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去的三十年脑内出血(ICH)病人的发病率和预后一直受到两项重要进展的影响.由于对高血压病的积极性治疗削弱了其主要危险因素的作用,同时CT扫描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识别出具有良性病  相似文献   

2.
脑内出血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出血(ICH)是一种急性、自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过程,占卒中患者的10%~30%,是临床关注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转归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脑内出血的治疗进展也为临床医师带来许多新的思考。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疾病与卒中(NINDS)工作组提出:ICH领域的焦点是急性期  相似文献   

3.
脑内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CT应用以来,自发性顿内血肿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处理上仍有争议,如哪种病人需要手术?何时手术及哪种手术方法较好?现就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一、流行病学:在急性中风中,脑内出血发生率为10~40%,随着年龄的增高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60例脑转移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结果 典型脑转移瘤21例,平扫即基本明确诊断.平扫表现不典型者39例:其中平扫为单发,强化表现为多发者15例;平扫及强化均表现为单发者4例;平扫仅表现为轻度水肿,强化后显示瘤体者12例;平扫无明显异常,强化后发现瘤体者8例.结论 增强CT扫描在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虽然 ECT 对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但这种治疗对脑常有一些持续的影响。由于记忆受损是 ECT 的主要副作用,所以大多数研究力图去鉴定它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目前几乎没有关于病人 ECT 后可能会出现脑形态变化的资料。为此,本文作者采用对照研究,报导 ECT 治疗患者 CT 扫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CT监护下脑小脓肿的药物保守治疗许建强,田德棒,李玉生,田更戍1987年7月~1993年3月,我们收治的直径等于或小于二.scm的脑小脓肿41例,其中38例在CT监护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肿完全吸收,另外3例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切除。现将药物保守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7.
脑内出血病因及影响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 ,近年来发现脑内出血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致病的结果 ,本文综述近期有关脑内出血病因、危险因素研究 ,同时还涉及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这对于早期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脓肿:CT扫描及其监护下的药物保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星型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胶质瘤中发病率最高[1]的一类,约占胶质瘤的40%以上,占颅内肿瘤的17%左右.根据WHO最新分法[2]星型细胞瘤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间变性)、Ⅳ(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星型细胞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往往不易确定浸润范围,给手术和其他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早期准确定性和分级诊断 ,对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30例发作性房颤病人与无脑血管病史窦性心律的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房颤发作频率与CT扫描研究。CT 发现发作性房颤病人中有4例(13%)和对照组中有3例(10%)存在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异常灶。由于异常区域较小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梗塞。研究提示两组间在组织损伤灶的数目和病灶大小方面及引起中风的危险性均无显著差异。与慢性房颤相对比,在发作性房颤患者所产生的损害的危险与窦性心律的正常对照者比较发现并未增加。并与临床验证的发作性房颤比慢性房颤的中风危险性低相一致。30例发作性房颤中11例(36%)有缺血或高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GMB-AS1在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140例(低级别64例,高级别76例),另选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正常脑组织25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RGMB-AS1的表达水平,以RGMB-AS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法比较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胶质瘤中,lncRNA RGMB-AS1高表达70例,低表达70例。胶质瘤组织lncRNA RGMB-AS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Ⅲ~Ⅳ级、lncRNA RGMB-AS1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ncRNA RGMB-AS1高表达胶质瘤病人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无论是高级别胶质瘤,还是低级别胶质瘤,lncRNA RGMB-AS1高表达病人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lncRNA RGMB-AS1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例级别呈正相关,lncRNA RGMB-AS1高表达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期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这提示lncRNA RGMB-AS1表达水平可作为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检查在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救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56例,单纯脑室内积血19例,脑内出血破入脑室25例,接受320-CTA或DSA检查,查找出血原因.结果 320-CTA检查40例,检出动脉瘤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脑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7例行双源CT脑血管成像检查的CAVM患者的资料,采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对CAVM位置、大小、血管构筑进行分析。结果 27例CAVM患者中,病变累及枕叶6例,颞叶5例,额叶3例,顶叶4例,基底节区2例,颞、枕叶4例,额、顶叶3例,均清楚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其中2例合并血管畸形内动脉瘤,1例合并血管畸形外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出血6例。结论双源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CAVM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及血管构筑细节,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TIAs病人的脑CT上常可发现脑梗塞,但这种梗塞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为此,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全部病人的资料取自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NASCET)中接受内科治疗且颈动脉分叉处严重狭窄(70%—90%)的TIA患者,其末次TIA与完成CT扫描的平均时间为10天,梗塞分为皮层、深部和皮层下三类,大小分为小(<1cm)、中(1~4cm)和大(>4cm)三型。 在176例接受内科治疗的严重颈动脉狭窄且有TIA发作的病人中,114例(64.8%)的CT扫描为阴性;50例(28.4%)CT发现梗塞灶,其中18例(36.0%)为双侧性。余12例因CT所示病变不明确而在进一步分析时被排除。50例有梗塞的病人中,仅有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CT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03例发病2.5~24小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APCI患者32例,分析脑CT早期变化特点,并与71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进行对比。结果:103例患者,70例脑CT出现异常(68.0%),其中进展组27例(84.4%)出现脑梗死早期表现,明显高于非进展组(43例,60.6%)。进展组患者病情进展至高峰时,脑CT显示,16例(50%)出现梗死体积增大,5例(15.6%)有出血性梗死,3例(9.4%)有新部位的梗死,8例(25%)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脑CT可作为早期诊断APCI的预测指标,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的直接原因可能与梗死体积增大、出血性脑梗死和再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50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脑CT扫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CT异常28例,正常22例。临床表现与CT所示相符41.6%。发现急性期和活动期大脑损害检查CT扫描阳性率高。9例对比增强扫描8例阳性。脑白质中散在多发低密度病灶,分布在脑室附近是本病CT扫描特点。本组有26个无临床表现病灶,脑CT扫描对本病早期诊断可提供客观证据,还可进行动态观察,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已被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关于应用t-PA导致出血合并症,包括胃肠道以及腹膜后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出血.为了治疗AMI应用t-PA引起并发脑出血(ICA),脑出血性梗塞与硬膜下血肿,其频度为0.0%~1.7%,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发病率与应用t-PA和并用肝素有关,出血的发生机制不明.本文报道1例,女性,60岁应用t-PA治疗AMI,尸检证明在大脑软脑膜及皮层表浅血管有多灶性淀粉性脑血管病(CAA).此例既往体健,无心脏、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因剧烈胸痛证实急性下壁心肌缺血入院,入院前未服用过任何药物,包括阿斯匹林;血压160/100mmHg,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发病2.5小时后给予6mgt-PA冲击量,继之第一小时静脉输入54毫克,第二小时予20毫克,次后四小时内每小时予以5毫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36例小儿(<1岁~16岁)应用同位素锝~(99m),进行了178次脑扫描,用量根据体重以2~5毫居里投给,原则上静脉注射,也有肌注、口服的。给药后30分钟扫描,有的病例3小时后重复扫描。术前1小时给与含过氯酸钾的单糖液,以防止脉络丛对同位素的摄取。检查结果其诊断阳性率为:脑肿瘤91%,炎症62%,血管病44%,头部外伤50%,硬膜下血肿95%,先天性畸形66%,变性病0%,癫(疒间)24%。作者将脑扫描结果和其他临床检查(颅骨素片、脑电图、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等)的诊断价值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Rotterdam CT评分和Helsinki CT评分对颅脑损伤(TBI)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确定影响预后的CT评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3例TBI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行Rotterdam CT评分和 Helsinki CT评分。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Nagelkerke伪R2(范围0~1)评估两个CT评分的预测预后能力。出院后随访3~12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结果 失访和退出22例,有效数据111例;预后不良47例,预后良好64例。二分法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伪R2>0.30)准确度高于Helsinki CT评分(伪 R2在0.20~0.25),AUC差异与Nagelkerke伪R2相似。Rotterdam CT评分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Rotterdam CT评分能较全面地反映TBI信息,便于评估预后;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作为TBI不良预后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