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腔内超声扫描检查对早期直肠癌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期直肠癌11例,直肠腔内超声病灶检出率为100%,其超声图像分为息肉隆起型和扁平隆起型二类。超声判断直肠癌浸润深度与病理符合率为72.7%,超声判断早期直肠癌浸润深度有过深倾向,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是判断直肠癌浸润深度的理想手段,直肠癌病人术前常规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为早期直肠癌病人术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探讨直肠腔内B超扫描在术前分期、判断局部浸润和淋巴扩散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日本Aloka-SSD-20型实际超声显像仪,棒状单平面7.5MHz探头对100例直肠肿瘤进行术前直肠腔内扫描。结果:在13你直肠腺瘤中对局部浸润深度的诊断全部正确。87例直肠癌中对局部浸润深度的诊断正确率为82.76%。故全组对局部浸润深度的诊断正确率为85%。对肠外淋巴结受累的诊断正确率为75%。对邻近器官受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直肠腔内B超扫描在术前分期,判断局部浸润和淋巴扩散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Aloka-SSD-2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棒状单平面7.5MHz探头对100例直肠肿瘤进行术前直肠腔内扫描。结果:在13例直肠腺瘤中对局部浸润深度的诊断全部正确。87例直肠癌中对局部浸润深度的诊断正确率为82.76%。故全组对局部浸润深度的诊断正确率为85%。对肠外淋巴结受累的诊断正确率为75%。对邻近器官受累的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腔内B超扫描作为一项术前辅助诊断措施,具有方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及正确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是一种缩小手术范围、保留肛门括约肌的一种术式。直肠癌局部切除适用于肿瘤≤3 cm、高中分化的腺癌,且浸润深度为黏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常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方法检查直肠的病变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除1例直肠癌浸润深度估计过深处,余2例B超检查与手术和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符合率92.3%)。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在分辨肠壁各层结构和了解癌肿润深度,范围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估研究直肠癌术前分期方法。方法:对80例直肠癌病人使用术前腔内超声、CT、MRI检查肿瘤病变的深度和直肠指检及术后病理报告在评估病变深度的正确率。结果: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正确诊断率为89.3%,对早期直肠癌的正确诊断率为83.3%。CT正确诊断率为86.4%,早期癌的正确诊断率为66.6%。MRI的正确诊断率为90%,早期癌的正确诊断率为83.3%。直肠指检的诊断正确率仅为52.5%。结论:直肠内超声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细微结构,可作为直肠癌术前分期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腔内超声对确定直肠癌边界及远端手术切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B  Li SY  Liang ZJ  Yuan SJ  Wang H  Tian Y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79-281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对确定直肠癌病灶边界及直肠远端手术切缘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腔内超声探头,对33例直肠癌标本在腔内超声引导下确定直肠远端切缘,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以p53、K-ras基因突变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切缘残余癌细胞。结果33例腔内超声探测结果,对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为86.6%,其中对黏膜、黏膜下浸润病变的准确性为72.7%,对肌层浸润的准确性为90.9%,对外膜、直肠周围组织受侵的准确性分别为88.5%、100%。在腔内超声确定病灶边界远端肠段1.0、2.0、3.0cm切缘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残留癌细胞,PCR-SSCP未检测到残留癌细胞突变基因分子标志。结论腔内超声对直肠癌病灶边界的显示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更为接近,经直肠腔内超声对术中确定直肠远端切缘较为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一部分经选择的直肠癌患者作局部切除的目的是保留肛门括约肌;这一方法的应用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报告5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局部切除的结果并讨论局部切除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 52例均为溃疡型癌。经肛门或经括约肌(Mason氏法)切除包括邻近直肠壁在内的肿瘤。46例手术后随访在5年以上。病例选择取决于手术前的临床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临床检查中需经直肠指检确定肿瘤的活动度、距肛门的距离、大小、直肠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以明了局部切除是否可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应排除低分化癌。手术后应对全部切除标本重复组织学检查,以证实切除的彻底性、排除直肠壁外的浸润并再次确定肿瘤的  相似文献   

9.
术前直肠内超声检查(EUS)判断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正确率90%,对淋巴结转移确诊率73~86%,较肛门指检可靠。作者采用EUS对17例属T_3、T_4直肠癌患者放疗前后就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累及情况的超声波图像变化作了研究,并比较了手术标本,组织学检查结果。因正常肠壁超声图像上呈现5条声带,3条高回声带,是由声束进出一定厚度的解剖层所致;2条低回声带是直肠粘膜和固有肌层形成,按TNM分期提出超声波肿瘤分期(μTNM),肿瘤位粘膜和粘膜下层为μT_(?),在第1条低回声带内;μT_2肿瘤浸及固有肌层,位第2条低回声带,而且第2条高回声带出现中断;μT_a肿瘤已浸及直肠周围脂肪,直肠壁层次破坏;μT_4肿瘤已浸及周围脏器。完全被肿瘤浸润的淋巴结,图像出现“黑洞”,与肿瘤相  相似文献   

10.
直肠内超声扫描应用于直肠癌治疗前的分期已有若干年。其判断直肠壁的浸润和淋巴结的转移要优于其它影像技术。对术后吻合口的随访,检出粘膜下癌肿复发也很有价值。其肠内超声扫描在放疗后直肠癌分期中的正确性如何?作者为此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40例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进行直肠内超声扫描检查。病人分为两组;A 组,21例,为术前未经化疗者;B 组,19例,为术前经过化疗者。在 A、B 两组病人中,比较直肠内超声扫描和病理学分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T1期直肠癌侵犯黏膜下层深度是肿瘤转移和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准确判断T1期直肠癌浸润深度,对于准确把握局部切除的适应证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价高分辨率三维直肠腔内超声在判断T1期直肠癌黏膜下层浸润深度和选择治疗方法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11月对14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8~79(平均54.5)岁,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为直肠癌13例(92.9%),未检出的1例是由于肿瘤引起肠腔狭窄使探头无法插入直肠内所致。本组腔内超声检查特征:癌肿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外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无包膜,境界不清或尚清,若有肠外浸润,则声像图上可见直肠黏膜不完整,并可见数个实质性…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是常规的筛查直肠癌的方法,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也和腹盆腔CT、MRI一样,成为直肠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包括经腹超声和腔内超声,在直肠癌的诊断、术前对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程度评估和肿瘤分期方面都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直肠癌一般指直肠下1/3部位,或距肛缘≤5~7.5cm的肿瘤.长期以来,经腹会阴根治术(APR)是低位直肠癌最常用的治疗术式,此术式治愈率较高,但需永久性结肠造口,且可导致生殖泌尿功能失常、男性阳萎等并发症.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不影响根治疗效,近年来人们较多地关注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方法.许多研究表明APR手术的存活率并不优于切缘阴性的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1972~1986年,英国对低位直肠癌采用APR手术的比例由59%降至30%,且未降低存活率和增加局部复发率.1948年Dixon首先提出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的保肛疗法,此后成为保肛治疗的主要术式.目前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治疗方法有3种:①局部治疗包括冷冻、电灼、肠腔内照射和局部手术切除;②局部切除加辅助治疗(放疗或加化疗);③术前放疗(或加化疗)加局部切除或直肠前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应根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分级、对放(化)疗的反应、病人的体质状况和主观意愿来决定是否保肛以及选择何种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5.
术前评估结肠直肠癌的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的浸润范围对治疗决策极为重要,故需要一种正确分期的方法。作者应用15MHz超声微型探头来研究这一术前分期的正确性。于1994~1996年共对33例结肠直肠癌术前进行内镜超声微型探头扫描,计男21例、女12例,平均64岁(47~82岁)。肿瘤位于盲肠4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8例和直肠18例。切除标本pT1期17例、pT2期3例、pT3期12例和pT4期1例。先插入结肠镜,检查病灶后肠腔内充满水以产生一合适的界面影像。随后自内镜的器械通道插入超声微型探头,检查病灶的浸润深度以及邻近区域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就国内外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合理的切除范围,下切缘,直肠全系膜切除,侧方清扫,保肛手术术式选择,术后随访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对肝转移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问题复习相关文献,以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根治性和可行性。综合要点如下:(1)根据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决定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2)术前肛门指诊,直肠腔内超声,盆腔CT及MRI可指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3)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但必须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4)超低位切除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主要术式。(5)在保肛手术的同时要治疗和预防肝转移。说明,在低位直肠癌中选择适应性病例实施保肛手术可这到根治目的,并具有良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式选择及技巧。方法 对近年来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选择和方法和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受肿瘤因素、患者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影响。直肠切除后如提肛肌上残留直肠大于2 cm,首选Dixon术式,若小于2 cm,选用双吻合器试行吻合。残留直肠过短,可选作Parks术或改良Bacon手术。对距肛缘5cm以下的直肠癌可采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侵犯提肛肌、外括约肌的直肠癌,应采用APR。早期直肠癌可考虑行局部切除。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术前正确评估和手术选择,在不影响肿瘤治疗的前提下,有助于提高保肛术的比例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行直肠癌切除术的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最初由Lytfle等介绍,其设计初衷是用于因炎症性肠病而须行全结、直肠切除的病人的肛门切除,手术仅仅切除直肠肛管的内括约肌,保留直肠外括约肌和周围组织,从而达到避免会阴部切口长期不愈的目的。此后,该术式又结合了结肠-肛管吻合技术,发展成为一种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方法,主要用于低位的没有侵出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癌、低恶性度直肠肿瘤和直肠良性肿瘤的保肛治疗,也用于盆腔特别狭窄的位置稍高的直肠癌的保肛治疗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对低位直肠癌肛管浸润情况的判断价值,为手术层面的界定提供参考。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和20例无肛管疾病的对照患者行盆腔3.0TMRI表面相控阵线圈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高分辨T2WI序列(TSE—T2WI)和三维容积内插动态增强序列(3D—VIBE)。总结正常肛管MRI高分辨图像特征及直肠癌浸润肛管影像学特征,并对直肠癌进行T分期及T—DACl分期(肿瘤浸润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深度)。结果20例对照组患者中,除8例联合纵肌显示欠清外,其余12例MRI下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7层解剖结构显示清晰。23例低位直肠癌浸润肛门括约肌复合体表现为相应解剖层面正常信号消失代之于稍高信号肿瘤组织,正常解剖层次结构消失,代之于肿块影。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影像学T分期(耻骨直肠肌上方):T2期8例,B期7例,T4期8例;T.DACl分期(耻骨直肠肌下方):To—DACI期10例,T1-DACI期1例,T2a-DACI期3例,T2.DACI期3例,T3-DACI期4例,T4-DACI期2例。8例影像学诊断为艮。DACI期患者行一期直肠癌切除术。其中6例术后病理学分期与术前影像学分期一致,另2例T2a-DACI病例术后病理证实为pT]期。结论高分辨MRI能够较准确地判断低位直肠癌肛管浸润情况,从而为手术层面的界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镜超声扫描能正确评估结肠直肠癌的分期 ,但受到应用的一定限制 ,如不能检查狭窄性肿瘤以及操作不便等。近期开发了微探头超声扫描仪 ,探头可通过结肠镜器械管道而进行检查。作者应用微探头超声扫描仪连续检查了 6 3例广基息肉或腺癌 ,肿瘤位于右半结肠 5例、横结肠 4例、左半结肠 4 0例和直肠 14例。大多数直肠癌不能用传统的超声扫描仪进行检查 ,因其近端有狭窄。计男 35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2岁。4 7例肿瘤经剖腹手术切除 ,16例经内镜灼除。按TNM分期确定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局限于内层低回声层 (粘膜 )列为腺瘤 UTO;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