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利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84-328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套叠病例,分析肠套叠的超声表现。结果 30例表现为腹腔内弱回声占位,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其中12例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4例腹腔积液。另外2例表现为肠管壁增厚,未见确切假肾征及同心圆征。结论超声在诊断肠套叠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螺旋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6例成人肠套叠的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26例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为:靶征11例、彗星尾征或肾形征9例、肿块样改变6例.26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原发癌15例,,转移瘤2例,淋巴瘤2例,息肉3例,阑尾炎4例.按套入部类型分为结-结套15例,回-结套6例,回-回套5例.结论 螺旋CT对肠套叠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入部,尤其增强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套叠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靶征16例,彗尾征或肾形征9例,其中3例靶征及彗尾征并存。病因包括结肠癌(腺癌及粘液腺癌)10例,空肠癌1例,直肠癌1例,结肠印戒细胞癌1例,结肠腺瘤3例,淋巴瘤3例,息肉恶变1例,脂肪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行CT检查,并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8例,所有患者进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采用MPR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的图像重建,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患者CT表现为"靶征",12例CT表现为肠腔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1例显示腊肠样肿块影,2例显示"慧星尾征";按肠套叠的部位分为小肠型肠套叠7例,小肠-结肠套叠8例,结-结型肠套叠3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冠状和矢状图像显示肠套叠的准确率达到100%。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入部及鞘部,结合MPR图像后处理技术更佳,对提高肠套叠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华  余日胜 《江西医药》2007,42(2):112-114
目的 探讨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15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3例,淋巴瘤2例,转移瘤1例,共6例(6/15);良性病变包括血管瘤2例,粘膜下脂肪瘤4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9例(9/15).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5例,小肠型肠套叠3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7例.CT直接征象:靶征12例,彗星尾征7例,肾形征4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9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6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9例,肠梗阻6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1例.CT发现原发病8例(8/15).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术前病因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高频超声诊断并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婴幼儿肠套叠资料。结果 50例肠套叠婴幼儿声像图横切面表现为"靶环征",46例纵切面表现为"平行管征",4例纵切面表现为"蟹钳征"。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肠套叠方面,较空气灌肠及手术具有简单、安全、痛苦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小儿肠套叠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小儿肠套叠术前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MPR技术重建.结果 13例中,小肠型肠套叠3例,小肠结肠型10例.出现靶形征9例,慧星尾征8例,双晕征3例.结论 小儿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所以CT可提高肠套叠诊断正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肠扭转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肠扭转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将数据传送到ADW 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平扫显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胀气,内见长短不一的液气平面影,肠壁和肠系膜增厚,密度减低,增强扫描病变肠段强化减弱;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3例可见"U"形征,8例可见"漩涡"征;4例见"鸟喙"征,3例见"靶环"征;2例MPR图像显示肠系膜血管扭曲,3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可见"鸟喙"征,其中1例可见"S"征,另1例可见"U"形征。结论肠扭转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灶,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曲菌球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肺曲菌球的多层螺旋CT征象。结果 18例曲菌球中,4例见"球中含气征",5例见"气环征",8例见"空气新月征",4例见"滚珠征"。8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曲菌球结节均无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肺曲菌球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平扫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肠套叠患儿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肠套叠患儿中回结型70例(81.40%),结结型13例(15.12%),回回结型2例(2.33%),回盲结型1例(1.16%)。CT征象主要表现为靶征29例、慧星尾征17例,套筒征10例,肾形征11例,不规则肿块征19例。所有86例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未成功的病例有2例。结论 CT平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空气复位的成功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范胜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44-274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4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资料.结果:54例成人肠套叠的原因分别为:恶性病变包括结肠癌15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1例,共21例;良性病变包括脂肪瘤30例,平滑肌瘤2例,结肠息肉1例,共33例.表现为小肠-结肠套叠22例,小肠型肠套叠5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27例.CT直接征象:靶征48例,彗星尾征3例,肾形征3例,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象35例,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的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18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47例,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40例,肠梗阻39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21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较高,对脂肪瘤等尚可作出可靠的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是成人肠套叠较理想的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贾永 《河南医药信息》2010,(15):47-48,52
目的探讨成人肠扭转的各种CT征象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肠扭转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0例中"漩涡征"7例,"靶征"3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8例,腹水征6例,肠壁积气征2例。结论 "漩涡征"是诊断成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征"、肠壁积气征,是诊断肠缺血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与x线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肠套叠的超声和X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临床或手术证实。结果 46例中,X线透视阳性发现仅14例,占30.4%;超声检查阳性发现100%,均可探及腹部包块,超声表现为"假肾征"或"套筒征"34例,"同心圆征"38例,不典型腹部包块8例。结论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无禁忌症、阳性表现显著、方便患者床边诊断,对拟似肠套叠病人应首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患者的CT表现.结果 肠系膜扭转12例,其中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1例,肠管漩涡征9例,“缆绳征”9例,“靶环征”8例,“鸟喙征”8例,CT均能正确判断扭转的位置及方向.肠系膜动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形成7例,均见肠系膜动静脉增宽,增强扫描管腔内见充盈缺损,CT均能清楚显示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 CT能够对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腹症患者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证实。结果 79例小儿肠套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5例为右侧腹部肠套,4例为非右侧腹部肠套;经X线透视空气灌肠成功复位74例,手术5例。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有特异性,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3例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进行全腹部扫描,1.25mm薄层重建,主要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合窗宽技术进行动态连续观察,并将CT扫描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63例经CT确诊的患者中,58例肠系膜扭转、肠扭转合并肠梗阻经手术确诊,CT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100%,5例为单纯系膜扭转、肠缺血。主要征象有肠系膜血管的"旋涡征"(显示率100%),肠管的"鸟嘴征"(35/63),全部病例均显示不同程度肠系膜增厚、水肿,腹腔积液51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旋涡征"是诊断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该病的显示率极高,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15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小儿肠套叠,并经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证实的小儿肠套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小儿肠套叠,150例为右侧腹部肠套,8例为非右侧腹部肠套,均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x线透视空气灌肠成功复位144例,手术10例。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有特异性,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的小儿肠套叠病例52例,回顾性分析其二维超声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纵切面呈"假肾征",40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阻力指数明显增高,12例检测未到血流信号,有明显肠梗阻、腹膜炎表现及继发性肠套叠等情况者提示临床不宜灌肠复位;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4例出现肠坏死,34例复位成功,3例合并肠息肉,3例合并肠憩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无创性、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