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与单纯治疗组4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治疗组单用体针治疗。结果:治愈率联合治疗组66%,单纯治疗组40.4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1.2424,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将腕踝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并观察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按随机简单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腕踝针结合电针,疗程为14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为73.3%,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韵 《江苏中医药》2007,39(6):47-48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腕踝针治疗肩周炎50例,并设常规针刺组46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抑郁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体针配合腕踝针,对照组采用单纯腕踝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抑郁型失眠症疗效优于单纯腕踝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李兰荣  张迎春 《河南中医》2013,33(7):1134-1135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悬灸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取患侧腕踝针穴点上2穴针刺配合悬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3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悬灸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术后未行镇痛泵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V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用腕踝针联合中药激光坐浴镇痛及消肿的效果.方法:98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腕踝针联合清水激光坐浴,治疗组实施腕踝针联合中药激光坐浴.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以及水肿程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用腕踝针联合中药激光坐浴能降低疼痛、改善水肿.  相似文献   

8.
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晓红  杜虹 《陕西中医》2006,27(9):1120-112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和93.8%,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综合疗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腕踝针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冻结肩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及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活动相关性疼痛度、肩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活动相关性疼痛度、肩关节活动度及痊愈例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冻结肩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
席明健  田源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52-1353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治疗组40例和利他林注射对照组40例,进行组间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7<0.05),两组治疗次数与疗效关系比较无明显差异(P=0.639>0.05)。结论:腕踝针治疗中风后呃逆有显著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利他林注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提高治愈率及疼痛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孕妇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腕踝针治疗30例孕妇带状疱疹患者。结果: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腕踝针治疗孕妇带状疱疹效果明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苏静  沈素娥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91-692
目的观察腹针加腕踝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腹针加腕踝针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体针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次、3次、1个疗程结束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中文版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次后VAS明显下降(P〈0.05),而ODI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两组VAS和ODI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加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对改善腰椎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头针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面瘫后遗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接收诊治100例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采取平衡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临床疗效、3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临床治愈率为4%,3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临床治愈率为68%:实验组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临床治愈率为10%,3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临床治愈率为8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平衡针灸能够明显的提高对颈肩腰腿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头针加体针组,对照组为单纯体针组。运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测评并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HDS-R)、非认知功能(ADL)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1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2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1 FM上肢评分、FM下肢评分及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仅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合针刺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