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只有50%、40%和10%.血压测量是诊断、处理、评估高血压预后的最主要依据,是人类与高血压斗争的重要工具.血压测量有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OBPM),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H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ABPM)三种形式.尽管OBPM仍是血压测定的“金标准”,但正如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所指出的:诊室外血压测量可做到多次测量,远离医疗环境,是一个更可靠的血压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通常应用间接方法评价血压水平,包括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OBPM)、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1]。3种方法在高血压的研究和应用中各有其测量标准,本文旨在评价无创血压监测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1OBPM1.1OBPM的临床意义目前,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治疗仍以诊室血压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一份美国心脏协会的报告指出,因不受白大衣效应影响且读数更为准确,诊室动态血压(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AOBP)监测是诊室血压监测的首选。然而,因变异太大而无法检测出所有潜在高血压患者,AOBP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本文对AOBP与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的变异性[通过与清醒时动态血压(awake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的关系确  相似文献   

4.
<正>本研究旨在比较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BPM)]在预测早期血管老化(early vascular aging, EVA)的价值,并试图找出一个评分量表用以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EVA的风险。方法:共纳入年  相似文献   

5.
正顽固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RfHTN)表现为降压药物治疗失败,定义为使用≥5种降压药(包括氯噻酮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后自动诊室血压(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AOBP)≥130/80mm Hg(1mm Hg=0.133kPa)和清醒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130/80mm Hg。既往研究提示,RfHTN归因于交感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6.
<正>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1999年Liu等~([1])首先描述了这一临床现象,2002年Pickering等~([2])将其命名为MH。目前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患者诊室内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动态血压监测日间平均血压135/85 mm Hg及(或)24h平均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家庭血压测量(HBPM)为基准,探讨一日诊室血压和非同日三次诊室血压对社区人群白大衣性高血压(WCH)和隐蔽性高血压(MH)诊断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2018年在浙江省4个社区纳入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首日诊室血压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水平的常住居民,于4周内完成2日诊室血压复查和连续7 dHBPM。诊室一日法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首日诊室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室三日法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3日诊室血压均达到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后6日平均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35和(或)舒张压≥85 mm Hg。诊室血压为高血压但HBPM诊断为非高血压者定义为WCH;诊室血压为非高血压但HBPM诊断为高血压者定义为MH。160例调查对象具有完整的血压监测数据。结果依据首日诊室血压、三日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分别诊断高血压75(46.9%)、23(14.4%)和78例(48.8%)。基于首日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检出WCH 39例(24.4%),MH 42例(26.3%);基于三日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检出WCH 11例(6.9%),MH 66例(41.3%),诊室一日法和三日法对于高血压、WCH、MH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室血压存在日间差异,首日血压较高,而心率无日间差异。结论以连续7 d家庭血压为基准,在同一人群中,与诊室一日法相比,诊室三日法明显降低WCH的诊断率,而增加M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不同动态血压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鑫  李文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9):1297-1298,F0003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近年高血压研究重要进展之一。它客观遵循动态血压节律特点,反映实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预后比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OBPM)更密切相关,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诊疗水平,监测安全降压,优化个体治疗策略。现就该领域多种动态血压模式临床特点及指导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的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定义为诊室血压值正常,诊室外血压值升高。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有助于诊断MH。人群中MH患病率的信息很少。Iturzaeta等连续纳入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期间在P.de Elizalde儿童医院  相似文献   

10.
<正>医生所测诊室血压可能获取到并无代表性的血压测量结果,从而影响对高血压的准确评估和治疗。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是在医疗保健工作者指导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7d)患者在家里自行测量血压(通常在早晨和晚间)。当患者不能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H)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在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人群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分析其中493例诊室血压140/90mm Hg老年人MH的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MH的相关因素。结果 493例诊室血压140/90mm Hg老年人中MH的检出率为15.4%(76/493),男性为17.0%(55/324),女性为12.4%(21/169)。其中,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且舒张压80mm Hg)、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120~130或舒张压80~85mm Hg)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压130~140或舒张压85~90mm Hg)MH检出率分别为8.3%、11.9%、22.5%;正常高值血压2组检出MH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组的4.017倍(95%CI 1.676~9.655);腰围、吸烟、高盐膳食与MH相关,OR(95%CI)分别为2.328(1.286~4.214)、2.484(1.196~5.161)和2.015(1.090~3.725)。结论诊室血压140/90mm Hg的老年人中MH的检出率为15.4%,收缩压130~140或舒张压85~90mm Hg、腰围增加、吸烟及高盐膳食是M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隐匿性高血压(MH)是指诊室血压正常,诊室外血压异常升高的一种临床现象。Pickering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MH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多数指南将MH定义为:在未行降压治疗的个体中,诊室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24h平均血压≥130/80 mm Hg和(或)日间平均血压≥135/85 mm Hg和(或)夜间平均血压≥120/70  相似文献   

13.
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危高血压患者中观察诊间血压变异性(offic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OBPV)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关系的研究不多。该研究对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进行事后分析,SPRINT试验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血压120mm Hg,1mm Hg=0.133kPa)或者标准降压组(目标血压140mm Hg)。OBPV定义为在3,6,9和12个月的随访中测量的收  相似文献   

14.
逆白大衣高血压(reverse white coat hypertension,rWCH)的现象从1993年开始就陆续有相关报道,有的学者称“假性正常血压”、有的称“反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性正常血压”,也有的称“孤立性动态高血压”。了解rWCH,首先需了解白大衣高血压(WCH)、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u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测定血压的两种重要方式,两种方法测定血压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①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者为血压正常者(sustained norm blood pressure,SNBP);②均高出正常范围者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正HOME BP试验(The home and onlin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blood pressure)的目的是评估在初级预防中结合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数字化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者纳入英国76个治疗中心经过治疗但血压控制不好(14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并能上网的患者622例,进行自动确定主要终点的公开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已有研究报道,冬季家庭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很大,但家庭血压的季节性差异及其与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 TOD)的关系仍不清楚。方法:该横断面研究采用日本晨峰-家庭血压(Japan morning surge-home blood pressure, J-HOP)研究的数据,以评估家庭血压的季节差异、隐蔽性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和家庭血压≥135/85 mm Hg, 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血压测量(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已经成为各国高血压管理的主要路径之一,正在逐步融入高血压诊疗评估全部过程。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应用HBPM的比例达50%~80%,我国高血压患者应用HBPM的比例还没有调查数据,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HBPM的普及应用近20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和结果,近年来世界各国高血压学术组织纷纷制定了HBPM的的规范及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老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47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电图检查.根据静息心率的数值将患者分成4组:RHR≥80次/min为1组,70次/min≤RHR≤79次/min为2组,60次/min≤RHR≤69次/min为3组,50次/min≤RHR≤59次/min为4组.比较四组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各组比较:总胆固醇3组>1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1组>其余三组;24h平均DBP 1组(67.11±8.55)mm Hg>3组(61.47±8.34)mm Hg,1组>4组(61.79±7.77)mm Hg;白天平均DBP 1组(67.29±8.95)mm Hg>3组(62.22±8.48)mm Hg,1组>4组(61.53±8.44)mm Hg;白天SBP负荷1组(40.61±32.57)mm Hg>2组(33.16±33.36)mm Hg>3组(23.00±26.26)mm Hg>4组(20.87±27.2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DBP、LDL-C为静息心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全天平均DBP、LDL-C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诊疗中应予以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及心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城市门诊医生对于家庭血压监测(HBPM)的认知情况及行为模式。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自2013年5月至8月在北京、杭州、广州三城市的23家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对门诊医生进行横截面问卷调查。问卷包含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涵盖HBPM的价值、意义,诊断高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早晚血压测量值的重要性,推荐测量的时机、频度及方法等问题。结果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4份,回收194份(应答率95.1%)。男性39人(20.1%),女性155人(79.9%),平均年龄39.7岁。其中来自三级医院医生102人(52.6%),二级医院10人(5.1%),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82人(42.3%)。49.5%(96/194)的医生认为HBPM与诊室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同等重要,31.4%(61/194)的医生认为HBPM更重要;81.4%(158/194)认为HBPM早、晚血压测量值均重要。95.9%(186/194)的医生认同HBPM可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82.5%(160/194)认为HBPM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83.5%(162/194)认为可以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仅34.0%(66/194)的医生能准确回答HBPM诊断高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值(≥135/85mm Hg),51.0%(99/194)选择≥140/90mm Hg(诊室高血压诊断标准)。85.6%(166/194)的医生在患者就诊时建议进行HBPM,85.6%(166/194)建议采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94.8%(184/194)推荐至少每日测量1次,74.2%(144/194)建议起床后和睡觉前测量,43.3%(84/194)建议每次测量2遍,53.6%(104/194)建议测量3遍。32.5%(56/194)建议记录第2、3个读数的平均值,40.7%(79/194)建议记录所有读数的平均值。结论城市门诊医生诊疗中对HBPM的推荐的行为模式基本符合指南与共识,但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亟需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改进对血压测量和监测的认知及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诊室强化降压治疗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并不清楚。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动态血压补充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诊室强化与标准降压治疗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在27个月随访期的前3周内获得897例SPRINT受试者的动态血压数据。结果:强化降压治疗导致较低的诊室收缩压[组间差值均数16.0 mm Hg(1 mm Hg=0.133kPa),95%CI 14.1~17.8mm Hg],夜间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