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我院从1988年正式成立院内感染委员会1990年1月批准参加全国103所医院院内感染监控网,1993年正式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实施模式;(1)健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网络;(2)调动群体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意识;(3)追踪观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4)注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5)深入高危区域现场指导,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2.
该文更新并取代CDC以前出版的预防医院内肺炎感染的准则(Infectcontrol1982;3∶327-33,RespirCare1983;28∶221-32,和AmJInfectControl1983;11∶230-44)。这个修订的准则试图要降低医院内感染肺炎的发病率,并为在急性病管理的医院里负责感染控制和监测的人员所使用;这个材料可能不适用于长期住院的医疗机构。这个修订的准则陈述了在美国医院控制感染的医生预防和控制医院内肺炎时所常遇到的问题。在关于机械地通气和/或危重的病人中预防细菌性肺炎,呼吸疗法器械的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和预防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例如: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和流感感染)等部分进行了扩充和更新。新的部分包括了,关于军团菌病和曲霉菌属(Aspergilus)引起的肺炎。该文件中没有陈述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第一部分,“1994年预防医院内肺炎总览”给第二部分中的医院内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HICPAC)提出的一致建议,“预防医院内肺炎的建议”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我院从1988年正式成立院内感染委员会,1990年1月被批准参加全国103所医院院内感染监控网,1993年正式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实施模式:①健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网络;②调动群体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意识;③追踪观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④注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⑤深入高危区域现场指导,联系实际。通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网络,深入实例调查,作出决策,经过实施,有据可查,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ICAS)的临床和造影表现,提高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证实为冠心病。30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原因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2例,冠状动脉夹层1例,为防止PTCA术后再狭窄18例,PTCA术后再狭窄4例,急性心肌梗塞5例。30例SCAG均采用Judkins法。PICAS的技术操作在数字成像电视下进行。结果:30例SCAG表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48支62处。我们在32支38处病变植入内支架,30例植入38只内支架。每例内支架数分别为1只(26例),2只(2例),3只(1例)和5只(1例)。成功率为100%。结论:①PICAS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冠状动脉阻塞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②SCAG表现提示右冠状动脉,冠脉近段病变和局限性病变PICAS成功率高。③冠脉复杂病变,重度或闭塞病变,以及长段病变的PICAS的难度大,但技术操作熟练,成功率也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比色法测定2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MSC)和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ICPIC)能力。发现急性期患儿血CMSC和ICPIC明显下降,肾脏受累患儿上述改变较严重,其中以肾病综合征变化最显著。相关分析未发现血CMSC和ICPIC同血清CH_(50)、C_3和C_4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提示过敏性紫癜,尤其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着补体预防免疫复合物致病的能力异常,这可能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关键词:肿瘤; 化疗; PICC; 锁骨下静脉置管;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5-0013-0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体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及19例治疗1个月后患儿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SOD。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急性期RBCC3bRR降低(0.048±0.013),RBCICR升高(0.136±0.019),SOD明显降低(282.32±224.47)μg·g-1/L,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个月后以上指标均有所恢复,RBCC3bRR和RBCICR分别为0.098±0.015和0.057±0.011,SOD为(586.59±343.55)μg·g-1/L;治疗前后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SOD降低;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SOD对临床诊断、判定疗效及转归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进行性硬皮病(P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3的水平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进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活动期PSS、RA、SLE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ICAM-1以及PSS、RA患者、正常人血清sICAM-3的含量,比较其水平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20例)sICAM-1和sICAM-3水平分别为202.35±74.12μg/L和36.18±14.68μg/L;PSS组患者(30例)分别为413.92±144.53μg/L和47.50±26.68μg/L;RA组患者(25例)分别为405.88±181.16μg/L和29.25±11.64μg/L;SLE组患者(19例)sICAM-1的水平为389.06±241.94μg/L。各患者组的sI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SS、R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sICAM-3测值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但PSS与RA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与自身免疫病的活动性呈一致性,sICAM-3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改良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基的实验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自制改良哥伦比亚巧克力培养基(ICCA)对流感嗜血杆菌(Hin)的分离培养效果。方法将HinATCC42947接种于ICCA和其他4种培养基上,计算和比较5种培养基Hin的平均生长指数;用ICCA对448份痰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其与血琼脂加金葡菌划线(BASS)方法的Hin检出率。结果与其他4种培养基比较,ICCA的Hin平均生长指数为17.79,痰标本中的Hin的检出率为20.1%,ICCA明显高于BASS(检出率12%),经χ2检验P<001。结论ICCA是一种较好的Hin选择性培养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DCA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笔者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P(计划)、D(实践)、C(检查)、A(总结)四个有机部分,使医院感染管理进入良性运转和惯性循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降低了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外伤病人CSF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与GCS、ICP和CPP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检测每24小时采集的CSF中Glu含量,评估入院时GCS,脑室监护法或腰穿测定ICP,CPP=MABP-ICP。结果GCS≤8分组CSF中Glu显著高于GCS>8分组(P<0001);GCS与Glu峰值显著负相关(γs=-05706,P<0001)。ICP>267kPa(20mmHg)组Glu峰值明显高于ICP≤267kPa组(P<005);ICP也与Glu峰值相关(γs=03260,P<005)。低CPP组(CPP<80kPa)Glu峰值高于正常CPP组(P<005);但CPP与Clu峰值间无统计学相关(γs=02019,P>01)。结论脑外伤越重,Glu诱导的兴奋性毒性作用越明显,继发性脑损害脑水肿也越重,导致的ICP升高又使CPP下降,恶化脑血供,后者又可诱发Glu释放。说明了CSF中Glu与GCS、ICP和CPP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烟雾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CDFI及CDE技术对12例经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及颈总、颈外、颈内动脉(CCA、ECA、ICA)及颞浅动脉(TS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速度(Vm)、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最小速度(S/D)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烟雾病患者的正常PCA较正常人的PCA阻力明显下降,流速明显升高,(P<0.01);(2)、烟雾病患者CCA、ICA较正常人阻力明显升高,流速明显降低,而其TSA正好相反,(P<0.01);(3)、儿童型患者PCA病变发生率较成人型明显增高,分别为60%和7%,(P<0.05);(4)、利用CDE技术,可以发现烟雾血管呈点状分布,并能测出其低速、低阻的血流。  相似文献   

13.
延长腹透外接管预防腹膜炎的效果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左菊英,李典富,彭方,邓隆曲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ESRF)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各种类型的腹膜透析仍以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为主[1]。近年来许多国家的透析中心开展CAPD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内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准确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83例颈动脉硬化症患者,128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有不同程度狭窄。按狭窄程度分成三组,轻度(1~39%)69侧,中度(40~69%)44侧,重度(70~99%)15侧。测定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ICASPV)及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VICA/CCA)。结果轻度狭窄时血流无明显改变,中度狭窄时,ICASPV及VICA/CCA轻度增加;重度狭窄时,狭窄口呈现五彩色血流信号,ICASPV及VICA/CCA均明显增加;尤以VICA/CCA敏感。部分超声检测结果与动脉造影及/或手术对照符合率为8971%。结论超声检查诊断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准确、无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判断狭窄程度应以颈内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作为主要依据,结合峰值流速及二维切面图检测情况;中度狭窄,VICA/CCA>14,ICASPV>95cm/s;重度狭窄,VICA/CCA>30,ICASPV>200cm/s。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4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AICI)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CSF)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结果:AICI组CSFβ2MG的含量(1.50±0.38mg/L)明显高于正常组(1.14±0.32mg/L);8例严重偏瘫的大片梗塞患者CSFβ2MG含量升高更著(1.91±0.34mg/L);AICI组中20例患者治疗后CSFβ2MG含量(1.18±0.30mg/L)明显低于治疗前(1.46±0.39mg/L)。作者推测AICI患者CSFβ2MG含量升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MBP含量与IC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间血清MBP含量差异显著(P<0.01);EDH组CSF和血清MBP含量均低于DAI组和ICH组(P均<0.01),但稍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2例COP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可溶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表明:COPD患者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急性发作期又高于缓解期,差异具显著性(p<0.001);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SIL-2R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无显著性(0.1<P<0.2)。结果提示:血清SIL-2R增高可能是COPD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有效控制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建立健全医院相关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病房环境管理,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结果:加强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能有效防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4~7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儿科住院患儿和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系统调查。结果:99.08%的手足口病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工作人员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是可防控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 医用绷带; 自我粘缠绷带;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7-001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