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与粘膜中糖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溃疡愈合质量采用内镜、组织学及功能成熟度对再生黏膜进行综合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药物联用黏膜保护剂及中医中药等有助于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粘膜防御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取决于侵袭因素(Ag-gressive factors)和防御因素(Defensive factors)之间的平衡。多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仅着重于消除侵袭因素,即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如H_2受体拮抗剂、毒蕈碱受体拮抗剂)或中和已分泌的酸(制酸剂)或阻止酸接触溃疡面(如硫糖铝)而促使溃疡愈合。仅仅近几年来“强化”粘膜防御才被作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途径。例如,前列腺素E被认为是实施细胞保护的主要因子,其合成类似品已被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其他药物如生胃酮,铋剂也被认为能增强粘膜的防御能力。在合理设计旨在增强粘膜防御的治疗方案之前,有必要了解:胃肠粘膜怎样抵御损伤?一旦发生损伤,粘膜通过何种机制修复并限制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蒲元和胃胶囊对消化性溃疡(PU)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PU患者1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7例,2组患者均采用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根除方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周,Hp阴性者不用。对照组继续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3周,治疗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蒲元和胃胶囊3周。治疗4周后复查,观察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和再生黏膜成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溃疡总愈合率分别为89.47%和82.35%(P〉0.05);瘢痕期(S期)Sc百分比分别为47.37%和23.5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总愈合率分别为92.31%和86.05%(P〉0.05);Sc百分比分别为48.08%和27.91%(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PU能在溃疡愈合基础上显著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
黏膜保护剂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雅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0-761
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以质子泵阻滞剂为主,联合应用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胃肠粘膜内皮素-1(ET-1)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中的作用,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胃溃疡(28例)和十二指肠溃疡(13例)粘膜内ET-1的浓度。结果显示:胃溃疡活动期粘膜内ET-1浓度(7.37±2.90 pg/mg)高于对照组(4.45±1.70 pg/mg)和胃溃疡愈合期(5.64±1.05 pg/mg)(P<0.01,P<0.05),与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6.85±3.37 pg/mg)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愈合期胃溃疡粘膜内ET-1浓度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程度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粘膜内ET-1浓度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2)。结果提示胃肠粘膜内ET-1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可能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长因子在消化性溃疡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消化性溃疡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粘膜缺失的填充,更需要粘膜下组织结构的重建。一些与胃酸分泌,细胞移行、分化、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及新生血管生成有关的细胞生长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EGF、TGFα、TFFs、HGF主要与上皮连接有关,PDGF、TGFβ、bFGF和VEGF在组织重建、细胞外基质形成和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消化性溃疡愈合过程中,一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高。而在溃疡延迟愈合和难治性溃疡中发现存在某些生长因子且其受体减少或缺乏。一些生长因子已开始用于临床,为消化性溃疡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血清正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1组、中药2组,每组30例。经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及血清EGF含量,以判定溃疡愈合质量。[结果]3组均能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症状及体征,3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6.7%、73.3%、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2组溃疡愈合Sc期为20例(66.7%),再生黏膜组织优级为17例(56.7%),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EGF含量增高,中药2组血清EGF含量为(0.84+0.17)ng/m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复发率,中药2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祛瘀生肌为法的健脾疗法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血清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近半个世纪以来,临床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了深刻地认识,也研制出大量的抗溃疡病新药,根除幽门螺杆菌(Hp)使溃疡病的愈合率达95%以上,但仍存在溃疡病复发问题。据报道Hp根除后溃疡病的年复发率为6.45%,Hp阳性的溃疡病年复发率可达23.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瑞巴派特、奥美拉唑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干预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方法 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40只,均分为对照、瑞巴派特、奥美拉唑和瑞巴派特联合奥美拉唑组,7 d后观察大鼠胃溃疡大体形态,超声探察溃疡胃壁全层结构,局部组织学形态及检测黏膜白细胞介素(IL)-8,前列腺素(PG)E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①超声探查显示,对照组溃疡指数为(22.3±1.8)mm2,瑞巴派特组为(9.2±1.0)mm2,奥美拉唑组为(9.8±1.3)mm2,联合治疗组为(4.8±1.2)mm2.对照组均比用药组高(P值均<0.05),瑞巴派特组和奥美拉唑组均比对照组降低(P值均<0.05).②离体组织超声探查显示,对照组胃壁厚度明显增加、层次结构模糊消失,用药组胃壁厚度部分恢复正常、胃壁各层次结构部分重建.③组织学表现,用药组溃疡侵袭范围、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周边黏膜再生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④对照组胃黏膜IL-8为(1387.8±132.6)pg/ml,瑞巴派特组为(970.0±91.6)pg/ml,奥美拉唑组为(1102.2±76.9)pg/ml,联合治疗组为(934.4±110.2)pg/ml.对照组均比各用药组高(P值均<0.05),瑞巴派特组与联合治疗组比奥美拉唑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⑤对照组胃黏膜MDA为(13.0±2.6)nmol/ml.瑞巴派特组为(8.5±4.8)nmol/ml,奥美拉唑组为(9.4±1.4)nmol/ml,联合治疗组为(4.6±1.4)nmol/ml.奥美拉唑组与瑞巴派特组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且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⑥对照组胃黏膜PGE2为(55.0±22.5)pg/ml,瑞巴派特组为(103.5±12.5)pg/ml,奥美拉唑组为(96.9±7.0)pg/ml,联合治疗组为(235.5±26.0)pg/ml.奥美拉唑组与瑞巴派特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低于联合治疗组(P值均<0.05).结论 与奥美拉唑相比,瑞巴派特同样能促进溃疡愈合进程,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联合应用奥美拉唑,以不同机制同时作用于溃疡愈合过程,能更好地兼顾溃疡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 (PU)与幽门螺杆菌 L型 (HP- L )感染的关系。方法 取 386例 PU患者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粘膜组织 ,常规切片后以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 HP- L 型细菌 ,并计算检出率。结果  HP- L 型检出率为 5 3.37% ,其中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出率分别为 5 6 .73%、5 4 .2 9% ,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HP- L 型检出率分别为 5 8.33%、5 5 .5 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男女患者HP- L 检出率前者 (6 1.18% )明显高于后者 (38.17% ) (P<0 .0 1) ;30岁以下、30岁~、4 0岁~、5 0岁~患者 HP- L检出率依次为 32 .0 5 %、4 1.94 %、5 9.18%、71.79% ,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PU患者 Hp- L型感染率较高 ,且男性高于女性 ,HP- L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PU患者 HP- L型变异可能是导致溃疡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确定性致病因素,其在溃疡并出血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感染率受检测方法、药物等影响不尽相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性,从长远上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溃疡出血风险,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4.
愈疡止痛煎剂对十二指肠溃疡大鼠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愈疡止痛(YYZT)煎剂对实验性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用L-半胱胺酸盐酸盐复制大鼠DU模型,设立空白对照(A)组、病理模型(B)组、YYZT(C)组、雷尼替丁(D)组.3周后处死动物,观察溃疡愈合程度并评价溃疡愈合质量,测定胃液pH值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C组胃酸较其余各组均降低(P<0.05);C组胃液pH值及血清EGF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YYZT煎剂在提高溃疡愈合方面有明显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胃酸分泌、升高血清EGF有关.  相似文献   

15.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Up)对胃溃疡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120例坳阳性活动期胃溃疡患者,口服泮托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一周后,继续口服泮托美拉唑5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取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Hp根除情况,对比却根除组与却根除失败组内镜下溃疡愈合形态差异和愈合质量(包括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和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所有患者随诊1年以上了解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92例胃溃疡患者月p检测阴性,坳根除率为80.43%;却根除组与跏根除失败组在内镜下愈合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再生黏膜成熟度和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坳根除组1年溃疡复发率为4.35%,却根除失败组为21.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除Hp可提高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减少溃疡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雷贝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胃内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评价顿服雷贝拉唑 10mg对胃溃疡患者的抑酸效果和症状缓解情况 ,并以奥美拉唑 2 0mg作为对照。 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患者随机进入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结果  (1)两组用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但治疗 1d后症状改善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两组抑酸药物的起效时间均在用药后 2h ;用药后 1h和 2h ,两组患者胃内pH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雷贝拉唑组 2 4h总的、夜间 pH >4及夜间 pH >3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 <0 0 5 ) ,而白天pH >4和 pH >3及总的 pH >3的百分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雷贝拉唑组白天、夜间 pH >4及 2 4h总的、白天和夜间pH >3超过 30 %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 (P <0 0 5 ) ,而只有总的pH >4超过 30 %的百分率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雷贝拉唑组无反应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 (7 8%比 16 4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顿服能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 ,其抑酸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10年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高陵镇随机抽样自然人群进行内镜普查,其中Hp阳性者552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276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和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口服,疗程7 d.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根除成功.此后对两组在10年期间进行内镜随访(第1、5、8和10年),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变化及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Hp感染状态的变迁.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第1、5和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3.70%、5.86%和4.40%,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2.85%、14.93%和9.39%,P值分别=0.0002、0.0017和0.0440).随访10年间,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新发病例数及复发病例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Hp再感染率较高,第10年时Hp阳性率达46.4%.根据Hp感染状态重新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访10年间Hp阴性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均低于Hp阳性组(P值均<0.05).结论 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是必要的.成功根除Hp后再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8.
胃内pH变化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通过不同抑酸药物的应用,使胃内产生不同的pH值,探讨胃内pH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将35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泰胃美、止血药物静滴治疗.持续监测24h胃内pH动态变化情况,同时临床观察三组治疗的止血效果.结果胃内平均pH值,奥美拉唑80mg/d为6.07±1.09、泰胃美1200mg/d为4.39±1.92、对照组为2.19±1.74.相应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1.6%,57.4%,11.1%.各组在不同pH条件下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胃内pH的变化可影响到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的效果,二者呈正相关,胃内pH持续稳定在较高的数值,止血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七方胃痛胶囊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影响.[方法]予冰醋酸注射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0.85%氯化钠液、雷尼替丁胶囊、七方胃痛胶囊(小、中、大3个剂量),连续灌胃14 d,处死大鼠,制作病理切片,予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黏液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指数、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表面黏液厚度、再生组织结构.[结果]七方胃痛胶囊能增加再生黏膜厚度及表面黏液厚度,减少再生黏膜肌层缺损宽度(P<0.01),有量效关系(P<0.01),能明显改善再生组织结构.[结论]七方胃痛胶囊能改善再生组织结构,从而提高QOUH,达到抗溃疡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Hent于1950年发现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明确了GCs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确切效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此后数十年GC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带来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过,GCs究竟是否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 disease,PUD)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一直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