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利什曼病的结局中起不同的作用。然而,原位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显示T细胞在皮损中的分布有很大的可变性。目的:本研究用流式细胞检测法确定利什曼病皮损中的主要T细胞亚群,及与利什曼原虫敏感性循环T细胞的关系。患者和方法:用流式细胞计量法确定34例皮肤利什曼病(CL)、4例黏膜利什曼病(M L)及4例播散性利什曼病的病损处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 C)表型。体外利什曼原虫抗原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得到利什曼原虫敏感T细胞。结果/结论:所有病损处均有不同数量的γδ淋巴细胞,与病程无关。IL-2R阳性细胞和γR干扰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目的是研究干燥型不同临床形式皮肤利什曼病(CL)表皮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方法:研究16例热带利什曼原虫所致干燥型皮肤利什曼病(CL),临床上分为:①坚硬丘疹、结节、中央有结痂的斑块,病程<2年者5例;②具有特征性丘疹周围有陈旧结痂,病程>2年的狼疮样利什曼病6例;③皮损不愈合的慢性非结节,病程>2年者5例。石蜡包埋切片H E染色,CD1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慢性和狼疮样利什曼病相比,急性患者每毫米长表皮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结论:急性利什曼病皮损呈递的抗原数量最多,因而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将来自于利什曼原虫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皮肤利什曼病(CL)在北欧罕见,由于当地医师缺乏经验,常易忽略该病。目的:旨在鉴别易漏诊的CL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19例针对利什曼原虫的多聚酶链反应证实的CL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来自这些患者的28个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仅1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为CL,其他诊断包括:恶  相似文献   

4.
现行系统治疗由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NewW orld皮肤利什曼病(CL)并不满意。二性霉素B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利什曼病,但很少用于CL,而且没有一个治疗CL的合适方案。作者成功治疗1例在伯利兹城感染的多发CL。该患者作为住院患者治疗7d,每天剂量3m g/kg,之后门诊继续治疗3周,每周2次,剂量3m g/kg,总剂量40m g/kg。二性霉素可作为五价锑剂或脱氧胆酸二性霉素B系统治疗New W orld CL可耐受的替代治疗方法。二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Brown M$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ropical Medicine, Lon…  相似文献   

5.
背景:几种方法用于治疗皮肤利什曼病(CL)显示出不同的结果。体内外研究显示唑类药物有抑制利什曼原虫的作用。目的:评估口服依曲康唑治疗CL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方法:200例经寄生虫学证实的CL患者,患者的来源地包括一个重要的L型流行区,病程少于45d,进行随机、双盲、安慰组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接受依曲康唑200m g·d-1和安慰剂(100例患者)8周治疗。结果检测包括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痊愈(所有皮损表皮恢复正常)和寄生虫学痊愈。结果:83例接受依曲康唑治疗和75例安慰组患者完成了此次试验。8周治疗结束后,依曲康唑和安慰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9…  相似文献   

6.
利什曼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 pp)引起的虫媒疾病。皮肤利什曼病(CL)表现为原发性皮肤溃疡,一般不产生内脏病变,主要流行于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目前,CL尚无有效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病情也无法得到控制。虽然大多数的CL人畜共患患者可在6~9个月内愈合,但患者身上会留下大面积终生性疤痕。  相似文献   

7.
背景:皮肤利什曼病(CL)很久前就在库库罗瓦地区被报道过。作者比较了采用显微镜和皮损抽取培养的传统诊断方法与采用来源于皮损的寄生虫特异性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方法:标本(n=25)来源于在地区皮肤病诊所临床诊断的CL患者。部分标本Giem sa染色并  相似文献   

8.
利什曼原虫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影响数百万人的健康。近年来利什曼原虫病有增加趋势。它可分为三个类型:即皮肤型,皮肤黏膜型和内脏型。只有皮肤型能自愈,其他两型的自然感染过程导致严重的后果。该病痊愈后能产生稳固的免疫力,为用疫苗防治利什曼原虫病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陈述了各类利什曼原虫疫苗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地中海盆地是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利什曼病的地方病区域。过去几年间随着H IV感染的出现,这一地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显著增多,成人尤著。而且这些患者中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皮肤损害屡见报道。病例报道:一35岁葡萄牙女性———从1997年开始静脉吸毒的H IV阳性患者———2000年患内脏利什曼病,2001年和2002年中数次发作,均采用五价锑盐(锑酸葡甲胺)、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锑酸葡甲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成功。内脏利什曼病第二次复发治疗几周后,体检发现患者面部出现红斑性丘疹,无自觉症状,随后波及躯干和上肢。皮损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婴儿时期单侧白内障摘除术后用接触镜(CL)和人工晶体(IOL)对矫正时的视力表视力和再手术率的影响。非随机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25例婴儿因为单侧先天性白内障在<7个月时行联合(IOL组,n=12)或不联合(CL组,n=13)IOL植入的白内障手术。19例患儿在平均年龄为4.3岁(极差3.3~3.5岁)时行视力表视力评估。在21例患儿中评估再次手术的人数。结果:两个治疗组的视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99)。然而在出生后6周内,4例行IOL植入术的患儿中有2例(50%),CL组患儿的7例中有2例视力≥20/40。IOL组患儿的再手术率高于CL组(平均1.1vs0.36…  相似文献   

11.
在1个8~9岁的瑞典儿童人群中进行了黑素细胞痣分布检查,结果545例儿童中有524(96%)例参与了检测(279例男孩和245例女孩)。黑素细胞痣总数变异很大(0~79),并且男孩比女孩多(M=9和M=7,P<0.01)。未见发育不良痣。总之,15/524例(3%)儿童至少有1处临床确诊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皮损。男孩面部(M=1)和躯干(M=5)痣比女孩多(M=0和M=3)(P<0.001)。下肢的痣细胞数目的多少与性别无关。在两性单位体表面积上黑痣分布最多的部位分别是背部、胸部和上肢的侧面等日光暴露部位。浅肤色和浅色巩膜的儿童黑痣比肤色深的明显要多,但是红头发者很少有痣。臀…  相似文献   

12.
皮肤利什曼病(CL)在西方国家似乎比以前多见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病在CL为获得性的国家里是否为传入,其发病率是否变化,并评价目前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方式。阿姆斯特丹学院医学中心热带皮肤病学和热带医学系的一项对确诊为CL的患者回顾性调查的医疗文件中,分析了耐瑟兰从1990/2000间78例确诊为CL的患者,大多数是在伯利兹城、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及玻利维亚获得的。其中43%的患者压印涂片及71%的患者活检作寄生虫吉姆萨染色呈阳性,78%的培养呈阳性,89%的PCR反应呈阳性。62例患者接受全身性治疗,其中五价锑(32例)、喷他眯羟乙磺酸盐(11…  相似文献   

13.
果。结果:1972—2003年间,有39例患者诊断为CRP。皮损发作的平均年龄为15岁(极差8~32);21例患者(54%)为男性;大部分为白人;多数患者(33例)因出现美容方面的损害而就诊;8例患者描述其皮疹有轻度瘙痒。就诊时皮损已出现平均3.1年(极差3个月至20年),且对包括抗真菌在内的治疗有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累及口腔黏膜的黏膜类天疱疮(M M P)患者的眼部疾病的发展。方法:口腔M M P的诊断依据临床体征、组织学以及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记录患者的年龄、种族、性别、诊断年龄、眼部体征的进展、随访时间和眼部疾病进展的时间。结果: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为口腔M M P的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65.2岁(极差46~84岁),16例(53%)为男性。首次检查时有9例(30%)表现为类天疱疮的眼部体征,其中2例轻度(ⅡAⅢB),4例中度(ⅡBⅢC),3例重度(ⅡCⅢD)。自确诊为口腔M M P至首次眼科检查的平均诊断周期为19.3月(极差0~144月)。随访期间2例(7%)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确诊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CI)亚型患者与老年对照者的灰质体积,M CI患者表现为局部遗忘和广泛性认知功能障碍。设计:应用全脑像素分析技术,对M CI亚组犤M CI-健忘(M CI-A)和M CI-多认知区(M CI-M CD)犦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进行体积测定。机构:指定的痴呆治疗诊所。患者:37例M CI患者(年龄极差49~85岁;M CI-A,n=9;M CI-M CD,n=28)和47例正常对照者(年龄极差55~81岁)。主要观察指标:在M CI亚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之间以及进展为痴呆的M CI患者之间,比较磁共振成像的解剖学体积差异。采用SPM99统计软件分…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关儿童传染性软疣(M C)的流行病学研究不多。对象和方法:研究1997/99间110例M C儿童患者(其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48岁)。处理方法为用无菌镊子夹除所有M C皮损。结果:在≤2岁儿童中,M C皮损主要位于面部,而在年龄稍长儿童中,皮损主要位于躯干。20例有异位性皮炎(发病率为182%,相对希腊1~6岁儿童的正常发病率5%有显著性差异,P<0001)。4例儿童有多发性和复发性M C皮损,但无其他系统表现。在这些儿童中,未发现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77例(70%)儿童通过一次处理后即痊愈,22例(20%)通过2次处理后痊愈,11例(10%)通过3次处理后痊…  相似文献   

17.
心理疾患与暴露部位大面积不美观的皮损有关。皮肤利什曼病(CL)长期在Sanliurfa地区流行,被称为“美人瘢”。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L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对象:活动性的CL患者、已经治愈的CL患者以及正常健康对照者。通过医院抑郁量表(HAD)、身体意向评估表(BIS)、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估表(DQL)研究CL对患者的心理影响。CL患者HAD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L患者对身体满意度降低,生活质量也降低。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活动性皮损的CL患者,其生活质量更低。在手面部暴露部位的CL皮损、活动性CL超过1年、永久性瘢…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研究目的:药物引起的食管损伤是一个常见但文献少见报道的问题。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药物相关性食管损伤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及其预后。患者与方法:查找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的内镜下食管病理记录。对药物引发的食管损伤患者的相关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共查找到92例药物引起的食管损伤患者(男性33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9岁,极差25~87岁)。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n=69,75%)、胸痛(n=55,60%)、呕吐(n=53,58%)、吞咽困难(n=31,33%)、呕血(n=14,15%)。食管损伤的内镜表现:黏膜红斑(76例,83%)、黏膜糜烂(53例,58%)、溃疡(24例,26%),其中7例为对…  相似文献   

19.
背景:动物传染性皮肤利什曼病(ZCL)由硕大皮肤利什曼原虫引起,是沙特阿拉伯许多地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地方性疾病。其传播媒介为巴浦白蛉,主要动物宿主为沙漠啮齿类动物。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120例ZC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类。患者大部分为非沙特阿拉伯  相似文献   

20.
背景:皮肤利什曼病(CL)罕见于第一次海湾战争,但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中常见。认识C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可能接诊从中东回来的战士和平民皮肤病患者的医生有帮助。目的:阐述作者治疗CL军人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参加为期1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返回的约20000名军人,皮肤科医生检查了其中有皮损怀疑可能是CL的约360名。作者总结了CL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包括局部热疗、口服氟康唑、冷冻及伊曲康唑。结果:237例诊断为CL的军人中,181例至少有1项实验室检查符合CL诊断标准,多通过皮损涂片的吉姆萨染色和聚合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