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段[原文]“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此治之大体也。”[提要]本段记述了六气胜复在气候、物候、病候方面的特点,并且十分系统地提出了治疗法则。分述如下:(一)所谓“胜气”,即偏胜之气。一般说来,每年的司天,在泉之气都属于胜气。这就如原文所述的“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厥阴司天,风淫所胜”等。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出现与岁气不相应的偏胜之气。  相似文献   

2.
张简斋为民国时期金陵名医,其发展"风胜湿"理论,临证处方多加风药,具体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的强弱、疾病的在表在里及寒热虚实的不同,提出"风胜托化""风胜疏化""风胜疏导""风胜和络"等治则,继而组方遣药,每获良疗,足资效法。  相似文献   

3.
《内经》方剂组方法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提出的方剂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内经》所提出的君臣佐使是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所承认的组方法则,但《内经》中所提出的气味组方法则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气味组方法则所包括的六气淫胜组方法则和五脏苦欲补泻组方法则亦是方剂组方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所提出的组方法则是后世组方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运六淫用药式》(见《本草纲目》卷一),以辑录《素问·至真要大论》运气偏胜及其关于治则的文字为纲,[1]不收具体病症,只有药物性味而无药物名称。分析这段文字,对于研究古代疫病流行的特点、性质与临床治疗具有意义。首先,李时珍把通常所说五运六气订正为“五运六淫”,阐明能致病的邪风应当是指淫邪之气,应称之为“淫”。从致病原理方面对五运六气的笼统提法作了严格界定。其次,对运气学说三阴三阳中的司天与在泉,解释为上半年与下半年,更为简明扼要。由于“五运六淫”未涉病症。因此,从所引《素问》原文分析当时的流行病,以及两汉而下…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时期,君臣佐使组方法则和药性组方法则被正式提出和确立。《内经》提出了君臣佐使组方法则和药性组方法则,并对药性组方法则中五脏若欲补泻组方理论和六气淫胜理论进行了详细阐释和分析。两种组方法则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为秦汉时期方剂组方法则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癃闭一证,内因多责之于湿热蕴积、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尿路阻塞等。然外界气候异常变化和癃闭的产生亦有一定的关系,如湿淫所胜,风淫所胜,燥淫所胜等。结合《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及古代相关医案,阐释和分析外感因素在癃闭证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药物性味、症状、临床应用三方面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二旦、四神汤组方原理进行分析,认为二旦汤和四神汤主要针对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胜而制定的方剂,五运六气学说是上述诸方组方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试论药物归经学说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药物的归经 ,古代医籍中虽已有涉及 ,但正式提出并使之成为一种药物的理论体系者是张洁古。李东垣、王好古继之亦有补充说明。历代医家将此说应用于方剂的解说发明及指导组方用药之中 ,对方剂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 为方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宋金以前较多地为医家所使用的方法多以六气胜复及五脏苦欲理论为依据 ,结合药物的四气五味 ,阐释方剂之君臣佐使 ,如金·成无己于《伤寒明理论》中将《伤寒论》常见的 2 0首方的配伍意义做了解释 ,其使用的方法即是。如其释桂枝汤 ,据《素问》中“风淫所胜 ,平以辛 ,佐以苦 ,以甘缓之 ,以…  相似文献   

9.
《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及其对后世经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颖  粟栗 《吉林中医药》2009,29(3):188-189
《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对后世经方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内经》从气味厚薄与阴阳升降、五味所入所禁、五脏苦欲补泻、六气淫胜配伍等方面阐述了《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伤寒、温病诸方均承袭《内经》,说明《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后世按《内经》组方原则组成的经方大都配伍严谨,适用有效,其中结合岁运、岁气所制定的配伍原则更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有必要对此进一步挖掘与整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运气学说中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基于《黄帝内经》对客气为反季节之异常气候的认识,整理原文所构建的"三阴三阳"客气六步之司天、在泉、胜气、复气四种象态下的病因、所致病谱、脉象特征和相应临床用药法则的内容,联系后世张元素、陈无择遵循相应季节客气淫胜所致病证的处方用药经验,从而总结出经文所构建的相关模型及其特征,使运气理论服务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银翹散、桑菊饮见于吴瑭温病条辨温热病上焦篇中,为湿热病初起邪在卫分时的常用方剂,由于该方轻清灵活,至今仍为一般学者所推重。因此,有必要对银翹散、桑菊饮之理论基础及其临床运用加以讨论,从而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它。一、关于银翹散、桑菊饮之理论基础“风淫于内,治以辛涼,佐以苦甘”,这是内经治风邪干人引起某些病症的一个总则。中医认为“风”是六气之统帅,风可兼寒、兼热、兼暑、兼湿……。所以,要深入了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治则,首先必须把“风”之涵义弄清楚。内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因此,风  相似文献   

12.
六淫气象因素与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贾新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0):446-447
《内经》中首次明确提出“六气太过”的说法 ,而明确提出六淫概念的则是宋代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极》,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谓六淫 ,为六气太过 ,淫胜之意。《内经》对六淫的认识一开始就是从对患者症状、体征、体质等情况的考虑 ,结合了气象、环境、地理等因素而形成了“六气太过”的说法。《素问·全匮真言论》说 :“春善病鼽衄 ,仲夏善病胸胁 ,长夏善病洞泻寒中 ,秋善病风疟 ,冬善病痹厥。”其中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与发病的关系以及天气与六淫的相关性。下面就近年来气象因素与发病关系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倡“六淫主治” ,于后世立法组方颇多启发 ,兹不揣简陋 ,以方为例 ,浅析如下。1 风淫治则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苦甘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观后注疏多家 ,鲜有歧见。以风属木 ,辛为金 ,金能胜木 ,故治以辛凉。辛主发散 ,过辛则易伤真气 ,故佐以苦甘 ,以苦能胜金 ,甘能益气故 ,木性急 ,故以甘缓之 ,木喜条达 ,故以辛散之。此又与“五脏苦欲补泻”中“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之义合。  《千金》小续命汤被誉为六经中风之通剂。方剂组成 :防风、桂枝、麻黄、川芎、白芍、人参、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国家专利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以"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医药(中药组方、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为干预手段的研究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软件(V1.1),采用aprop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无监督数据挖掘,对其用药频次、归经、四气、五味、组方规律、新方组合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组方共172首,238味中药,统计出频次≥10次的中药有31味,频次位于前5位的有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频次20次的药物组合有21组,核心组合20组,新方5个。结论:中医药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以活血(养血)化瘀、补气行气为治则,根据疾病的不同,兼顾平肝潜阳、开窍醒神、化痰除湿。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治中风之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一书,承袭古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之旨,提出了“内风乃风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在用药上强调“凉药”的重要性,正如叶氏日:“五液交涸、风阳尚动,滋液救其焚燎、清补和阳去热、用药全以甘寒、津液来复,可望向安”。为后世医家论治中风奠定了基础。笔者认真总结了叶氏用凉药治中风之法则,整理出甘凉滋润、咸凉熄风、清凉豁痰、凉温同补之四大法则,现将临床运用阐述如下。 1 甘凉滋润法……  相似文献   

16.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组方原则是《内经》五运六气组方的核心内容。吴鞠通《温病条辨》在诊治外感温病时充分运用了《内经》六气组方原则,对后世临床防治外感温病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医家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树立了典范。《温病条辨》不仅从卫气营血论治、三焦论治谨遵六气组方原则,温病的预防和备药亦遵六气组方原则。研究《温病条辩》对《内经》六气组方原则的应用,对运用《内经》六气组方原则指导临床防治温病、组方用药具有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方规律及整合药理学分子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营  李亚卓  于飞  张昭  廖茂梁  张惠娟  刘昌孝 《中草药》2018,49(13):3042-3050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经典名方和新方数据挖掘,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组方潜在作用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各药物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经典名方新方。应用整合平台靶标预测、网络构建等功能,获得经典名方和新方的成分-靶标网络、组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网络,通过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比较了经典名方与新方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分子机制。结果对筛选出的257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并进一步对比了经典名方和新方之间的可能分子机制差异。结论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挖掘经典名方和新方并研究潜在分子机制,为研究经典名方和衍生品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乌蛇荣皮汤是山西名医李可老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皮肤病的病因,首先是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后又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邪趁虚侵入而致病。根据皮肤病的病因,其治则首当着眼整体,从调  相似文献   

19.
“三阴三阳”六气淫胜的发病机理,《黄帝内经》基于六气标本中气关系知识,发现人体的禀质不同,淫胜之六气会有异样的气化现象,因而六气致病就会有“从本而(化)生”“从本从标而(化)生”“不从标本而从中气而(化)生”不同的类别,于是从六淫之气自然属性和人体禀质偏颇两个维度,构建了六气淫胜伤人致病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处方共有346条,163味中药,分析得出治疗瘿病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刘尚义教授治疗瘿病的组方及用药规律,为临床中更好应用中药治疗瘿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