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接受低管电压CCTA检查患者50例,其中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A组)和体质量指数≥25kg/m2 25例(C组),分别采用80kV和100kV管电压进行IR。另选与A组和C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B组25例和D组25例患者接受标准管电压CCTA检查,分别采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进行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分别比较A组IR与C组FBP重建以及B组IR与D组FBP重建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率(SNR)、对比-噪声比率(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与B组FBP重建比较,A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FBP重建比较,C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管电压FBP重建CCTA比较,低管电压IR CCTA不仅能提供质量相接近的CCTA,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能否提高低辐射剂量全脑 CT 灌注成像( CT perfusion, CTP)的成像质量。方法连续收集临床拟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35例,采用256层Brilance iCT行低辐射剂量全脑CTP,并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projection, FBP)和iDose4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2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噪声和信噪比以及各参数图的成像质量。结果全脑CTP的有效剂量为2.2 mSv。与FBP相比,iDose4 Tmax图中各感兴趣区噪声均显著下降(P<0.05),信噪比显著增高( P<0.05)。 FBP 成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均显著低于 iDose4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 CBF)图[5.00(3.00~6.00)分对6.00(5.00~6.00)分;Z=-2.784,P=0.005]、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图[6.00(5.00~6.00)分对6.00(6.00~7.00)分;Z=-3.674, P<0.001]和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 MTT )图[4.00(3.00~5.00)分对5.00(4.00~6.00)分;Z=-3.394,P=0.001]。 FBP 重建的质量差的CBF 图(34.3%对11.4%;χ2=7.036,P=0.030)、CBV图(11.4%对2.9%;χ2=7.485,P=0.024)和MTT 图(28.6%对11.4%;χ2=5.318,P=0.070)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iDose4。结论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改善低辐射剂量CTP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单能量成像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技术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图像质量及对他的检出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下穿刺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于种植后14 d行能谱CT腹部增强扫描,采用40%ASiR重建动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得到A组和B组图像.24 h后再对此批兔子行常规100kV腹部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图像使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重建,得到C组和D组图像.由两名放射学家对4组图像质量采用5分评分制法进行主观评分,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测量4组图像背部肌肉标准差作为图像噪声,测量肝脏肿瘤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并记录两次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22只大白兔种植成功,种植14 d后两种CT扫描均检出肿瘤24个.GSI模式扫描组有效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组降低约27%(1.30 mSv±0.09 mSv vs 1.78 mSv±0.13 mSv,P=0.021).动脉期图像A组主观评分高于C组(4.09分±0.71分vs 3.80分±0.67分,P=0.049).静脉期图像B组主观评分高于D组(4.16分±0.67分vs 4.75分±0.65分,P=0.005).动脉期A组图像噪声低于C组(7.52 HU±1.12 HU vs 10.83 HU±2.17HU,P0.001).静脉期B组图像噪声低于D组(8.25 HU±1.74 HU vs 11.55 HU±2.86 HU,P0.001).A组肝肿瘤SNR和CNR均高于C组(P0.05).B组肝肿瘤CNR高于D组,两组间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兔VX2肝癌模型中,能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ASiR技术与常规扫描相比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肝癌病灶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法重建技术对肝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06/2017-06间在宁波明州医院行肝脏CT增强扫面和重建检查的6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滤波反投影技术进行重建,A组使用自动曝光技术,B两组采用自动曝光联合迭代重建模式(迭代次数3次).比较3组患者CT图像中不同部位的CT值、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3组患者CT图像中肝实质、门静脉和椎旁肌等部位的CT值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CT图像的图像噪声、小解剖结构的可视性、像素化表现和整体诊断信心等主观质量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的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CT图像噪声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较A组更为显著(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57 mSv±0.86 mSv和6.92 mSv±0.51 mSv,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32 mSv±1.01 mSv(P0.05).结论在肝脏CT检查中应用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法重建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图像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采取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和自适应迭代算法(ASIR)诊断肝血管瘤(HH)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HH患者144例,根据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预设噪声指数(NI)分为A组(平扫,NI设为9)、B组(动脉期,NI设为9)、C组(静脉期,NI设为11)和D组(延迟期,NI设为13),各组扫描时ASIR均设为50%。记录并分析各组图像噪声值、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差异。结果 本组各期(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并获得最终诊断;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9±0.3)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分别为(4.4±0.4)分和(3.8±0.4)分,P<0.05】,图像噪声值为(9.5±0.9)HU,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分别为(12.4±1.0)HU、(14.1±1.1)HU和(16.3±1.1)HU,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8±0.3)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图像噪声值为(12.4±1.0)HU,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 A组DLP和ED分别为(253.2±100.8)mGy-cm和(3.8±1.6)mSv,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174.5±80.2)mGy-cm和(2.6±1.1)mSv,P<0.05】或D组【分别为(128.50±60.4)mGy-cm和(1.9±0.9)mSv,P<0.05】;B组DLP和ED分别为(246.2±93.1)mGy-cm和(3.7±1.3)mSv,显著高于C组或D组(P<0.05)。结论 采取多层螺旋CT ATCM和ASIR技术检查HH患者在平扫和动脉期将NI设为9时,虽可提高图像质量,但辐射剂量偏高,而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设定NI为11和13时,虽所获得的图像质量稍差,但并不影响诊断,而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斟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优化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一体化CT扫描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自动管电压组50例,固定管电压组5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自动管电压组实际管电流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P0.01)。自动管电压组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较固定管电压组明显减低[(121.84±37.17)mGy·cm vs(175.93±18.26)mGy·cm,P0.01;(1.29±0.85)mSv vs(1.89±0.58)mSv,P0.01]。2组冠状动脉主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动管电压组头颈动脉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3.45±0.66)分vs(3.05±0.72)分,P0.05]。2组各部位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管电压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CT值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技术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80 kVp低剂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在体重指数(BMI) 20~25 kg/m2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BMI 20~25 kg/m2的患者30例,行80 kVp扫描,分别采用IMR(A组)、iDose4算法(L4; B组)和滤波反投影(FBP; C组)重建。定量指标包括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冠脉主要分支近、中、远段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定性的指标包括主观图像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条纹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冠脉每个节段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计算可评估节段数。结果 3组冠脉各节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MR冠脉各节段图像噪声值(SD)均明显低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冠脉各节段CNR均明显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各定性图像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iDose4及FBP算法(P<0. 001)。IMR组冠脉各节段平均分数及可评估节段数均明显高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而不可评估节段数明显低于iDose4组和FBP组(P<0. 001)。结论对于BMI 20~25 kg/m2的患者,IMR技术较iDose4及FBP可显著提高80 kVp CCTA成像的定性和定量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个体化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可疑头颈动脉粥样硬化行头颈CT血管成像扫描患者,随机抽取20例采用常规剂量扫描(A组),体质量指数(BMI)不限,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 As(机器设定值);另60例患者按BMI〉24.9 kg/m^2、18.5~24.9 kg/m^2、﹤18.5kg/m^2分别入3个低剂量组(B、C、D组,每组20例);B、C、D组管电压均为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200、150m As;余扫描条件各组相同。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辐射剂量、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B、C、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均明显降低;血管内CT值均明显上升(P均〈0.05);低剂量各组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四组间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低剂量组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及对图像的诊断信心评价整体满意,与常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头颈部动脉成像时采用低剂量个体化扫描方案可使扫描方案的设计更加趋于合理化和个性化,在保证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心脏动态体模,评价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评价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利用体外心脏动态模型及带支架模拟冠状动脉12条(每条支架内分别放置阶梯状有机玻璃以模拟无狭窄及25%,50%,75%狭窄),模拟心率58~62次/min,在固定对比剂CT值400 Hu下,用80 kV,100 kV,120 kV扫描,80 kV和100 kV采用IR成像,120 kV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成像。比较图像质量。与实际狭窄对照,比较诊断显著狭窄准确性,IR和FBP支架内径显示比较。比较辐射剂量和碘浓度。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支架内CT值、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真实狭窄比较,三组支架内显著狭窄诊断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91.67%~95.83%,阳性预测值92.31%~96.00%,总符合率95.83%~97.92%,Kappa=0.91~0.95。IR与FBP支架内径值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支架内径平均显示率比FBP提高5.4%。8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0.51 mSv,100kV组1.19 m Sv,120 kV组2.01 mSv。80 kV组碘浓度9 mg I/mL,100 kV组13.85 mg I/mL,120 kV组16.03 mg I/mL。结论:低管电压结合IR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浓度。IR重建可提高支架内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80kV-CTPA与120kV-CTPA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80kV-CTPA应用于体质量指数≤26 Kgg/m2、体质量≤80Kg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4年12月体质量指数≤26 Kg/m2、体质量≤80Kg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管电压分别设置为80kV和120 kV。管电流设置基于体质量指数。评价并对比A、B两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A组右肺下叶动脉分支平均显示级数为8.90±1.52,B组为8.55±0.88,t=0.890,P=0.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诸肺动脉节段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0.47 vs.3.69±0.48,Z=-1.409,P=0.159)。肺动脉干CT值与噪声值A组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动脉干SNR A组略低于B组约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41±3.10 vs.14.16±3.22,t=-2.758,P=0.009)。肺动脉干CNR 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9±2.98 vs.11.75±3.54,t=-1.704,P=0.097)。有效剂量A组显著低于B组(2.28±0.46mSv vs.5.72±2.08mSv,t=-7.225,P=0.000)。结论低管电压CTPA应用于特定病人中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CCTA)检查中使用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后,针对肥胖人群使用低管电压(100kV)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共有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性受试者(男性112例)入选本前瞻性研究。受试者年龄43~77岁,平均(56.2±9.5)岁,体质量指数(BMI)范围:30~35 kg/m2。采用飞利浦公司256层螺旋CT扫描(Brilliance iCT,Philips Healthcare),回顾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及心电图相关管电流调节模式联合应用。按扫描方案分为高低管电压组(L组:100kV/800mAs;H组:120kV/800mAs),180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入组。L组采用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Idose4,level 4),H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图像主观评价法:使用4分单盲评法(1=不能诊断,4=图像极好)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两观察者一致性。图像客观评价法:比较两组冠状动脉4大主干(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管腔内的CT值、感兴趣区噪声、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噪声比。结果:两组CNR分别为[(31.5±3.2)vs.(30.3±2.5,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均为好。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电压100kV方案与高电压120kV方案辐射剂量分别为(4.3±0.6)mSv[CTDIvol:(15.7±0.4)mGy]、(7.6±0.4)mSv,[CTDIvol:(26.3±0.3)mGy](P0.001)。结论:在迭代重建技术辅助下,可在CCTA检查中对肥胖受试者(BMI:30~35 kg/m2)使用100kV管电压扫描,所得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100kV方案较常规120kV方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剂量技术用于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曝光条件(120kV,180mAs),B组将管电压降至100kV,C组根据BMI设定管电流。观察三组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三组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ED在B组〈C组〈A组,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适当降低管电压并根据BMI设定管电流,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其中降低管电压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栓塞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及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6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采用64排螺旋CT,B组采用256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56.35±16.11)和(56.29±1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9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48.09±16.41)和(47.93±1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5.77±0.82)mSv和(4.85±1.5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P<0.001),A组及B组的扫描时间分别为(7.33±1.24)s和(3.26±1.4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01).结论 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相比较,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扫描时间提高了55.5%,射线剂量降低约15.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算法低管电压对胆总管占位性病变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并联合胆道重建技术提高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搜集临床或超声疑诊为胆总管占位的患者27例进行门静脉期后的第三期的低剂量扫描,并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技术(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通过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胆道重建以明确病变,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低管电压扫描的剂量降低的幅度、两种重建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和诊断效能.结果:100 kV条件下iDose~4重建后的图像的诊断效能高于FBP重建后的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iDose~4重建算法较常规剂量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约37.6%.iDose~4重建后的图像的肝脏、胆管、壶腹周围的噪声较常规FBP重建在层厚为1 mm和5 mm时分别降低了31.23%(1mm)和23.54%(5 mm)、32.12%(1 mm)和20.36%(5 mm)、34.95%(1 mm)和29.45%(5mm).以肝脏作为对比,CNR较FBP升高了31.67%(1 mm)和21.74%(5 mm);以壶腹部作为对比,iDose~4重建病变的CNR较FBP升高了45.10%(1 mm)和43.10%(5 mm).低剂量组的iDose~4重建后的图像评分均明显高于FBP重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iDose~4重建后的图像的评分稍低于常规剂量FBP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比常规剂量FBP重建,低剂量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与低剂量FBP重建比较,低剂量iDose~4重建可提供较好图像质量;联合胆道重建技术对病变的显示更佳,从而提高胆总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Flash模式)在冠状动脉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方式组60例(A组),常规螺旋扫描方式组60例(B组).入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心率均<70次/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且体质量<100 kg.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为图像质量极好,2分为图像质量好,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4分为图像质量差),并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及总剂量长度乘积.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 mSv vs.(8.6±1.3) mSv,P<0.05];总剂量长度乘积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8±13.5) mGy·cm vs.(621.4±129.8)mGy.cm,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心率<70次/min的患者时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血管成像用于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方法。方法将体重指数28 kg/m2、心率≤70次/min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老年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前瞻性心电图(ECG)门控检查,B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回顾性ECG门控检查,C组以管电压120 k Vp行前瞻性ECG门控检查。比较3组冠状动脉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的CT值、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等。结果 53例患者共置入95枚冠状动脉支架,A组及B组的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CT值均大于C组,3组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噪声均大于C组,A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低于B组及C组,但采用改良Likert 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有效剂量(ED)较B组降低约50.7%,较C组降低约28.3%。结论采用100 k Vp管电压、前瞻性ECG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不仅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联合低管电压用于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PLC)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84例PLC患者,在行腹部CT增强扫描时,38例接受100 kV和ASIR扫描(观察组),另46例接受常规120 kV和滤过反投影(FBP)扫描(对照组)。勾画感兴趣区,记录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参照有关指南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结果 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噪声分别为(9.4±1.5)HU、(9.5±2.0)HU和(9.8±1.8)HU,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3±1.7)HU、(10.5±2.1)HU和(10.7±2.0)HU,P<0.05】,动脉期和延迟期信噪比分别为(9.1±1.6)和(10.6±2.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8)和(9.7±1.7),P <0.05】,动脉期和延迟期对比信噪比分别为(3.1±0.9)和(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1.0)和(3.6±1.4),P <0.05】;观察组动脉期噪声、细小结构、病变显示和伪影评分分别为(1.4±0.6)分、(1.6±0.7)分、(1.2±0.6)分和(1.2±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0.7)分、(2.7±0.9)分、(1.7±0.9)分和(1.6±0.8)分,P <0.05】,延迟期噪声、细小结构、病变显示和伪影评分分别为(1.5±0.7)分、(1.7±0.8)分、(1.6±0.6)分和(1.4±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0.5)分、(2.4±0.8)分、(2.0±0.7)分和(1.9±0.7)分,P<0.05】;观察组CTDIvol 为(6.4±1.7)mGy,显著低于对照组【(7.3±1.8)mGy,P<0.05】,ED为(2.3±0.7)mSv,显著低于对照组【(2.8±0.8)mSv,P <0.05】。结论 采用ASIR结合低管电压CT扫描诊断PLC患者能满足图片质量要求,降低了CT辐射剂量,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探讨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高分辨率CT(HRCT)半剂量SAFIRE迭代重建和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图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方法初次扫描进行5 mm FBP重建,随访剂量降低一半,进行半剂量5 mm FBP重建、半剂量5 mm SAFIRE重建、半剂量2 mm SAFIRE重建,分别在图像噪声、信噪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病变显著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剂量5 mm FBP重建图像相比,半剂量5 mm FBP重建、半剂量2 mm SAFIRE重建纵隔窗及肺窗图像噪声明显增大,信噪比及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半剂量5 mm SAFIRE重建图像噪声、信噪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胸部HRCT半剂量SAFIRE迭代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图像相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0层容积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冠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5例。A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 V,B组注射碘克沙醇(320 mg I/m L)0.7 m L/kg、CT扫描采用管电压120 k V。对两组冠脉15个血管节段的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B组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6±0.5)、(4.6±0.5)分,两组相比,P>0.05。A组主动脉(AA)、左主干(LM)、第一对角支(LADD1)、第二对角支(LAD-D2)、左回旋支近段(LCXP)、左回旋支远段(LCXd)节段CT值高于B组(P均<0.05),且A组所有血管节段CT值均大于250 HU,满足诊断要求。A组后降支(PDA)、LAD-D1、LAD-D2节段信噪比高于B组,A组LAD-D1节段噪声比高于B组(P均<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为(29.6±17.1)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472.8±274.8)m Gy·cm、有效剂量为6.6±3.8,B组分别为(46.8±25.7)m Gy、(676.8±374.1)m Gy·cm、9.4±5.2,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640层容积CT进行冠脉CTA检查时,给予碘克沙醇(320 mg I/m L)0.6m L/kg、采用管电压100 k V能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