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AC组缺血前1 h给予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200 mg/kg。再灌注2 h后摘取左肺,分别对各组进行以下检测:肺湿/干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价(IQA)。结果I/R组肺W/D和IQ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NAC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结果显示三组动物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假手术组无充血;与NAC组比较,I/R组肺组织充血明显、白细胞浸润更严重及肺间质高度淤血水肿。I/R组MDA含量和MPO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NAC能明显减少MDA含量和降低MPO活性,提高SOD活性(P0.01)。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家兔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和NAC组。NAC组和I/R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前者在血流灌注后阻断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10 s,同时于心尖部注入NAC溶液0.5 mL;I/R组在再灌注开始即刻给予生理盐水0.5 mL。假手术组家兔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再灌注3 h后,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D)水平。三组各取缺血区心肌组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缺血心肌组织中的Fas蛋白,计算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I)。结果 I/R组的MDA水平高于、SOD活性低于NAC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I/R组缺血区心肌细胞AI、心肌细胞中Fas蛋白PI明显高于NAC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 NAC可减少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及下调Fas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正>N-乙酰半胱氨酸(NAC)最早在治疗扑热息病中毒时就已经显示出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NAC对多种肝脏疾病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为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前体,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调节细胞代谢等作用[1,2]。根据这个独特作用优势,NAC在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将NAC治疗多种肝病的保护作用进行收集整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N-乙酰半胱氨酸(NAC)调控大鼠心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方法:将健康雄性Lewis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摘取供心前30 min,经供体大鼠下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2)供体预处理组:摘取供心前30 min,经供体大鼠下腔静脉注射NAC300 mg/kg,受体大鼠不作预处理;(3)受体预处理组:移植前30 min,经受体大鼠下腔静脉注射NAC300 mg/kg,供体大鼠不作预处理。将冷藏于4℃HTK液18 h的供心移植至受体大鼠腹腔,建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于再灌注24 h后取供心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eNOS)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评分(IHS)表示。采用Real time-PCR法检测iNOS/eN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供、受体预处理组的iNOS蛋白表达降低,IHS评分分别为3.00±0.15、1.50±0.22、1.63±0.26,P<0.05;而eNOS蛋白表达升高,IHS评分分别为2.00±0.21,3.60±0.16,3.40±0.26,P<0.05。与对照组相比,受体预处理组iNOS mRNA表达降低(0.43±0.17对1.00±0.41,P<0.05),供体预处理组eNOS mRNA表达升高(3.06±1.47对1.00±0.65,P<0.05)。结论:NOS参与了NAC预处理减轻移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活性氧(ROS)生成、细胞因子参与、肝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细胞凋亡等有关[1].大豆异黄酮(SI)是人们公认的抗氧化剂及抗炎药物.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心肌、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3].但对HIRI是否具有保护效应,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SI对HIR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链激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对照组大鼠肝脏经门脉10 mL乳酸林格液灌洗后,低温4℃UW液中保存24h.实验组大鼠肝脏经含链激酶7500 IU乳酸林格灌洗后,分别低温或低温静脉持续氧气灌注保存24 h后.离体常温再灌注45 min,观察灌洗液谷氨酰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酸乳酸脱氢酶(glutamate-lactate dehydrogenase,GLDH)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活性及肝脏胆汁分泌量、肝组织5'核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再灌注过程中灌洗液ALT、GLDH和PNP活性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胆汁分泌量增加[3.7±0.7μL/(g·45 min),9.1±0.μL/(g·45 min)vs1.1±0.9μL/(g·45 min),P<0.05,P<0.01);5'核苷酸酶活性染色明显增强.结论:链激酶改善低温保存肝脏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给予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36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12只)、(I/R组,12只)和NAC治疗组(NAC组,12只)。NAC组在结扎前降支1h后恢复血流灌注,然后用无损伤血管钳夹闭主动脉和肺动脉10s,同时于心尖部注入200g/L的NAC溶液0.5ml,S组和I/R组给予0.5ml0.9%氯化钠溶液。再灌注3h后从颈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中I-κB的表达,并分别用双重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NAC组CK和LDH明显降低(P<0.01),而GPH-Px活性则明显增高(P<0.01),缺血区心肌组织中I-κB的表达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冠状动脉内给予小剂量NAC能明显减少心肌I/R后的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6只;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8只;茶多酚低浓度于预组8只(75mg/kg);茶多酚高浓度于预组8只(150mg/kg).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检测肝组织MDA含量、GSH-PX活性及血浆ALT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ALT、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正常对照组(P〈0.01),GSH-PX活力则降低(P〈0.01);茶多酚低浓度及高浓度组ALT,MDA含量均明显低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而GSH-Px活力均高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光镜观察茶多酚低浓度及高浓度预处理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小于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结论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大鼠8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缺血再灌注组25只和槲皮素组25只,后3组再按不同灌注时限(0、6、12、24、72 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分别于实验结束后留取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血清中ALT、AST、IL-1β、IL-6、IL-8、TNF-α均有所升高,且以12 h最高,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IL-6外,槲皮素组各时点以上检测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光镜下,对照组、假手术组肝脏无明显改变;而在缺血再灌注后12 h,肝细胞变性明显,肝索结构消失,部分肝细胞灶状坏死;槲皮素组的肝脏仅部分细胞变性,部分肝索结构存在,该形态学变化与细胞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槲皮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周园  杜洪印  喻文立  丁汀彦  丁梅  徐倩  王玉亮 《山东医药》2014,(23):32-34,I000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大鼠冷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6只。 A组仅进行开关腹操作,B组于术前14 d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组于术前14 d给予小檗碱100 mg/( kg&#183; d)灌胃。 B、C组建立原位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后6 h观察各组肝脏功能,炎症反应和组织病理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C组大鼠肝功能ALT、AST及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均高( P均<0.01);且C组上述各指标表达水平较B组低(P均<0.05)。肝脏组织病理显示B组肝组织损伤明显,C组肝组织损伤较B组轻。结论小檗碱可以明显降低大鼠冷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小肠I/R模型,于I/R后24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 caspase-8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caspase-8参与到大鼠小肠I/R损伤后TNF-α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病理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磺酸在大鼠胰腺移植中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n=10):(1)对照组:CMU-1液保存6h再移植;(2)实验组A:CMU-1液 牛磺酸(5 mmol/L)保存6h再移植;(3)实验组B:CMU-1液 牛磺酸(10 mmol/L)保存6 h再移植(CMU-1液是本实验室配制的多器官保存液).于移植术后6h取静脉血作胰腺外分泌功能即血清淀粉酶测定,取胰腺组织作病理检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移植胰腺在通血后6h血清淀粉酶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加入牛磺酸后淀粉酶升高较对照组降低(911.2±9.9,959.9±12.5 U/L vs 1239.5±68-3 U/L,P<0.05).随着牛磺酸浓度的增大其作用也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后6h胰腺组织TNF-α(12346.4±4933.69,16 016.33±4592.06 vs 22 039.71±4782.62,P<0.05及IL-1β(12 417.4±2222.9,1 5 047.68±4484.4 vs 19 284.46±3178.19.P<0.05)在各组均表达,但加入牛磺酸后能明显下调TNF-α及IL-1β的表达,各组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光镜检查可见试验组的移植胰腺炎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牛磺酸作为一种细胞保护剂能够抑制TNF-α和IL-1β的产生、抗细胞水肿,减轻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13.
山莨菪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选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缺血1 h再灌注2 h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组在缺血前30 min输注生理盐水;R组和NR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输注雷米芬太尼2 μg/(kg·min);NR组和N组大鼠在缺血前40 min给予纳络酮负荷剂量0.01 mg/kg,然后以63 μg/(kg·h)连续静脉输注,C组为假手术组.在 T1(缺血前即刻)和T2(再灌注2h)时间点,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抗原的表达.发现在T2时间点,R组3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与I组和NR组,I组各指标明显高于NR组.I组和N组的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雷米芬太尼可能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蛋白酶抑制剂(recombinant proteinase inhibitor,RPI)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和RPI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检测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的变化.结果 RPI组的淀粉酶、脂肪酶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RPI组可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P<0.01) 的水平.结论 RPI可以抑制大鼠胰腺I/R损伤所致的急性炎性反应,对大鼠胰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小剂量白藜芦醇(2.5mg/kg)组、中剂量白藜芦醇(5 mg/kg)组、大剂量白藜芦醇(10 mg/kg)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在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0 min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腹腔注射,术后6 h、24 h、48 h、72 h、7天时间节点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四氮唑红染色(TTC)脑组织后计算脑梗死病灶体积并比较5组的差异;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脑组织周边区组织的TNF-α表达量并比较5组的差异。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神经功能缺损,白藜芦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2)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呈显著剂量依赖性。(3)在各个时间点,各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的TNF-α阳性细胞数为:模型组小剂量白藜芦醇组中剂量白藜芦醇组大剂量白藜芦醇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 (1)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白藜芦醇能有效的保护大鼠脑神经细胞,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表达来完成的。(2)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剂量相关,并且呈现显著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4个组,各8只.A、B组采用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PB) 40 mg/kg麻醉,A组仅分离肝脏周围韧带不阻断入肝血流;B组麻醉后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左支,造成约70%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3h,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D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C组余操作同A组,D组麻醉后行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方法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3、p53蛋白.结果 D组血清ALT、AST、LDH、MDA低于B组,SOD和GSH高于B组(P均<0.05).D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轻于B组,且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亦较B组减少(P均<0.05).B、D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C组,且B组高于D组(P均<0.05).结论 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术及碘化丙锭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分别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0.1、0.3、0.5 mM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凋亡率.结果显示,NAC 0.1 mM对MDS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凋亡率均无影响;0.3 mM只对MDS患者有影响,其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0.5 mM时MDS患者及正常人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NAC 0.3 mM对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有抗凋亡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细胞,可试用于MDS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维来司钠(ONO-5046)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I/R+ONO-5046组,I/R组和I/R+ONO-5046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6、12、24、48 h四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I/R模型,缺血15 min,I/R+ONO-5046组于再灌注时经股静脉持续给予 ONO-5046 2 mg·kg-1·h-1,假手术组和I/R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丙二醛 (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结果 I/R后,NE含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强(P<0.05或P<0.01),TNF-α表达量也增加并于再灌注12 h达最高峰(P<0.01).ONO-5046组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以及减少TNF-α表达,明显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结论 ONO-504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E、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及下调TNF-α阳性表达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异丙酚麻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需阻断肝门择期肝脏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诱导)与试验组(静注异丙酚2mg/kg,余同对照组)。两组均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间断维持麻醉,试验组加注异丙酚4~6mg/(kg·h)持续静注至关腹,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流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表达量。并于肝门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60分钟取无瘤肝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结果两组CD11b于肝门开放后逐渐升高,于开放后60分钟时较术前升高显著(P<0.05),120分钟达高峰(P<0.01);在60~120分钟时间点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肝门开放30分钟后,两组肝脏组织中的ICAM-1mRNA表达量略有升高,60分钟时试验组较对照组表达量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异丙酚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含量与活性,对肝脏围术期缺血再灌损伤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