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36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X线胸片心胸比(C/T)0.68~0.90,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平均67±9.2mm,术前均经过严格改善心功能治疗,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采用以芬太尼为主,咪唑安定、异丙酚、异氟醚等为辅助药的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以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心脏复苏后静脉输注多巴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死亡4例(11.1%),其余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和重视术后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以芬太尼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及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的方法,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36例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老年换瓣患者多伴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等 ,对麻醉和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有不同要求 [1 ] .1999- 10 / 2 0 0 1- 10我院对6 0岁以上患者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36例 ,现将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男 6例 ,女 30例 ,年龄 6 0~ 6 9岁 ;主动脉瓣置换术 10例 ,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双瓣置换术 8例 ,三尖瓣成形术 6例 ,左房血栓清除术 16例 ;心功能 级 2 5例 , 级 7例 ,房颤 2 8例 ,心胸比例 0 .7± 1.9,心肌肥厚 2 8例 .超声心动图 :左室收缩未期直径 >6 0 mm8例 ,左室舒张未期直径 >80 mm9例 ,肺动脉平均压 >10 .0 k Pa10例 .… 相似文献
3.
对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行换瓣手术。结果发现:术后发生低钾血症31例,频发室早14例,室颤7例,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11例。讨论了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围麻醉期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0年6月至1993年10月共施行心脏辩膜置技术92例,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50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3岁,平均35士23岁I单纯二尖瓣置换7o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17例;心功能正级47例,心功能皿级用例,心功能v级15例;本组无一例与麻醉有关的死亡。1.2麻醉方法及处理:麻醉前用药吗啡01.~0.Zmz/ks肌注,东黄若硷0.3ms皮下注射。入手术室后病人面罩吸氧,静注安定5mg,局麻下行左手挽动脉穿刺,仍后分次静注安定5mg至病人入睡后静注芬太尼15~ZOug从g…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1 3例 ,麻醉选择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复合异氟醚的方法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 1 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1 4~ 56岁 ;瓣膜病变 ;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 5例 ;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 3例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与主动脉关闭不全 5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3例 ,左心房血栓 1例 ;左房、左室肥大 8例 ,心电图心房纤颤 2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例。心功能 级 3例 , 级 7例 , 级 3例。心胸比例 0 .6~ 0 .85。手术行二尖瓣置换5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灌注的经验。方法:110例心脏不停跳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病人,麻醉前给予东莨菪碱0.3mg、哌替啶1mg/kg肌注,采用芬太尼、维库溴铵为主,辅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及异氟醚进行麻醉,体外循环以浅低温、高流量灌注,主动脉阻断后行逆行灌注维持心脏跳动。结果;麻醉诱导期及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及严重心律失常,恢复良好。结论:该麻醉和体外循环灌注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重症心及地瓣膜置换术49例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产现人行换瓣手术。结果发现:术后发生低钾血症31例,频发室早14例,室颤7例,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11例。讨论了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围麻醉期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4 5例 6 0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 30 μg/kg、咪唑安定0 .2~ 0 .3mg/kg、维库溴铵 0 .6~0 .85mg/kg进行麻醉 ,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及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等措施。结果 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与诱导前相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诱导后 ,气管插管时 ,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各组间P >0 .0 5 )。术后死亡 4例 ,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顽固性心衰、2例死于低心排。死因与术前伴有其它脏器功能减退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有关。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平均为 (2 5 .3± 8.2 )h。结论 中等剂量芬太尼适用于老年心脏瓣膜患者。术后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延长呼吸支持时间 相似文献
10.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金旭东,陈庆廉(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310003)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术前病程长,心功能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麻醉诱导及维持期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对顺利完成手术和良好的术后恢复甚为重要。现将我院1989~19... 相似文献
11.
12.
心脏停跳和不停跳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AH)和不停跳(BH)瓣膜置换术(VR)体外循环(CPB)管理技术的特点。方法 观察201例VR患者,其中AH90例,BH111例。比较两组在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相比,BH组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较短,使用库血倒数和库血用量、钾和碳酸氢钠用量、术中失血量等较少(P〈0.05);术后血管扩张剂使用率较高(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在CPB管理方 相似文献
13.
14.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一般病史较长,病情危重,心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差,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心脏瓣膜的问题,患者将不能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但此类手术风险极大,为此,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对此类病人应共同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术前改善心功能,纠正酸碱平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6~61岁;体重35~56 kg.X线胸片心胸比(C/T)0.56~0.9,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36%~6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70 mm者8例,合并心房纤颤21例,心室肥厚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左房有附壁血栓7例.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术5例. 相似文献
16.
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6~ 2 0 0 1年施行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心功能 3~ 4级以上心胸比例 >0 .65 )瓣膜置换术 1 6例 ,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6例 ,男 6例 ,女 1 0例 ,年龄 41~ 62岁 ,体重42~ 65kg。心功能 3级 9例 ,4级 7例。心胸比例 0 .65~0 .8。有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 1 2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行瓣膜置换 1例 ,瓣膜退行性变 1例 ,主动脉二叶瓣 2例。本组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AVR) 6例 ,双瓣膜置换术 (PVR) 5例。有 1例为二次MVR术后发生瓣周漏 ,导致严重左、右心功能不全 ,在本院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0.1 mg/kg、依托咪酯0.1~0.3 mg/kg、哌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10μg/kg,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哌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并以异氟烷0.5%~1.5%吸入、丙泊酚0.5~2.0μg/ml静脉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后3 min、转机前和术毕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P<0.01),而对心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16例,自动复跳率61.5%。全组均安全转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围术期尽量保护各种代偿机制,以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507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21例(4.1%)因术后出血行剖胸止血术.结果:1例在开胸止血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余20例经开胸止血后恢复较顺利.出血部位:左房切口出血4例,钢丝穿过胸骨处出血3例,心包粘连带出血1例,胸骨后渗血、心包返折点出血1例,主动脉根部出血、胸骨后渗血2例,胸骨后渗血5例,胸腺、胸骨上凹渗血5例,结论: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本身的特点,体外循环后的出血率较其它手术高。出血原因分为3种:①外科性出血:与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关.②非外科性出血:主要是体外循环过程对正常止血机制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引起.③混合性出血:既有外科性出血又有非外科性出血的原因.正确鉴别术后出血的原因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特点。方法对22例尿毒症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过程顺利,麻醉时间153~281 min,平均(171±34.26)min,转流时间(101±4.2)min。8例经1~2次电击除颤复跳,其余自动复跳。术后6~8 h拔管14例,10~24 h拔管8例;术后10~14 h行血液透析10例,18~24 h行血液透析6例,1周内行一次血液透析6例。22例尿毒症合并瓣膜病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近期死亡病例。结论尿毒症伴心脏瓣膜病置换术的麻醉只要做到术前有效血液透析,术中维持循环稳定,良好的电解质、血气检测水平,合理用药,并且术中体外循环超滤,术后根据患者肾功能及血钾情况及时再行血液透析,此类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本组资料总结了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123例再次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自1983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施行再次瓣膜置换术123例,男71例,女52例;年龄23~59岁,平均(46±15)岁;体重40~95公斤。术前心功能均为Ⅲ和Ⅳ级,胸心比(65.07±13.98)%,EF为(30.17±9.06)%。全组病人均为人工生物瓣膜术后7~11年因人工瓣膜退行性改变、钙化或撕裂而需更换人工瓣膜。再次二尖瓣置换术6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5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