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珍片治疗四型原发性痛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气滞血瘀型组30例,寒凝血瘀型组26例,湿热瘀阻型组25例和气血虚弱型组22例,观察妇珍片对不同分型的原发性痛经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气滞血瘀型组总有效率分别与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用药3个周期后,四组A/B、RI、P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气滞血瘀型组A/B、RI、PI改变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妇珍片能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其中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方晓红 《新中医》2021,53(16):116-120
目的:观察妇外Ⅳ号灌肠剂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瘀毒互结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妇外Ⅳ号灌肠剂灌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积分、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以及肿瘤标志物癌抗原(CA125)含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中医证候积分、痛经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均呈递减趋势,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45%,观察组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25.64%,高于观察组的复发率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2组CA125含量呈递减趋势,治疗6个月后CA125水平均最低(P0.01)。结论:妇外Ⅳ号灌肠剂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瘀毒互结证临床疗效良好,可下调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优于单纯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SPID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及康妇炎胶囊模拟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妇炎胶囊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子宫活动受限压痛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各项主要症状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SPID疼痛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相关症状和体征,尤其在改善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方面优势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王萌  刘瑛 《新疆中医药》2007,25(4):22-24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高血压病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指标。资料与方法:选择确诊的高血压患者73例,分为痰湿壅盛型和非痰湿壅盛型2组,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各证型BMI、FBG、FINS、HOMA-IR、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痰湿壅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痰湿壅盛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痰湿壅盛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以痰湿壅盛型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型FINS、TC高于非痰湿壅盛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BMI、LDL-CH痰湿壅盛型高于非痰湿壅盛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在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实施《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1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按区组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治疗组按照《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辨证分型予以中药内服结合外洗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含片为主要药物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退热、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消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病例在入组时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总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运用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养胃汤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胃汤,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日3次,每次4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指标为两组病例的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结果.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镜结果:在胃镜下表现及活动性炎症的改善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慢性炎症的改善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自拟养胃汤可以显著提高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胃肠肿瘤患者中医客观化舌象特征。方法选择胃肠肿瘤化疗患者161例,其中胃癌患者83例,大肠癌患者78例。对纳入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态评定,采集舌象,分析不同营养状态胃肠肿瘤化疗患者中医客观化舌象特征。结果两组营养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胃癌营养风险高于大肠癌,两组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不同营养风险的舌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态的瘀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瘀斑程度高于营养良好组和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组。大肠癌患者不同营养风险的瘀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瘀斑程度高;不同营养状态的齿痕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齿痕程度高于营养良好组和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组。不同营养风险胃肠肿瘤患者苔质厚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态的苔质厚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线性趋势检验,存在线性相关(P0.01),即营养状态越差,苔质越薄。结论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且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胃癌患者营养风险高于大肠癌。中医客观化舌象能反映胃肠肿瘤患者的不同营养风险或营养状况,营养风险或营养状态差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采用隔物灸神阙、关元治疗;对照组103例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8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轻、中、重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痰瘀互结证与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痰瘀互结证在代谢综合征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辨证代谢综合征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54例,根据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25例)和非痰瘀互结型(29例)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RP、TNF-α、血脂等,分析上述指标与MS痰瘀互结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胰岛素、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患者两组比较,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CRP、HOMA-IR均高于非痰瘀互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FIns、HOMA-IR、CRP、TNF-α、TG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经方周期性治疗寒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根据月经周期服用痛经方,对照组予止痛化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为7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方周期性治疗寒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①重视舌诊,四诊合参;②肝脾同治,重在健脾;③治理脾胃,痰气同治。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与舌苔脱落细胞及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舌苔脱落细胞及性激素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肾虚病理与舌苔脱落细胞及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肝郁、肾虚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肝郁与E2呈负相关,与FSH/LH呈正相关;肾虚与E2呈负相关,与FSH呈正相关;③舌苔脱落细胞MV与E2呈显著正相关,与FSH、LH、FSH/LH呈显著负相关,与肝郁、肾虚呈负相关。结论:①肝郁、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病理机制;②性激素水平变化是肝郁、肾虚病理形成的物质基础;③舌苔脱落细胞能够反映肝郁、肾虚病理变化及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阴道炎临床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疗效。方法:收集阴道炎患儿250例,分析临床特点;将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每组10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临床特点:外阴潮红208例,舌红苔黄腻190例,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179例);化脓性链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升高67例(26.8%);湿热下注型占80.0%;②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性率分别为93.9%(93/99)、76.8%(76/9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潮红、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舌红苔黄腻,发病与细菌感染及过敏有关,湿热下注型多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心脑合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压与中医四诊症状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中医证型间关系研究采用频数(构成比)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血压与四诊症状间关系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ROC曲线法。结果:①心脑舍病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排在首位,占73.73%。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及风痰阻络气阴两虚证中的分布高于气虚血瘀证。③建立了心脑合病中高血压与四诊症状的判别模型:高血压=0.926%肥胖+0.879言謇+2.055*腹部凹陷+0.6478舌苔稍后+0.829*燥苔-1.388*半身不遂-1.739*肌肤甲错-0.677*头晕耳呜-0.898*涩脉-6.048*舌态吐弄+0.29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①高血压患者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在心脑合病中医证型中分布排在前四位的是:痰瘀阻络证(82.76%)、风痰阻络证(82.43%)、痰浊中阻证(82.35%)及肝阳上亢证(82.35%)。③本研究挖掘出肥胖、言謇、胸闷程度、燥苔、舌苔滑腻、舌苔黏腻、半身不遂、数脉、涩脉、舌态吐弄等中医四诊症状与心脑舍病患者的血压具有相关性,并可建立相应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小儿哮喘花剥苔及对照组小儿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液细胞指标,以探讨小儿哮喘患者花剥苔形成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共调查562人,收回登记表352份。依据病例的诊断标准,根据哮喘以及花剥苔的有无分为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分三次分别检测其血清IgE、血清中CD4、CD8、CD28的含量。结果:在哮喘患儿中,花剥苔的发生率占33%。在花剥苔患儿中,哮喘的发生率占48%。IgE: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低于哮喘非花剥苔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4:哮喘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更小于正常人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CD8: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CD28: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都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RBC: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非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的出现可以为追踪小儿哮喘找到线索,其病理本质和小儿免疫力低下有一定联系,如IgE、CD8、CD28水平异常升高,CD4水平降低,血中红细胞数异常等,都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葛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肝火亢盛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肝火亢盛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葛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降压疗效、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中医临床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水平、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压水平及降压疗效、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水平、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葛胶囊对肝火亢盛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围绝经期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脐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脐疗组予基础治疗+脐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脐疗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恶心、肢体困重、大便溏泄、脉沉缓或濡数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少纳呆、夜尿频数、口中黏腻、口中异味、面浮肢肿、舌苔厚腻或黄腻等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证候特征。[资料来源]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及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ITP住院患者,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年龄16~81岁。②符合ITP西医诊断标准。③干预方法: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1mg/(kg·d),连续治疗4周,逐步减量。④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严重心、肝、肾并发症或合并其它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依从性差,不按规定用药而影响观察;糖尿病及其他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根据中医证候观察表,分析治疗前后症状、舌苔、脉象、证型等,将结果如实记录到中医症候观察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症状分布以及证型分布。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ITP患者出现的症状、年龄分布、症状变化、证型分布进行例数统计,计算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①年龄主要分布在16~81岁之间共113例,男27例,女86例,男:女=1:3.19。②使用激素治疗前后主要症候包括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食少纳呆、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大便干、盗汗、五心烦热、咽痛、颧红、肌肤甲错、面色暗黑、心慌等。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证型以气不摄血(35.40%),气阴两虚(25.10%)居多。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证型以阴虚火旺(34.51%)为多,气阴两虚(24.55%),气不摄血(14.16%)。④共有75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前证型分布:气不摄血(37.84%)气阴两虚(21.62%)脾肾阳虚(13.51%)阴虚火旺(10.81%)血热妄行(2.70%)。ITP糖皮质激素使用前,证型分布与现行证型分布基本一致。并且还有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占较大比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证型有明显变化,以阴虚火旺型为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在治疗前的证型分布,以气不摄血、气阴两虚型为多。[未来展望]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不是一成不变,未来明确中医证候特征并辨证治疗能提高机体对激素敏感性及增强激素疗效,可拮抗激素副作用、并发症及撤减激素后反跳现象,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舌尖主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历史悠久,是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舌尖望诊,是舌诊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论述了舌尖的脏腑分部,然后探讨了舌尖望诊的临床意义,最后指出舌尖望诊既要注重舌尖局部的舌象特征改变,也要和整个舌体的舌象特征改变结合起来分析。认为对舌尖主病的研究,既要有文献整理和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又要有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舌尖主病,对深入研究舌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整体观察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脓毒症患者辨证分为气分组23例、营分组28例、血分组17例,另设对照组2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TNF-α、IL-6、WBC各脓毒症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4营分组和血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升高(P0.01或P0.05);vWf、NO水平均是血分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脓毒症组间比较,NO血分组水平明显高于气分组和营分组(P0.01);vWf血分组水平明显高于营分组(P0.01)。结论脓毒症vWf、NO水平随着中医证型的变化而不同,故动态观察vWf、NO水平可作为脓毒症辨证的相关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