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眩晕表现为周围环境和(或)自身旋转,或有摇摆不定、晃动、头重较轻感[1]。依病变的位置分为由前庭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前庭神经颅内段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疾病所引起的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此外,尚有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变、眼部疾患、头部外伤、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但目前研究发现脑血管病、高血压是引起老年眩晕症的主要病因,其中最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笔者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症有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接上期)2讨论 2.1颈源性眩晕发病学的认识 2.1.1颈源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机制:人们对颈源性眩晕的认识总是伴随着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深入而深入.早在1926年Barre与Lieon首先提出由于颈部交感神经系统受到激惹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后,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2].1933年,Dekleyn等指出眩晕、头晕、肢体无力,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13].1940年末至1950年初,椎-基底动脉机能不全被首次介绍,1946年Kubik最先系统报道"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讨论了最初的VBI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及栓塞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4].  相似文献   

3.
张雄  张晓莉  赵高升  朱红 《陕西中医》2005,26(7):733-734
<正>耳眩晕是指由耳窍病变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药物性眩晕、迷路炎等。由  相似文献   

4.
针灸为主综合外治颈性眩晕6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颈性眩晕为颈部疾患而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笔者在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颈性眩晕66例,均施以针灸为主,佐以拨罐、场效应治疗为辅的综合外治疗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眩晕临床研究及手法治疗进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人体空间定向障碍产生的一种运动错觉。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 颈性眩晕症状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早在1933年Dekley等就指出眩晕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1957年DennyBrown首先提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郭世绂、赵定麟认为刺激椎动脉必然会同时影响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6.
王瑛 《北京中医药》2005,24(3):171-171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椎间盘等)发生气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1].近年来以补肾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包括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多由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引起,占眩晕总人数的30%左右;周围性眩晕多与耳部疾病有关,占眩晕总人数的70%,临床表现除眩晕外,尚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临床症状及体征。2010年12月以来,我科应用培他司丁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周围性眩晕,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配合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8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椎间盘变形、髓核突出、慢性劳损、外伤和炎症等因素刺激和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以眩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痛、视力障碍甚至猝倒为主的一类病症。笔者用电针配合TDP照射颈部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养命门法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温养命门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血脂水平、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血管彩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眩晕严重程度评分,血脂水平,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养命门法可以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纠正大脑的缺氧缺血状态,从而使眩晕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
补肾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北京中医》2005,24(3):171-171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椎间盘等)发生气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近年来以补肾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4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冯爱春等~([1])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魏德芝等~([2])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宋坤锋等~([3])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颈交感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指颈部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颈椎及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所致慢性损伤性疾病。该病一般多伴有颈部肌肉僵硬及非旋转性眩晕,临床发病率高。我科自1998年来共收治100例,均以手法治疗及佐以中药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以眩晕为主诉的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685例眩晕患者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包括头部CT、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等。分析确定眩晕病因。结果:685例眩晕患者病因及构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4例(44.4%),精神因素诱发眩晕187例(27.3%),不明原因的前庭周围性眩晕92例(13.4%),良性位置性眩晕81例(11.8%),其他原因占21例(3.1%)。结论:眩晕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眩晕的常见病因,医师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眩晕患者进行血管病因筛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为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的眩晕。眩晕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一般无耳蜗症状,可伴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痛,手臂部麻木、无力。笔者2006年5月~2011年4月采用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病40  相似文献   

15.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以头位改变时发生的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管石复位(CRP)治疗是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虽能快速改善体位性眩晕,但有些患者常有一些残余、非特异性的头晕、漂浮感和焦虑残留。这些可能引起患者有躯体化病变或心理缺陷,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综合征(简称颈椎病)引起的以表现眩晕为主的一组症状,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1995年5月~2000年11月,笔者以自拟颈宁晕停汤治疗颈性眩晕49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由于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活动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疼痛、耳鸣、心悸、汗出、上肢麻木等复杂的临床症状.颈性眩晕的治疗手段较多,但疗效欠佳.笔者采用全国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益气健脾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综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症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受到退变组织刺激压迫,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缺血性眩晕(椎动脉受挤压,椎-基底动脉缺血所引起的眩晕;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眩晕),和非缺血性眩晕,即颈部本体感觉障碍,感觉中枢传人错误,引起反射性眩晕。在按摩门诊中,颈性眩晕患者,非缺血性眩晕能占70%以上。本病是复发性中老年病;女性多于男性,最常见者是长期伏案工作及电脑的工作。本病诊断是依据全国第二届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血管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头及颈部外伤后性眩晕,进行性加重性中枢神经症状患者等。  相似文献   

19.
眩晕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Vertigo)系因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发人体的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运动性幻觉,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在现代医学中只是一个症状,按病因可分为很多种。2003年4月全国(重庆)眩晕会议将眩晕分为耳性眩晕、前庭神经性眩晕、脑性眩晕和颈性眩晕四大类。其中以Meniere(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为最常见诱因。因眩晕易与头昏、头晕发生混淆,且可由多系统疾病引起,也可为脑出血、肿瘤等重要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稍有不慎即易导致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耳性眩晕又称前庭性眩晕,是指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耳性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变部位在半规管、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分,主要见于美尼尔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急性前庭神经损伤及外耳道耵聍等.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病变部位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及前庭与小脑、大脑的联系纤维,主要见于听神经瘤、颅内压增高、脑供血不足、颅脑外伤、小脑病变、第四脑室及脑干占位性病变及癫痫等.本文重点介绍周围性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