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爆胎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爆胎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相关性。方法对1998—2000年3年间广州-深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广深高速公路)爆胎交通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2000年3年间广深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2484起,其中848起交通事故出现爆胎,发生率为34.14%(848/2484)。时间因素以10:00~16:00为高发段,占55.54%(471/848),其中14:00最高,占9.67%(82/848);每年4~9月份为高发期,占56.84%(482/848)。爆胎部位以单个右后胎高发,共398起,占46.93%(398/848);左后胎次之,共295起,占34.79%(295/848)。848起爆胎事故中,死亡12例,受伤200例,占同期2484起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2.55%(212/940)。其中颅脑损伤58例,胸部损伤32例,腹部损伤7例,脊柱损伤25例,骨盆损伤4例,四肢损伤52例,全身软组织挫伤127例;多发伤106例。结论爆胎是南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防止超速驾驶、加强轮胎质检和规范化管理是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1年沈阳市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沈阳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提供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2001年度交通事故统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一年中9,l0,12月份发生事故起数多于其他月份。一天中9:00~12:00,14:00~16:00,18:00~20:00事故发生最多。(2)在无交通控制的路段和仅有标志标线的路段发生事故较多,占总事故的83.5%(5428/6497)。横断面为混合式的道路事故发生最多。(3)事故原因中人的因素占97.2%(6316/6497),其中机动车驾驶员占95.9%(6228/6497)。(4)人员伤亡以行人、骑自行车者和乘客为主,年龄段集中在2l~50岁。结论 加强、改善事故高发路段、时段的交通管理,开展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伤与碰撞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511例交通事故伤住院病人的损伤模式和碰撞类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伤员构成为:摩托车人员占36.0%、行人占34.2%、自行车人员占18.2%和汽车内人员占11.6%。不同碰撞类型颅脑损伤发生率明显不同(P<0.01):行人被摩托车撞颅脑损伤发生率高于行人被汽车撞;摩托车人员自身事故颅脑损伤发生率高于骑摩托车被汽车撞者;德国人员颅脑损伤发生率高于摩托车人员。笔者指出各种碰撞类型的交通事故伤原因及  相似文献   

4.
沈大高速公路驾驶员交通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沈阳-大连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沈大高速公路)驾驶员交通伤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990—2001年沈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始记录,经计算机处理有关数据。结果沈大高速公路12年间发生交通事故2384起,伤亡驾驶员占伤亡总人数的38.45%(1321/3436)。胸部创伤居首位,占创伤部位总数的30.44%(869/2855)。颅脑伤居致死原因首位,占38.73%(158/408)。结论高速公路驾驶员创伤比非驾驶员严重,驾驶员胸部是事故防护与救护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庆市城区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城区两个交警支队,利用《交通事故信息现场采集表》收集2000—2004年摩托车交通事故610起,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共发生摩托车交通事故610起,基本呈逐年上升的特点,多为一般事故。事故驾驶员以40岁以下的男性为主(79.9%)。事故多发于每年7、8月(23.1%)。一周中星期日事故最多(16.7%)。每天16:00~17:00为事故高峰期(15.1%)。事故多发于晴朗的白天,多发于主干道路平坦水泥路面。610起事故中,444起(72.8%)是多车事故,其中与各型客车或轿车相撞323起(53.0%)。166起(24.6%)是单车事故。摩托车驾驶员负主责或全责的事故为236起(38.7%),主要因疏忽大意、违规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多车事故121起(占多车事故的27.3%),单车事故105起(占单车事故的76.7%)。结论重庆市城区摩托车事故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危险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加强摩托车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同时规范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为是减少摩托车事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陆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型颅脑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我院1986~1991年间收治的368例由陆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占同期住院重型颅脑损伤(853例)的43.1%。男260例,女108例;年龄1/12~80岁,平均34.7岁。事故发生形成中车辆本身肇事占3...  相似文献   

7.
1894例青藏高原道路交通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求有效的预防高原交通事故的方法和交通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1980年1月-2000年12月救治的有较详细记录的1894例道路交通伤病案和门、急诊室相关登记。结果21年间,青藏高原道路交通伤共1894例;大部分的交通伤发生在青藏公路上,占68.0%(1288/1894);交通伤患者损伤较重,需要住院治疗者占54.0%(1022/1894);患者以内地初到高原者居多,占61.1%(1158/1894);死亡108例,死亡率5.7%;受伤至就诊时间较长,平均后送时间为6h以上;就诊前大多数患者无任何处理措施。结论高原缺氧、道路不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沿途缺乏医疗卫生机构、严重缺氧、后送时间长和后送人员医疗卫生知识较差是造成交通伤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特点及救治方法,作者对1989年1月-1999年11月收治的48例颞骨骨折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48例颞骨骨折患者中交通事故所致的占66.7%,存活43例(89.6%),死亡5例(10.4%);中、内耳或颅脑损伤占77.1%,听力下降或耳鸣占48%;纵行骨折的脑脊液耳漏占36.7%,面瘫占3%;横行骨折的面瘫占37.5%,脑脊液耳漏则占25%。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伤是造成颞骨骨折的首要高危因素,其严重并发症为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伤常是致死性并发症;其常用并发症为听力下降或耳鸣等中、内耳损伤;纵行骨折以脑脊液耳漏多见,横行骨折易造成面瘫。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分布规律,为事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清理登录和计算机处理分析。结果:(1)1999年共发生交通事故8093起,死亡1039人,受伤5309人,比上年分别上升28.6%、0.1%、48.4%。伤亡比为5.0:1;男女比为2.4:1;年龄主要分布段21-45岁之间,占伤亡人员的61.6%。(2)步行和乘车两种方式伤亡最多,死亡73.4%,受伤68.4%。(3)10:00-12:00和14:00-16:00是一天中的事故高峰。(4)事故中人为因素占94.8%,车辆因素占2.3%,道路因素占0.01%(没有死亡)。结论: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处于严重的时期,加强机动车职业驾驶员和新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格控制行人和乘车人的事故伤害,将会使重庆市的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585例眼创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眼创伤住院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1985~2001年收治的眼创伤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录入眼创伤数据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年间共收治585例眼创伤患者,男女之比为5:1;患者以青壮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眼创伤也非常突出;城市多于农村;在一个月中,1日最为突出,住院人数占10.1%(59/585);自伤占39.1%(229/585);机械性因素致伤占92.1%(539/585),多发生于工矿事故(36.8%,215/585)、攻击事件(21.4%,125/585)、玩耍时(5.1%,30/585);穿透伤发生率(51.5%,301/585)高于钝挫伤(40.9%,239/585),且眼内异物发生率高(48.2%,145/301);眼球破裂发生率高达51.6%(302/585);治疗后残愈者达49.7%(291/585),45.8%(268/585)留有后遗症。结论 眼创伤的发生与患者工作性质和社会活动等有关;对少年儿童、高发时段,以及高致伤因素等应引起足够重视。眼创伤在得到合理治疗后仍有很高的残愈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记录分析医院急诊患者情况,探讨深圳市道路交通伤中四肢损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深圳市6个行政区的6家综合性医院的急诊外科四肢道路交通伤患者进行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伤后4个月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创伤康复分级、工作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伤后恢复情况.结果 道...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1328例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及伤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医院急诊就诊渠道分析深圳市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伤情特点.方法 预先设计调查问卷,在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深圳市6所综合性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道路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道路交通伤患者1 328例;年龄2~84岁,平均31岁.受伤人群主要为工人和农民工(57.8%);肇事车辆主要为小型汽车(48.5%);道路交通伤发生主要地点为市内公路(78.6%);伤害发生的周分布中,以星期五、六最多,分别达到17.8%和18.7%,在星期五存在集中趋势(r=0.166 0,P<0.01).伤害发生的昼夜分布中,围绕下午15:35存在集中趋势(r=0.285 6,P<0.01);男性年龄(32.36±8.70)岁,大于女性年龄(29.96±4.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患者中84.4%恢复原来工作,8.5%调换工作,7.1%不能参加工作. 结论 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工人和农民工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根据道路交通伤的高发时间曲线在道路交通多发时段、地段适当增加交通管理人员,增加交通安全提示标志.控制小型汽车数量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情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情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2006年杭州地区高速公路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资料行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05-2006年立案伤亡交通事故共220起,涉及伤亡327例,其中死亡64例,重度损伤(ISS≥16分)121例,轻、中度损伤(1分≤ISS≤15分)142例,分别占19.6%、37.0%和43.4%.(2)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情的相关因素有性别、一周时间分布、天气、事故形态、车辆类型、驾驶员类型、车辆使用性质、出行目的、责任原因等.(3)非条件多因素I~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情的相关因素为性别、事故形态、驾驶员类型、责任原因等.结论 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的分析,明确了交通事故伤情影响因素,可为预防和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1994-2009年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以里程事故率、里程死亡率、事故致死率等指标评价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严重性,通过聚类分析比较地区间里程死亡率和事故致死率的差别.结果 1994-2009年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长期趋势除事故致死率逐年上升,里程事故率和死亡率波动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先上升后下降,下降后的各指标仍高于1994年水平.在交通伤害的四项基本指标中除事故起数外,其他三项指标(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在路网交通伤害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递增,以直接财产损失最明显,2006年以来占的比重均在30%以上.2007-2009年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资料显示,4∶00和16∶00前后为事故高发时段,事故中驾驶员因素占93.02%,其中驾龄<5年的驾驶员引起的事故占40.92%,行人和乘车人是高速公路的弱势人群,其事故致死率高达72.75%;尾随相撞(44.17%)和撞向固定物(16.35%)是主要的事故形态,路面干燥和晴天时事故比例高,分别为77.60%和65.93%.结论 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伤害的严重性与日俱增,应根据该类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道路管理、道路使用者的宣传教育和提高急救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伤的损伤机制、特点及其法医学意义,为创伤急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昆明市366例道路交通伤死亡患者的法医病理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车内人员挤压伤与砸压伤高于车外人员。机动车驾驶员面骨骨折为行人的2.3倍。货车与拖拉机造成开放性脑损伤为其他车辆的3—5倍,碾压伤是其他车辆的1—2倍。轿车导致颅脑损伤比例高于其他车辆,颅骨、面骨骨折的比例低于其他车辆。结论不同车辆导致损伤的机制、特点不同;货车与拖拉机造成的多发伤多于其他车辆;轿车造成颅脑损伤比例高于其他车辆,颅骨、面骨骨折比例低于其他车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职业、事故发生时间、道路行为方式、肇事车型、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对2004~2009年北京市急救中心收集的道路交通致死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道路交通致死事故259例,死者男女性别比为2.45:1,21~50岁为高发人群(69.11%)。以23:00~1:00时段致死车祸发生频率最高(15.08%);7~8月和10~11月致死事故高发,分别为20.85%、23.17%;从一周分布上来看,星期三发生率最低(11.97%),最常发生于星期六(17.37%)、星期日(16.22%)。死者的职业前两位为工人(39.00%)、农民(15.83%);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81.85%)。死者主要道路行为方式为步行(47.49%)、骑自行车(21.24%);肇事车辆多见于小型汽车(65.64%)。2005年后致死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需要加强对行人和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管部门应严格执法,尤其应加强夜间及周末的执法力度,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重视轨道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亡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亡的基本特点。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陕西省1994-1999年西安-铜川,西安-渭南,西安-宝鸡三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1168起。伤亡1691人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肇事,交通事故伤类型以机械性创伤为主,合并烧伤也较为常见,受伤人员以乘客最多;但车外人员有较高的死亡率;车内人员中驾驶员多发伤死亡率最高,为42.3%(180/426)。随着受伤部位增加,死亡率增高,院前死亡率高达69.5%(314/452),死亡原因前三位依次是颅脑伤44.7%(320/716),胸部伤25.4%(182/716),腹部伤16.5%(118/716)。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伤中多发伤多,致死性损伤多,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伤机动车碰撞类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与机动车碰撞类型的关系。方法;将14779例由机动车碰撞所致的道路交通伤患者按其碰撞类型分组,对致伤方式、受伤部位、创伤严重程度、生理改变以及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动车与行人和机动车碰撞为道路交通伤机动车主要碰撞类型,机动车与行人和摩托车碰撞致伤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较高,生存概率(Ps )预测值较低,且死亡所占比例较大(51.98%,92/177);2个部位损伤为各种碰撞类型的主要受伤形式,其中头部及四肢骨骼伤较为常见,胸及腹部简明损伤定级(AIS)高会值伤较多;车外人员伤后生理紊乱较车内人员更为显著(P<0.0)。结论:机动车所致的道路交通临床特点根据碰撞类型不同而有明显区别,高危伤情、高发部位及高危区为非对称性分布,机动车外交通伤比车内交通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