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娇娇  陈翠娥  孙媛媛  郭金余  狄天伟  张希希 《浙江医学》2019,41(22):2389-2393,2407
目的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BD2)对高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和hBD2组,每组12只。大鼠暴露于90%高氧箱内14d建立BPD模型,hBD2组于第4天气管穿刺注入1×107/ml含有hBD2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25滋l,空载体组注入等量空载体腺病毒。于第7、14天采集肺组织标本,qPCR检测肺组织hBD2mRNA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TNF-ɑ、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1×109/ml,用稀释液稀释100倍得到1×107/ml。在大鼠出生后第7、14天,与hBD2组比较,空气组、高氧组、空载体组大鼠hBD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4天,高氧组和空载体组大鼠的RAC、MLI、AOD值、TNF-ɑ、IL-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与空气组、hB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高氧暴露后大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受阻,hBD2组大鼠肺泡和肺血管发育改善。结论hBD2基因治疗可促进高氧诱导BPD新生鼠的肺泡及肺血管发育,并减轻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2.
高氧致新生鼠肺结构及VEGF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后肺组织结构,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高氧实验组和空气对照组,高氧组吸入95%高氧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新生大鼠3d、7d、14d肺组织形态改变并作肺泡辐射状记数(Radial alveolar countsRAC),检测Ⅷ因子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生后随着肺发育,肺泡化逐渐完善,RAC计数、VEGF蛋白及Ⅷ因子表达逐渐增加。高氧组随着吸氧时间延长RAC计数、肺组织VEGF蛋白及Ⅷ因子表达均出现降低,并出现肺泡化阻滞,VEGF与Ⅷ因子始终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促进新生大鼠肺发育,新生大鼠高氧可抑制VEGF及Ⅷ因子在鼠肺内的表达,致肺泡化阻滞,出现类似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组织形态学特征,VEGF在新生鼠肺发育和高氧肺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B细胞集落增强因子( PBEF)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足月新生SD大鼠在出生12 h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持续暴露于800 mL/L的氧气中,对照组置于空气中。两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3、7、14天各随机取8只新生鼠麻醉后处死,取材。 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形态结构及检测肺组织放射状肺泡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BE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BEF mRNA,Western blot技术和ELISA实验分别检测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BEF的蛋白表达。结果(1)实验组随着日龄的增加正常结构消失、肺泡融合、肺间隔增厚,放射状肺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BEF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及炎症细胞中,实验组各时间点肺组织PBEF阳性细胞累积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第3、7天肺组织PBEF mRNA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肺组织PBE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BEF在高氧致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氧暴露对新生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C(SP-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每组36只。每组又分为3、7、14d三个亚组。于空气或高氧暴露后3、7、14d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组织中SP-C表达的变化。结果高氧组3d SP-C表达强度较空气组增强(P〈0.05),高氧组7dSP-C表达强度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14d SP-C表达强度较空气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氧暴露可导致新生大鼠肺SP-C表达减弱或功能缺失,SP-C表达异常可能是高氧肺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氧诱导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小鼠 模型,将36只幼鼠出生后立即给予实验处理,依据不同处理随机分为4组:空气+维生素D组,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维生素D 组,高氧+生理盐水组。将各组实验鼠称重后处死,同时抽取心室内血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离肺组织 病理切片制作和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查取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并分析肺终末呼吸单位的组织形态;用图像分析 软件对辐射状肺泡计数、肺泡次级间隔体积密度,比较不同处理组的肺终末呼吸单位损伤参数;取不同处理组实验小鼠的肺组 织,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R2水平。结果空气+生理盐水组和空气+维生素 D组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高氧+生理盐水组;空气+生理盐水组和空气+维生素D组的肺组织重量大于高氧+生理盐水组(P< 0.05)。辐射状肺泡计数,高氧+生理盐水组的RAC降低(P<0.001),而高氧+维生素D(1250 倍)组的辐射状肺泡计数升高(P< 0.001),且当稀释倍数降低,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辐射状肺泡计数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升高(P>0.01)。与高氧+ 生理盐水组相比,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次级突起计数显著升高(P<0.001),且当稀释倍数降低,高氧+维生素D(125倍) 组的次级突起比高氧+维生素D(1250 倍)组升高(P>0.01)。高氧+生理盐水组的VEGFR2 表达量低于空气+生理盐水组(P< 0.05),空气+维生素D组的VEGFR2表达量低于空气+生理盐水组(P<0.01);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VEGFR2表达量高于 高氧+生理盐水组(P<0.001)和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P<0.001),高氧+维生素D(125倍)组的表达量也高于高氧+生理盐水 组(P<0.05)。但是,高氧+维生素D(1250倍)组的VEGFR2表达量高于高氧+生理盐水组与HE染色、辐射状肺泡计数以及次级 突起计数的趋势相反。结论新生小鼠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状态下增加维生素D可增加肺组织重量,为肺成熟提供物质基础, 高浓度维生素D更有助于对肺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肺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SPOCK2 基因在高氧肺损伤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高氧肺损伤诱导 BPD 动物模型,将新生 SD 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高氧模型组。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q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 SPOCK2 mRNA 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肺 SPOCK2 蛋白的表达。同时在体外利用高氧刺激 A549 人肺上皮细胞,qPCR 法检测细胞 SPOCK2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 BPD 新生大鼠模型。HE 染色显示高氧模型组肺组织均产生类似 BPD 的病理损伤,并且生后10、14 d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pulmonary 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值较空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显示空气对照组 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蛋白表达量高于高氧模型组,生后10、14 d空气对照组肺组织SPOCK2 蛋白表达呈阳性。qPCR结果示空气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mRNA 表达量随时间递增,于生后18 d时表达量最高,生后24 d时仍处于高值(P < 0.05),成年时下降;与空气对照组比较,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mRNA 表达量降低,生后10、14 d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氧模型组 A549细胞SPOCK2 mRNA 表达量高于空气对照组(P < 0.05),且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SPOCK2 基因可能参与肺发育过程,并可能在高氧刺激时对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持续高氧暴露时,新生大鼠不成熟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推测其在高氧肺损伤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将足月SD 新生大鼠80只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40只。高氧组出生后立即置入氧体积分数>95%的持续高氧环境中饲养,空气组则持续空气中饲养。两组分别于暴露于高氧或空气中4、7、10 d时随机抽取8只,麻醉后取肺组织,比较两组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O-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两组肺组织面积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显示,高氧7 d,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壁大量炎细胞侵润,肺间隔增宽,可见明显肺水肿改变。高氧10 d,肺体积缩小,正常肺泡数目减少。肺泡结构破坏,局部纤维增生,肺纤维化明显。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高氧4、7、10 d 组IOD值表明各时间点肺组织的HO-1表达均高于空气组(P<0.05)。结论 持续高浓度氧可促进不成熟肺组织HO-1表达增加,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不成熟肺组织高氧肺损伤病理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浓度氧(60%O2)暴露对新生小鼠发育的影响及损伤,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新生鼠慢性肺部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生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对照组置于空气中(FiO20.21);实验组置于封闭氧箱中(FiO20.6),制备中浓度氧致新生雌性小鼠BPD模型,记录吸氧后2 d、7 d、14 d、21 d、28 d小鼠体重,应用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HE染色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小鼠体重吸氧7 d后明显降低,HE染色下正常肺泡结构消失、肺泡融合、肺泡间隔增厚。高氧暴露72 h后,TGF-β1的表达升高,随着吸氧时间的增长TGF-β1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持续较高浓度吸氧可致新生雌性小鼠生长障碍和肺泡化阻滞,出现类似人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部改变。TGF-β1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定期受孕SD大鼠于孕第15天孕囊内注射脂多糖( LPS)或磷酸盐缓冲液( PBS),孕第21天剖宫娩出早产鼠,早产鼠于生后6 h内分为5组:PBS+空气组、PBS+高氧组、LPS+高氧组、PBS+高氧+rhEPO组、LPS+高氧+rhEPO组。 PBS+高氧+rhEPO组、LPS+高氧+rhEPO组于高氧暴露6 h后开始第1次背部皮下注射rhEPO 1200 IU/kg,隔天1次,共7次。分别在高氧暴露第1、7、14天处死早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辐射状肺泡计数(RAC),采用ELISA 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TGF-β1的表达量。结果与PBS+空气组比较,经高氧干预后其病理损伤加重、RAC降低、BALF及肺组织TGF-β1表达量升高(P<0.01),并且以LPS+高氧组更显著(P<0.05,P<0.01),上述指标在高氧暴露后第14天与第7和(或)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干预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得到相应改善(P<0.05, P<0.01);BALF中TGF-β1水平与RAC呈高度负相关,与肺组织TGF-β1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P<0.05或P<0.01)。结论 rhEPO可能通过参与调解TGF-β1相关通路,改善BPD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从而对BPD起到一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模型.方法 将30只4日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氧气组置于氧箱(FiO2 0.6),空气组置于空气中(FiO2 0.21),分别于暴露7 d、14 d、21 d时每组随机选取5只,称重后处死,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放射状肺泡计数(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及肺胶原含量变化.结果 氧气组各时间点体重较空气组均明显降低(P<0.001);实验21 d时氧气组肺组织HE染色下见正常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隔增厚,肺泡融合;氧气组RAC较空气组显著降低(P<0.001);肺胶原天狼猩红特殊染色见Ⅰ型、Ⅲ型胶原增生,较空气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 中等浓度氧(FiO2 0.6)暴露21 d可致小鼠肺发生类似人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的影响。方法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肝素组、对照组,每组12只。空气组置于空气中,其他3组置于氧浓度为90%的高氧箱7d建立BPD模型。肝素组于造模开始后,每天腹腔注射低剂量肝素(250U/kg)至造模结束;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出生后第7、14天,每组各取6只麻醉并采集血液标本及肺组织标本,采用PicoGreen荧光染色法检测血清游离DNA(cf-DNA/NETs)水平,共聚焦显微成像观察肺组织NETs,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并测定肺泡辐射状计数(RAC)和平均内衬间隔(MLI)。结果出生后第7、14天,高氧组、对照组新生鼠血清游离DNA水平较空气组明显升高(均P<0.05),肝素组较高氧组明显降低(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高氧组、对照组肺组织组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荧光信号范围增加,NETs表达增加;肝素组荧光信号范围减少。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对照组新生鼠RAC明显减少,MLI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氧组比较,肝素组RAC明显增加,MLI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氧致BPD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存在大量NETs,肝素可抑制NETs产生,并改善高氧引起的肺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GM15886在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在BPD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已建立BPD模型小鼠肺组织lncRNA基因芯片中选取并验证GM15886,应用lncRNATargets、Multi Experiment Matrix和Ensemble数据库预测其靶基因;将64只新出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每组各32只;高氧组新生小鼠置于95%高氧环境下,空气组暴露于空气环境下,分别选取生后第0天、3、5、7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qPCR检测GM15886、HIPK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HIPK1表达情况。结果:lncRNATargets预测GM15886碱基序列能够和HIPK1第二个外显子碱基序列完全结合。qPCR示高氧组第3、5、7天GM15886表达量升高,分别为1.91±0.28、2.12±0.38、2.35±0.43,与第0天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PK1在第3、5、7天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6±0.33、0.92±0.31、3.12±0.46,第7天表达量高于第0、3、5天(P均<0.05);HIPK1免疫组化表现与RNA表达的结果相对应。结论:随着高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肺组织GM15886表达量增加;生信分析和上述实验表明GM15886可能靶向HIPK1参与B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GM15886在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BPD模型小鼠肺组织lncRNA基因芯片中高表达的GM15886进行验证,应用IntaRNA、Multi Experiment Matrix和Ensemble数据库预测其靶基因;将64只新出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每组各32只;高氧组新生小鼠置于95%高氧环境下,空气组暴露于空气环境下,分别于生后第0、3、5、7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qPCR检测GM15886和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HIPK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HIPK1表达情况。结果:IntaRNA预测GM15886碱基序列能够和HIPK1第2个外显子碱基序列完全结合。qPCR示高氧组第3、5、7天GM15886表达量升高,分别为1.91±0.28、2.12±0.38、2.35±0.43,与第0天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PK1在第3、5、7天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6±0.33、0.92±0.31、3.12±0.46,第7天表达量高于第0、3、5天(P均<0.05);HIPK1免疫组化表现与RNA表达的结果相对应。结论:随着高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肺组织GM15886表达量增加;GM15886可能靶向HIPK1参与B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大鼠的肺部表现。 方法 将30只3日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高氧组置于氧箱(FiO2 60%),对照组置于空气(FiO2 21%)。分别于实验的第7、14、21 d取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和胶原含量变化。 结果 高氧组大鼠的肺泡结构消失、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融合,肺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面积显著加大(P<0.001),板层小体、微绒毛等超微结构减少。 结论 较高浓度氧持续吸入可致新生鼠肺部产生类似人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组织CXC趋化因子配体4(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4,CXCL4)与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性别差异性肺损伤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32只C57BL/6J新生小鼠(雄性、雌性各16只)随机分为4组:高氧雄性组、高氧雌性组、空气雄性组、空气雌性组(每组8只)。高氧组小鼠置于95%氧浓度下暴露7 d,空气组于室内环境(FiO2 = 21%)中饲养。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检测4组小鼠肺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XCL4含量;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M4”型巨噬细胞(MMP7+ S100A8+)分布情况。结果:高氧暴露组肺组织肺泡化程度降低,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RAC)明显减小(P < 0.001);与高氧雌性组相比,高氧雄性组RAC值下降(P < 0.01)。TMT筛选出的CXCL4在高氧雄性组差异性表达上调;肺组织匀浆验证了质谱分析结果。高氧雄性小鼠肺组织MMP7+ S100A8+细胞增多。结论:高氧诱导新生小鼠肺损伤程度存在性别差异,雄性损伤程度高于雌性,可能与CXCL4诱导肺“M4”型巨噬细胞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1蛋白在高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持续吸入高浓度氧气建立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实验组吸入95%的医用氧气,对照组吸入空气.分别留取第3、7和14 d的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Smo和Gli1蛋白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 高氧暴露3d肺毛细血管开始充血、渗出;7d时肺结构紊乱,炎性细胞浸润;14 d时肺泡融合,纤维增生,间隔增宽.高氧组Smo和Gli1蛋白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纤维组织.与对照组相比,Smo于高氧第7天表达显著增加,第14天达高峰;Gli1蛋白表达于14 d显著增加.结论 高浓度氧可致新生大鼠肺损伤和肺发育停滞.Smo和Gli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高氧诱导的肺损伤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浓度氧(60%O2)暴露对新生小鼠发育中肺的影响。方法30只新生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置于封闭氧箱中(60%O2),对照组置于空气中(21%O2),记录吸氧后2、7、14、21、28d小鼠体质量、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辐射状肺泡计数(RAC)。结果实验组吸氧7d后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苏木素一伊红染色下正常肺泡结构消失、肺泡融合、肺泡间隔增厚,RAC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持续较高浓度氧吸人可致新生小鼠生长障碍和肺泡化阻滞,出现类似人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部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宫内缺氧对新生大鼠常压、常氧生存状态下肺发育的影响,及对新生大鼠不同生存时间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为探讨宫内缺氧患儿出生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宫内缺氧模型。实验分为空气对照组(对照组)和缺氧6d组(缺氧组)。两组大鼠出生后均置于常压、常氧下饲养。分别于出生时、出生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行肺血管形态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实时(real time)-PCR测定肺组织VEGF mRNA表达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随着日龄增长,缺氧组与对照组肺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均逐渐增加,缺氧组增长幅度减慢,增长曲线与对照组呈交叉现象。缺氧组与对照组大鼠出生后各时间点肺血管形态无明显差异。随着日龄增长,缺氧组内皮细胞增生较出生时减少;内皮细胞水肿明显,于第14天达高峰。结论:宫内缺氧新生大鼠肺VEGF表达增长幅度减慢, VEGF表达影响大鼠生后肺血管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肺组织中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方法 64只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气对照组和高氧暴露组,分别建立动物模型,于12、24、48、72 h处死动物,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及肺湿干质量比(W/D)检测,应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各时相点肺组织中SSeCKS蛋白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明确SSeCKS蛋白在肺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病理HE染色:高氧暴露24 h肺泡内出现少量红细胞,肺泡擘增厚;48 h肺泡内红细胞增多,肺间隔增宽,粒细胞附壁;72 h出现肺出血,肺泡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肺泡间隔粒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SSeCKS蛋白:空气对照组可检测到极少量的SSeCKS的表达,高氧暴露24 h表达增加,72 h达到最高,72 h内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免疫组化定量分析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明确SSeCKS定位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提示SSeCKS参与了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氧暴露下发育期肺组织细胞凋亡和Notch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将120只足月SD 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 (N组) 和高氧组 (O组),每组60只。O组出生后立即置入氧气(体积分数)>95%的持续高氧环境中饲养,N组则在空气中饲养。两组分别于暴露高氧或空气4、7、14 d 时随机抽取8只,麻醉后取肺组织, 比较两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凋亡指数;检测Notch1在发育期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O组死亡率高于N组,且O组各时间点肺组织出现典型的急慢性肺损伤病理学改变;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发现O组各时点细胞凋亡高于N组 (P<0.05);O组各时间点肺组织Notch1表达低于N组 (P<0.05)。结论 持续高浓度氧可致肺损伤、凋亡增加和发育受阻。高氧暴露可能通过下调Notch1信号表达调控肺细胞分化发育,利于肺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