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膜剥脱术对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9例单纯结核性脓胸进行胸膜剥脱术,在患者术前、术后9个月进行血气分析检测,选取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pH 4项指标进行评价,并测定术前、术后3、6、9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对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二者比值和最大通气量进行监测,了解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9个月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pH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6、9个月肺功能监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6个月和9个月各项肺功能指标亦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改善(P<0.01),而术后6个月和9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膜剥脱术能够有效改善结核性脓胸的肺功能,6个月后基本恢复到最大限度,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实施胸膜剥脱术,阻止胸廓进一步变形,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老年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老年结核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仅有纤维膜形成者,行脓胸清创术及纤维膜剥离术;病程稍长,已形成纤维板者,则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观察手术的一般情况、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平均55rain;术中出血30~1500mL,平均145mL。92例(76.67%)完成胸腔镜手术,22例(18.33%)辅助小切口手术,6例(5.00%)中转开胸。术后胸腔引流3~25d,平均6d。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恢复肺功能的目的,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全肺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为全肺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提高全肺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访我科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全肺切除病人32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1、3、5年内行肺功能测定,将VC、FEV1(L)、FEV1%、MVV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肺切除术后1个月内,肺功能各项值均显著降低,6个月后逐步恢复到一个稳定水平,1、3、5年各项值均有缓慢恢复,但变化无显著性.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恢复到一稳定水平的时间延长,1年后肺功能各项值与左全肺切除和中青年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尤其以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明显,但术后6个月后肺功能恢复至较为稳定水平并随术后时间延长肺功能逐步改善,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的远期肺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开胸术后肺功能早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开胸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变化,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 术前3天,连续每天测肺功能1次,每次连测3次,取均数,为术前肺功能基础值。术后第2、4、6、8、10天各测肺功能1次,每次连测3次,取均数,除以术前肺功能基础值,该值为当日肺功能恢复的百分数。结果 术后肺功能下降,肺功能的恢复程度与术后天数有显著关系。结论 观察术后肺功能早期变化,有利于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呼吸问题,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35例包裹性胸膜炎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3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的胸腔顺畅,肺功能正常,7 d后拔管、拆线、出院;3例患者的胸腔支气管出现萎缩,经过1个月的治疗,肺功能恢复,患者治愈。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随访1~2年,一些患者的胸腔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无脓肿发生。结论患者在胸腔黏膜发生粘连初期,就应到医院及时就诊,进行手术治疗,这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影响转归的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总结26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治疗经过、术后并发症和近期肺功能变化。其中全肺切除术4例,单纯肺叶切除术20例,袖状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楔形切除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10例(38.46%),病死1例(3.85%),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度肺功能减退胸部肿瘤病人外科治疗及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度肺功能减退胸部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总结46例重度肺功能减退胸部肿瘤病人的手术经验及围术期管理经验。结果 术前肺功能检查均为重度肺功能减退,FEV1〈30%-50%、MVV〈30%~50%、FVC〈40%~60%。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8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6.5%。结论 重视麻醉及术中操作,加强国术期管理,大部分重度肺功能减退胸部肿瘤病人是能够耐受胸部手术的。  相似文献   

8.
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LVRS)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COPD)术后早期肺功能及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4例重度COPD病人行LVRS手术,双侧19例、单侧45例。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量动脉血气(PaO2、PaCO2)、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CO、CA、FS、EF、PAP)、肺功能(FEV1、RV、TLC)、6分钟运动试验(6-MWD),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死亡;单侧LVRS术后3、6个月的FEV1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双侧LVRS术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单侧更好(P〈0.05),RV、TLC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PaO2比术前提高(P〈0.05),PaCO2,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肺血流动力学(CO、CI、EF、P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VRS切除肺靶区20%~30%治疗重度COPD有效,术后早期肺功能明显改善、PaO2提高、PaCO2降低,而对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无明显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肺减容术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疗效及定量CT对术后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87例重度肺气肿患者行肺减容手术,双侧66例,单侧21例。术前行胸部定量CT检查,计算其CT肺气肿比例(CTR),并以CTR=2.5为分界点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术前和术后3、6、12、18、24、36个月分别测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指数,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7例中手术死亡1例,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6、12、18、24、36个月的FEVI、6-MWD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40例术前Ⅳ级中8例转为Ⅰ级,32例转为Ⅱ级;18例术前Ⅴ级中2例转为Ⅰ级,2例转为Ⅱ级,12例转为Ⅲ级,2例转为Ⅳ级;CTR≥2.5的患者FEV1的改善较CTR<2.5的患者更加明显(P〈0.05)。结论肺减容术能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能力。定量CT对术后肺功能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余肺切除术治疗肺癌10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余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适应症、外科操作、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等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了上海市胸科医院1973年6月-2001年1月,因肺癌进行余肺切除术的10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88例,女17例。年龄24-73岁;原发性肺癌术后复发93例,转移性肺癌术后复发5例,第二原发性肺癌3例,肺结核术后余肺新生肺癌病灶4例;首次手术与余肺切除术间隔5个月至12年零10个月不等;手术技术:心包内处理血管和先离断主支气管后处理血管有助于手术的安全和彻底,尽量行胸膜内分离以减少出血,用心包、胸膜或肋间肌等活组织包盖支气管残端预防支气管并发症。结果:术后30天内死亡6人(5.7%),术后发生低血压或休克29人(27.6%),再剖胸止血5人(4.8%),血胸4人(3.8%),并发支气管胸膜瘘6人(5.7%),单纯脓胸2人(1.9%),结核性脓胸1人(0.95%);随访时间2个月-18年,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6%、30.2%、25.4%和16.7%;肺癌复发与细胞类型无明确关系,术后生存时间与再次手术时疾病的TNM分期有关,术后生存与再次手术时肿瘤能否彻底切除有着明显的关系。结论:对余肺切除术治疗肺癌应取积极慎重的态度。指征恰当,则疗效满意。肺癌术后复发多与首次手术不彻底有关,而与肺部细胞类型和术后辅助治疗关系不大。因此凡心肺功能允许,肺癌手术切忌作姑息性切除。术前估计不能彻底切除并有大块肿瘤残留可能者应避免手术。  相似文献   

11.
血气分析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监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患者轿气结果,进而通过血气分析对肺功能进行评价,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直视心脏手术的患者40例,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间(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术后72小时、术后6天)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体外循环对肺功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在术后短期有进展趋势,术后3天开始逐渐恢复,但术后6天仍未恢复术前水平。结论: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且术后短期内有进展趋势,加强术后呼吸管理。吸氧持续到术后4天以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包裹性脓胸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12例食管癌中术后并发包裹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治愈。结论:预防食管癌术后包裹性脓胸的发生很重要,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避免术后因肺功能不能代偿而导致手术失败。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评估手术范围,术前根据公式计算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预测值PFEV。,并与手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99mTc—MAA肺灌注显像结果计算所得PFEV。与术后2、12个月FEV1.0实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前预测值为1.51±0.7L(n=21),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8±0.5L(n=21),术后12个月FEV1.0实测值为1.59±0.4L(n=19),未发生术后肺功能不能代偿病例。结论^99mTc—MAA肺灌注显像预测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方法可靠、准确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于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后对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进行术后随访分析,并与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78例健康体检者的嗅觉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分别于术后4、6、8和12个月进行随访发现:术后4个月,双侧嗅觉功能恢复正常的仅0.13%,16.7%的患者双侧嗅觉功能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嗅觉恢复或改善的患者逐渐增加。术后12个月,患者嗅觉的总恢复率达92.3%,仅7.7%的患者嗅觉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后患者嗅觉功能恢复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安全,术后6个月嗅觉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大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肺康复运动训练的干预,观察对稳定期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39例,两组间肺功能无差异性(P〉0.05),两组常规治疗方法无差异,训练组另加上肢锻炼和缩唇呼吸法,评价运动训练6个月后FEV1(%)、FEV1/FVC%变化。结果:训练组6个月后FEV1(%)、FEV1/FVC%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经验。方法自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5岁;病程3~40周的慢性包裹性脓胸患者,在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14 min(78~156 min),术中出血352 ml(200~800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为5~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5 d(9~20)d,出院时胸片提示患肺膨胀良好,均无手术感染及手术死亡,术后胸管在6~12 d内拔除,随访6~22个月,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切除近期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各种肺切除术后近期(1个月内)死亡病例。结果:46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38—74岁。年龄≥60岁和〈60岁组近期死亡率分别为1.23%和110.45%(p〈0.01)。全肺切除组和肺部分切除组的近期死亡率分别为1.51%和110.32%(p〈0.01)。死亡原因包括:循环并发症17例,癌肿转移10例,急性呼吸衰竭10例,消化道并发症6例,支气管胸膜瘘脓胸2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手术期积极妥善处理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剖胸术与姑息性手术,尽量避免全肺切除等措施,有望进一步降低术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i-Ti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53例,采用Ni-Ti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术后6周开始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评价此法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53例患者中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28例,良者12例,优良率达75.4%;12个月后,功能进一步改善,优良率上升至90.5%,且无一例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Ni-Ti记忆合金内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高,而且简便易行,很少有并发症,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尊乔  潘宴青  邵丰  杨溯  杨如松 《广西医学》2013,(12):1666-1667
目的观察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48例,采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观察术后肺结核转阴情况、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术前48例患者痰培养均为阳性,术后痰茵转阴率、治愈率均为95.8%(46/48)。术后3、6个月,患者FEVl及MVV显著高于术前(P〈0.05)。而PaCO:显著低于术前(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进行全肺切除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痰茵阴转率,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正> 1965年至1993年6月我院胸外科治疗结核性脓胸297例,临床效果比较满意。本文对手术治疗原则、手术指征及治疗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297例,男184例,女113例。年龄19~65岁,平均32.4岁。发病3个月以上97例,6个月以上84例,1年以上84例,3年以上32例。继发于结核性胸膜炎165例,肺结核病灶破溃感染132例,其中并发支气管胸膜瘘10例,并发胸椎结核8例,不完全性截瘫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8例,附睾结核8例。病变位于左侧胸腔142例,其中脓气胸42例,包裹性脓胸100例;右侧胸腔155例,其中脓气胸84例,包裹性脓胸71例。并发胸壁室道32例,支气管胸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