我国极为少见,但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我科于2009年7月收治1例SCD病人,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心理、饮食、用药的护理及肢体康复训练,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神经系统也和其他组织一样,可由药物的有害作用而引起疾病。药物的毒性作用可累及从神经-肌肉连接到大脑皮质各个水平,有弥散或相对局限。有关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国内已有多起综述。本文主要介绍药源性周围神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