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家”字释义的辩析《伤寒论》中提到的家有:风家、喘家、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冒家、呕家,诸亡血虚家、胃家、虚家,凡12种,计21次。要想搞清这些“家”字的释义,尚须结合《伤寒论》姐妹篇《金匮要略方论》(下简称《金匮》)。《金匮》除此之外,尚有:湿家、失精家、中寒家、支饮家、饮家、黄家等。历代医家对“家”的解释,常顺文演义,不求甚解。如释“喘家”,《金鉴》  相似文献   

2.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阳明篇的提纲。其中“胃家实”的含义从成无己、柯韵伯等众医家至今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皆宗《内经》“邪气盛则实”之义解释为阳明病病机。如柯韵伯云:“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而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伤寒论选读》亦云:“阳明病是由胃家实形成的。”对这种解释,笔者质疑有三。一、《伤寒论》其它五经提纲条文皆是总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家”:集作家、文学家、剧作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提起他,往往还要在各种“家”前加个“著名”的前缀。他给后人留下了《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引起学术界震动的著作,还有《中国史稿》、38卷的《郭沫若全集》……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278条之“脾家实”,历代注家大都释成脾阳恢复之意。笔者对此略陈管见。一、“脾家实”体现正气驱邪。《伤寒论》278条日:“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  相似文献   

5.
以《内经》中“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两句有异经文为基础,从原文环境、后世注家争议、类似经文有异之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认为要切实从《内经》原文出发,理解经文主旨,结合注家,找出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所在,正确看待这些有异甚至观点相悖的经文,客观分析后世注家的争议之处,立足《内经》不同学术观点,从各家学说角度研究《内经》。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中,“家”可以表示脏腑系统或功能系统,多与相关脏腑名词相连,如脾家、胃家等;可以表示疾病系列,如湿家、咳家、支饮家、诸黄家、呕家等,此含义的家在《伤寒论》中出现较少,在《金匮要略》中出现较多;可以表示症状,如冒家、失精家等;可以表示身体偏性,如喘家、衄家、疮家等;可以与体质相关,如喘家、淋家、衄家等;一个词可以有多个含义,如中寒家。家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用单词单字了解和揣测“家”的含义不够准确,应当把“家”组成的词汇放入条文之中分析,再得出其所指代的含义,如此则更能符合仲景本意。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原文86条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历代医家对“陷脉”注释不一,余不揣愚陋,初考如下:一、注家注释概观《医宗金鉴》云:“陷脉:额角上陷中之脉”。《伤寒论选读》和《伤寒论》均认为“额上陷脉,指额上旁凹陷处(相当于太阳穴)之动脉”。  相似文献   

8.
<正>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云:“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并自注说:“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张氏医通之孝核无误;李士材医宗必读四大家论,以张为张仲景,误也,仲景为医中之圣,(?)了岂可与之并论。”陈氏“必读书,错名号”一语,百余年来,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似乎已成定论。曾系统注释《医学三字经》的方药中《医学三字经浅解》和北京中医学院《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里,亦未提出异议。《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甚至更明确地解释说:“刘河间、张子  相似文献   

9.
经络的循行路线,《内经》早有详载,其后《难经》、《甲乙经》,以至近代著述,多皆宗此。针灸家和气功家,一向注重经络感传。如名医华佗就相当重视,据《三国志》记载:“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  相似文献   

10.
对《金匮要略》中“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句解诂之论文,近来有“额上陷”和“脉紧急”分开理解的错误。本文论证了它们必需连读的正确性,并进而贯通了《金匮玉函经》、《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千金翼方》、《医方类聚》、《太平圣惠方》、《脉经》等诸多著作中引用该条时的异文。由于《伤寒论》中有与此相同之条文,历代注家,演绎者众多,此条文之获确诂,则又能更正它们各自不同论注版本、不同文献句读和译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被尊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一部《温病条辨》标志着温病学走向成熟,其三焦辨证理论更使温病辨证更趋于完善、系统.然其学术成就非独外感,吴氏继承《内经》、仲景及后世诸家,精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内伤杂病诊治亦颇精妙,且在《温病条辨》一书中可见端倪.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造性地将“哕”证分属上焦肺、中焦脾胃、...  相似文献   

12.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精研《难》、《素》推家至理而求效于临床,所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倡“人以胃气为本,”立“甘温除热”大法,为后世脾胃病的证治首开先河,而其中东垣之善以“风药”治疗脾胃病别具特色,引人注目。笔者不揣愚陋,仅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素问》之"足"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作为《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古奥,参阅古今历代注家的解释,有些问题依旧存在争议,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历代注家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给予了不同的注释,本文就《素问》中出现的“足”字加以整理分类,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胃家实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胃家实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对《伤寒论选读》(以下简称《选读》)中“胃家实”的解释,提出了争鸣意见,拜读之余,获益良深,然有以下问题,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15.
“”字小考金栋,尹继增(河间市人民医院062450)《灵枢·岁露论》:“此所谓候岁之风,伤人者也。”文中“”字,《内经》)全书只见一次,遍寻历代字书、韵书如《说文》、《尔雅》、《玉篇》、《集韵》、《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等,皆未载。然历代注家及工...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內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或问,既已成体系,何来各家学说? 从春秋战国到两汉时代,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潮不能不影响到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两汉时代已形成四大医学流派——医经家、经方家、房中家、神仙家。《内经》是医经派的代表作之一。古今学者公认,《内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九灵山房集》),它的成书前后历经二、三百年,其中因革损益,乃自然之事。《内经》是集战国到秦汉各家名医临床实践经验,与  相似文献   

17.
“痓”与“痉”的含义迥然不同,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的统编教材及有些参考书中均未将此二字异同点解释清楚,我认为应当明辨其义,现将有关注家及本人的观点,简述如下: 一、认为“痓”与“痉”同字:四版教材的《伤寒论》中大陷胸丸证和《金匮·痉湿暍病篇》的条文中均改“痓”为“痉”;注家徐忠可云:盖痓即痉,强直之谓也,痉病必有背项强直。  相似文献   

18.
经字小议     
如何理解经字的含义,对于学习与认识《伤寒论》有重要的影响。《伤寒论》言简意骸,只列条文,千百年来注家竟多达四百余家,见仁见智各有千秋。这些注家大致可分为“主经”与“非经”两大类。主经论将六经辨证视为《伤寒论》的核心;非经论则  相似文献   

19.
《金针赋》三维空间“气至病所”思想浅析武汉市第一医院(430022)许康《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载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著《针灸大全》一书之中。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全》转载了《金针赋》,并详述了杨氏针法。“气至病所”在二书中都有明确...  相似文献   

20.
一、读“五脏风寒积聚篇”后《金匮要略》中的“五脏风寒积聚”篇,历代注家,或缺疑不释,或随文敷衍抓不住要害。近人陆渊雷对本篇有一段话,可以说是代表了大多数注家和读者的意见。他说:“《金匮》所论杂病,此篇最为难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