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脑动脉瘤开颅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效果。方法择期行脑动脉瘤开颅切除术患者30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硝普钠组(N组),每组15例。两组于切皮前即刻开始降压,R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0.7ug·kg-1·min-1,N组持续静脉输注硝普钠0.5-6.0ug·kg-1·min-1。使MAP降至术前基础值的70%左右(60-70mmHg)并维持至术毕,分别于控制性降压前(T0),控制性降压20min(T1)、40min(T2),术毕(T3)时记录MAP、HR,并于上述各时点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Hb、Hct、血乳酸(Lac)水平;记录开始降压至目标血压所需的时间,停降压药后MAP恢复的时间,以及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结果两组降压诱导时间,MAP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R组T1,T2时HR降低(P<0.01),R组出血量减少(P<0.05)。N组有4例患者使用艾司洛尔。N组T3时有2例患者发生反跳性高血压,R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术后均未见并发症。结论脑动脉瘤开颅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0.7ug·kg-1·min-1,控制性降压可控性好,降压及恢复平稳,且血液保护作用好于硝普钠。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16例ASA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分别以瑞芬太尼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麻醉前(T0)、降压后10 min(T1)、降压后20 min(T2)、停止降压后10 min(T3)、停止降压后2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瑞芬太尼组与硝普钠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明显下降(P〈0.01);瑞芬太尼组与硝普钠组患者T3时MAP较T2时有明显上升(P〈0.01);瑞芬太尼组T1、T2、T3、T4时HR明显低于同时刻硝普钠组(P〈0.01);瑞芬太尼组T1时HR较T0时明显减慢(P〈0.01),T3时HR较T2时明显加快(P〈0.01);硝普钠组T1时HR较T0时明显加快(P〈0.01),T3时HR较T2时明显减慢(P〈0.01)。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与硝普钠比较更安全,可控性更强,无反射性心率加快,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行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鼻内窥镜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硝普钠组。Ⅰ组术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以0.20μg/(kg·min)~0.50μg/(kg·min),Ⅱ组静脉泵入0.01%硝普钠0.1μg/(kg·min)~1μg/(kg·min)控制性降压,分别在控制性降压前(T1),降压后10min(T2)、40min(T3)及停降压后10min(T4),作血气分析,记录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瑞芬太尼、硝普钠总用量和控制性降压时间,计算瑞芬太尼、硝普钠输注速度。结果:两组血压均安全降至60mmHg~65mmHg;Ⅰ组血气分析大致正常,Ⅱ组血气分析呈轻度酸血症。Ⅰ组降压期间心率降低,Ⅱ组则增快(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安全有效,为行鼻内窥镜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术野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N组)。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幅度在30%使MAP不低于55 mmHg,缝合关节囊时停止给药。2组麻醉诱导前30 min内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15 ml/kg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5~55。2组于切皮前开始给药。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分别于降压前即刻(T0)、降压达目标血压10 min(T1)、30 min(T2)和停止降压20 min(T3)时,记录MAP和心率;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2组患者手术各时点间CaO2、CjvO2、Da-jvO2和CER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组T3时点CaO2高于N组(P0.01),T1~T3CjvO2均高于T0(P0.05~P0.01),而R组T1~T3 CjvO2和CERO2均显著低于N组(P0.01)。R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N组,但血压较N组稳定(P0.05)。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良好,可降低脑组织氧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患合并高血压分为对照组(C组)与高血压组(H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3~5mg/(kg·h),瑞芬太尼0.2~0.4μg/(kg·min),吸入异氟醚0.8%~1.2%,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6mg/kg维持肌松.需要控制性低血压时,加快瑞芬太尼的泵注至0.8μg/(kg·min).有创动脉压监测,记录入室时、诱导后、插管时、颅内动脉瘤栓塞前、栓塞后、拔管时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C组在手术期间血压、心率均稳定,而H组的血压常于栓塞前开始升高,需用硝普钠降压且术中血压升高的发生率高于N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于颅内动脉瘤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安全有效,但是对于颅内动脉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控制性降压在应用瑞芬太尼的同时需其他药物的辅助.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德良  高润兴  李恒 《广东医学》2008,29(7):1154-1155
[[摘要] 目的 观察异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瑞芬太尼的控制性降压效果。 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患者30例,在吸入异氟醚1.5-2.0%同时微量泵泵注丙泊酚100-300mg/h,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降压组和硝普钠降压组,术中均使MAP下降20-30%,瑞芬太尼组(Ⅰ组)瑞芬太尼开始泵注速度为0.1-0.15μg/kg/min,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0.06-0.1μg/kg/min维持;硝普钠组(Ⅱ组)以3-9μg/kg/min微泵泵注,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1-6μg/kg/min维持。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PETCO2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的控制性将压效果满意,但Ⅱ组控制性降压期间,HR明显增快,出血量相对增多,停用硝普钠后可致HR升高和MAP反跳。而Ⅰ组控制性降压平稳,停用瑞芬太尼(4.0±0.5)min后血压自然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HR明显减慢外,CVP、SPO2、PETCO2及ECG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与硝普钠相比,效果更确切,且出血量相对更少而且更安全、易于掌握。 [关键词] 瑞芬太尼;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颅内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6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切皮前10min实施降压,设定泵注速度,瑞芬太尼组为(0.1-0.3)μg/(kg·min),硝普钠组为(1.0-3.0)μg/(kg·min)。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降压后10min、20min、30min、停止降压后10min、3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术野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野质量均很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降压期间平均动脉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期间瑞芬太尼组心率低于基础值(P〈0.01),硝普钠组反之;停止降压后血压恢复瑞芬太尼组较硝普钠组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期间心率较传统方法缓慢,停药后无血压反跳现象,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组(R组),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组(N组)和瑞芬太尼常压对照组(C组).通过调节瑞芬太尼及硝普钠的输注速度来进行控制性降压,R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从0.1~0.2 μg·kg-1·min-1开始逐渐加大,每分钟增加0.05 μg·kg-1·min-1;N组静脉输注硝普钠初始速率1 μg·kg-1·min-1,每分钟增加0.5 μg·kg-1·min-1,直到降低到平均动脉压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5 mmHg;C组不行控制性降压.记录麻醉诱导前(T0)、降压前即刻(T1)、降压达目标血压后10 min(T2)、30 min(T3)和停止降压后20 min(T4)的MAP、HR、CVP及血浆中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含量;评估术野质量、出血量.结果 R组和N组均能控制血压于目标水平;R组T2-4的HR较N组、C组同时点及本组T0、T1均显著减慢(P均<0.05);R组、C组各时点PRA、A-Ⅱ、AL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组T2~4时点PRA、A-Ⅱ含量较R组、C组同时点及本组T0、T1均显著增高(P均<0.05);R组出血量、术野质量评分较N组、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产生较好的效果,可控性佳,降压恢复平稳,改善了手术术野,明显减少出血量,降压过程RAAS未被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进行控制性降压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组)和Ⅱ组(异氟醚组),在夹闭动脉瘤期间施行控制性降压,分别记录剥离动脉瘤前3min、降压后5min.夹闭动脉瘤即刻、停止降压后5min及停止降压后15min各个时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停止降压后5min,两组MA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停止降压后15min,两组MAP均回升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血压回复较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合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接受鼻内镜鼻息肉切除术患者,分成硝普钠加小剂量异丙酚组(Ⅰ组)、硝普钠加大剂量异丙酚组(Ⅱ组)和硝普钠组(Ⅲ组),术中控制性降压期问记录硝普钠用量并计算输注速度.于不同时间段行血气分析和血乳酸含量测定。结果 Ⅰ、Ⅱ组硝普钠用量和输注速度明显小于Ⅲ组,停止降压后血压也不升高;Ⅱ组降压期间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值C(a-jv)O2和氧摄取率未增加,Ⅰ、Ⅲ组则明显增加;Ⅰ组降压期间颈内静脉-动脉血乳酸含量差值L(jv-a)略升高,乳酸生成率(CLP)略减少;Ⅱ组L(jv-a)无变化,CLP明显减少:Ⅲ组L(jv-a)和CLP均明显升高。结论 异丙酚能减少硝普钠用量,降低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且可改善脑氧合,抑制乳酸生成,有较好的脑保护效能.并呈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血压手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胃癌、直肠癌根治术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降压组(Ⅰ组)30例,对照组(Ⅱ组)30例。Ⅱ组不施行控制性降压,Ⅰ组于打开腹膜后开始降压,瑞芬太尼初始速度为每分钟0.25μg/kg,每隔2 min增加每分钟0.1μg/kg,直到降至术前血压的75%。分别记录诱导前(T0)、降压开始即刻(T1)、20 min(T2)、40 min(T3)、停止降压10 min(T4)的HR、MAP,并于各时间点抽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标本,即刻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浓度(CaO2)、颈内静脉血氧浓度(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Da-jvO2)。结果:与T0比较,T2、T3、T4时Ⅰ组CjvO2升高,Da-jvO2及CERO2降低不明显(P〉0.05);Ⅱ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2、T3、T4时CjvO2升高,Da-jvO2及CERO2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鼓室成形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需择期行鼓室成形术患者30例,年龄30-50岁,随机分为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R 组)和异氟醚复合硝普钠组(X 组),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心电图,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降压后10 min、降压后30 min 及停止降压后10 min 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同时记录降压起效时间(开始降压到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降压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拔管时间。结果 R 组与 X 组比较起效时间较慢,但术野质量、术毕拔管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都优于 X 组。结论与常规控制性降压相比,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其诱导更平稳,降压效果更优,但由于其代谢更快,术后镇痛应较早开始。  相似文献   

13.
王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10-151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麻醉诱导相同,微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R组)或芬太尼(F组)并吸入异氟醚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需降压时R组临时静注瑞芬太尼2μg/kg降压并增大瑞芬太尼泵入浓度进行血压控制,F组以0.5μg/kg/min~6μg/kg/min速度泵入硝普钠,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5mmHg~65mmHg,封闭颅骨瓣时停止降压,维持降压时间一般为60min左右。记录各时段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在控制性降压期间F组与R组均可将MAP降至目标血压,与降压前相比,两组血压降低(P<0.05),R组心率(HR)降低(P<0.05),F组HR高于降压前(P<0.05),停降压后R组较F组血液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更迅速(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降压过程方便、安全、有效,停降压后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麻醉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硝普钠(SNP)诱导的亚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对脊柱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腰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正常血压组(C组)、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组(D1组)、亚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组(D2组)。C组不予处理,D1组和D2组均在手术开始后持续输注SNP,使平均动脉压(MAP)在30min内达目标血压(D1组:7.33~8.00kPa,D2组:6.00~6.67kPa)。分别在控制性降压前10min、达目标血压时、达目标血压后60min、开始复压时、手术结束时、术后24h、术后48h等时间点采血,检测并计算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动-静脉血乳酸浓度差(LAC(jv-a))等的变化,观察控制性降压对脑氧代谢的影响。结果与C组相比,应用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及亚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后,病人SjvO2、Da-jvO2、CERO2、LAC(jv-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SNP诱导的亚临床水平控制性低血压对病人的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预计手术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AHH组、输血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AHH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于30 min内输注60 g·L-1羟乙基淀粉15 mL·kg-1,输血组输注悬浮红细胞12单位,对照组则于30 min内输注复方电解质溶液5 mL·kg-1,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及输液30 min后(T3)3个时点采集颈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的变化。结果 T1、T2时点3组患者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及输血组T3时点的CVP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及输血组T3时点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jvO2、C(a-jv)O2与CERO2在T1、T2、T3时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AHH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相反,AHH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更稳定,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辅助及血压调控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5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3〈GCS≤8),随机分为两组(n=28):对照组(Ⅰ组)和治疗组(Ⅱ组)。行气静复合全身麻醉,术毕回ICU,Ⅰ组按颅脑损伤常规治疗,Ⅱ组加用机械通气及血压调控治疗。观察患者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处血液行血气分析,根据Fick公式计算脑氧摄取率(ERO2),并在伤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iasgowOutcome Scale,GOS)判定病人预后。结果Ⅱ组患者的脑氧摄取率在术后6、12、24、48、72 h比Ⅰ组显著降低(P〈0.01);Ⅱ组患者伤后3个月死亡率比Ⅰ组明显降低(P〈0.05),生存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及血压调控可使脑氧摄取率明显降低,3个月的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和尼卡地平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应用时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组(Ⅰ组)和尼卡地平组(Ⅱ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常规监测HR、MAP。颈内静脉逆向刺置管,用于血气分析。两组患者行控制性降压,于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30min(T1)、降压后45min(T2)、复压后30min(T3)四个时间点,抽取动静脉血测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R、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更高,脑氧摄取率(CERO2)更低(P0.05)。结论尼卡地平用于控制性减压可以达到与硝酸甘油同样的降压效果,且脑氧代谢降低得更显著,从而能更好地有利于手术中对脑组织实行脑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术野质量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脑膜瘤手术,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及硝普钠组(F组)控制性降压。对比两组麻醉前及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心率及术野质量。结果: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R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值均低于F组(P<0.01)。趋势图显示:R组心率较F组平稳。R组术野质量明显好于F组(P<0.01)。结论:脑膜瘤手术中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高,有效的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皮名芳  陈春  侯俊  唐万英  王锋 《四川医学》2011,32(8):1250-125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合复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2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顺式阿曲库胺0.1mg/(kg.h)持续吸入七氟醚(1.5%~2%),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和七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前1min(T1)、诱导后1min(T2)、插管时(T3)、置弹簧圈(T4)、手术结束(T5)和拔管时(T6)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在停药后30min内均能清醒拔管,与T1的血压、心率相比,T2和T4有所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T6血压、心率均有一过性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评价内窥镜下鼻手术应用瑞芬太尼或盐酸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效果。方法30例ASAI~Ⅱ级择期行内窥镜下鼻手术病人,年龄15~6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盐酸尼卡地平(N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静注,0.1~0.5彬(kg·min)维持;N组以盐酸尼卡地平1μg/kg静注,0.5~1μg/(kg·min)维持。桡动脉穿刺直接动脉测压。两组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0~70mm Hg(1mm Hg=0.133kPa)至手术结束。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失血量的差异。结果降压期间R组的心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而N组显著高于降压前(P〈0.05)。N组降压5、10、15min时中心静脉压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R组与降压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可有效地用于内窥镜下鼻手术控制性降压;与盐酸尼卡地平相比,具有减慢心率、降压平稳、对中心静脉压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