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GT引导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4月行CT引导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16例。统计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主要为发热、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出血和穿刺部位冻伤等。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可准确定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涛  王勇强  王乐农  胡可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86-2887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恶性肿瘤中CT定位的作用。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3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CT定位。结果29例肺部恶性肿瘤成功实施氩氦刀冷冻治疗,1例气胸肺压缩60%终止手术,3例少量气胸,2例少量咳血。结论在螺旋CT定位中扫描图像清晰,病灶定位准确,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峰  姜良进  张宏伟 《右江医学》2005,33(5):486-48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不能耐受手术或高龄病人不愿接受手术20例肺癌患者,应用以色列的CRYO-HITTM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术。结果本组病例均在CT定位下行氩氦刀靶向治疗,仅有3例有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胸,手术结束后测定CT值平均下降30~50 Hu,术后近期疗效满意,肿瘤缩小,7例胸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结论CT引导下氩氦刀经皮靶向治疗肺癌是一个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尽量扩大低温冷冻范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精确导引技术在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心型肺癌28例,周围型肺癌22例,共24例有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根据体表定位标记与CT激光定位线,确定体表穿刺点,结合穿刺点的CT轴位图像确定穿刺的穿刺角度。结果:50例肺部恶性肿瘤成功实施氩氦刀冷冻治疗,45例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0%,8例气胸肺压缩20%-30%,气胸发生率16%,5例少量肺出血,肺出血发生率10%,气胸及肺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7天内全部好转。结论:CT精确导引技术在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微创、安全、定位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透视技术在氩氦刀靶向治疗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方法 52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制氩氦刀冷冻治疗术.根据扫描图像准确地计算冷头进入方向与距离.应用CT透视技术观察穿刺情况,随时调整进刀方向、角度及深度.结果 52例患者定位穿刺成功率(100%),其中12例位于大血管旁,无一例损伤大血管.并发症中有13例发生气胸(25%),胸腔积液10例(19%),15例咯血(28.8%).结论 正确熟练的CT透视定位技术可提高氩氦刀治疗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肺癌的影像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90例肺癌患者。结果:肺部肿瘤冷冻后CT显示病灶区出现逐渐增大的低密度类圆形冷冻区,随着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时间延长,大部分肿块较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以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9.9%、85.9%、80.0%、6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方法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12例,在静脉+局麻下行CT引导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治疗,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术前、术中、术后开展相应的护理。心理护理是重点,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2天12例病人均可下床活动。随访1年,12例病人均存活。结论经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是治疗肺癌一种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精密而周全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重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的护理及术后出院康复指导与护理,对肺癌冷冻治疗病人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CT导向氩氦刀冷冻治疗14例肺癌近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经皮穿刺冷冻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肺癌,探求治疗肺癌的新方法。方法:CT定位后,经皮穿刺置入氩氦刀,对病灶进行冷冻。刀尖温度达-140℃,持续15-20min;热融温度升至20℃,重复一次。结果:14例肺癌患者接受治疗,CT显示,病灶区域形成低密度的冷冻冰球,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大部分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冷冻后坏死区域仍存在,病人症状有所好转。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创伤小,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无手术机会肺癌的一种新方法,其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任士义  隋长平  赵瑞坤 《吉林医学》2008,29(17):1430-1431
目的:技术员应该发挥自身的长处,配合医生进行CT引导下肺癌的氩氦刀介入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美国硅谷Endocare公司的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治疗系统对50例肺内肿瘤的治疗,摸索出一套快速调整进针角度的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治疗时间。结果:通过技术员和医生的共同配合,穿刺命中靶点的时间一般都在30min以内,只有2例超过30min。结论:由于穿刺时间缩短,使整个治疗时间缩短,并发症有所减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6~79岁.原发病变分别为:原发性肝癌5例,肺癌1例,肾癌1例,原发病变不明1例.骨转移癌部位分别为:肋骨4例,股骨2例,胸骨1例,坐骨1例,耻骨1例,髂骨1例,胫骨1例.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3例患者活动受限.所有骨转移癌病变在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 8例患者,11处骨转移癌病变,在CT引导下成功行15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患者疼痛较前明显缓解,活动受限症状消失.术后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以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方位选用不同直径及数目的 氩氦刀靶向对NSCLC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氩氦刀 化疗 放疗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CT值较术前下降超过30 Hu 23例,占67.65%.术后1周、1、3、6、12个月经复查CT示,术后1周肿瘤体积增大34例,占100%,两组患者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0%、57.1%;80%、71.4%;85%、78.5%;85%、64.3%.两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分者A、B两组分别为20%、64.28%.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比单纯氩氦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好,但副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氩氦刀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CT影像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在CT定位后,经皮穿刺行氩氦刀治疗。结果 经氩氦刀治疗后3个月,胸部、腹部、四肢CT复查显示52个肿瘤病灶明显缩小(CR+PR为73.1%)。CT显示肿瘤冷冻后呈低密度坏死区,3个月冷冻区实变,12个月冷冻区阴影几乎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咳嗽、咯血、腹痛、反应性胸腔积液、转氨酶升高和发热。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软组织肉瘤创伤小.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CT导向下的氩氯刀治疗肝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31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氩氯刀治疗组29例。结果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a存活率分别24.14%、41.38%和72.41%;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0.32%、9.68%和96.77%。两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a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其相应P值分别为0.001、0.004和0.009)。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CT导向下的氩氯刀治疗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氩氦刀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以“肺肿瘤(LungCancer)、冷冻治疗(cryosurgery,cryocaresurgicalsystem,cryotherapeuticablation,cryoablation)”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MB光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氩氦刀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临床研究,检索年限为1990—2008年,共搜集44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用ReviewManager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2项研究显示单纯氩氦刀靶向治疗可使瘤体缩小,但氩氦刀治疗联合放化疗并不能使瘤体进一步缩小,单纯氩氦刀治疗与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对生存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2项研究比较患者术后KPS评分均提示单纯氩氦刀治疗优于氩氦刀联合放化疗。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单纯采用氩氦刀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并未显示出更好的临床益处,甚至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方式选择及评估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间共为56例高龄Ⅰ—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微创氩氦刀治疗,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70~85岁,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及小切口开胸氩氦冷冻靶向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高龄患者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56。结论 微创氩氦靶向冷冻治疗高龄高危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风险小,患者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引导下肝癌冷冻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清深  秦军  周林荣 《医学综述》2009,15(10):1562-1564
肝癌除早期手术切除外,大多需行微创介入消融治疗。而冷冻消融治疗(氩氦刀)是微创介入技术之一,冷冻消融治疗多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而开放磁共振(MR I)导航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肝肿瘤技术,除无辐射性外,其最大优势在于术中对冰球大小、形态、位置的准确显示;能准确评价治疗效果。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治疗进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筠 《吉林医学》2013,34(9):1699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被确诊为肝转移的癌患者,经由超声引导,治疗肝转移病灶中,将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引进并采用。结果:CT影像学复查(3个月之后),21例患者疼痛减轻,病情转好,近期有效率为91.3%。结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对治疗肝转移癌非常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对肝门区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肝脏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区域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氩氦靶向消融对第一肝门区域的效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经皮穿刺肝脏氩氦靶向冷冻,于消融后第3天和第28天分批宰杀,观察消融靶区和Glisson管道系统一级分支的病理变化. 结果 术后门静脉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血管周围肝组织均被灭活坏死.一级胆管系统在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见穿孔、胆管壁全层坏死等严重损伤,大部分损害表现为可逆的短暂性损伤.第28天时活检消融损伤区大小明显小于第3天时(P<0.05).在术后急性期(1~3 d),其ALT、AST值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术后1~4周其ALT、AST值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氩氦靶向冷冻区与病理坏死区范围基本一致(P>0.05). 结论 经皮微创近距离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可以可靠地完全灭活门静脉周围的肝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在热池效应的保护下不致损伤.氩氦冷冻消融对于肝门部胆管的损伤较轻,该治疗对于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可用肉眼所见的冷冻区大小预测冷冻坏死范围.肝脏肿瘤的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实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定位导引下氩氦刀治疗胸部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肿瘤(41处病灶)在CT定位导引下经皮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计算冰球覆盖率,统计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冷冻消融治疗后,胸部肿瘤病灶呈球形低密度,CT值均明显下降;最大径小于3cm、3cm~5cm、大于5cm的肿瘤冰球覆盖率分别为96.3±1.9、84.2±2.8、60.1±3.6,前2组与第3组的冰球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13.8%(5/36):其中气胸3例,肺出血2例。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胸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在CT准确定位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