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全麻组应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硬外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麻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均较硬外组明显缩短;骨水泥反应发生率低于硬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入院治疗的72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全麻组36例,硬膜外组36例,平均年龄66岁(50 ~ 80岁).所有患者术后5~7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1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44% (14/72).全麻组发生1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56% (11/36),硬膜外组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3% (3/36),全麻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硬膜外低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99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55 mm Hg).处理股骨侧髓腔之前2~3 min,静脉给予肝素10~15 U/kg.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3 min(35~268 min),平均失血量183 ml(50~1 400 ml).术后随访3个月,共有13例发生血栓性疾病,占总数的1.3%,其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10例,发生率为1.0%.无心血管疾病、硬膜外血肿发生.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安全,术中出血少,术后血栓发生率低,术后无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78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A、B 2组,各39例,分别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骨水泥反应发生率(7.7%)低于B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显著,而静吸复合全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松林  吴宇黎  周维江  张穹 《中国骨伤》2002,15(12):712-7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20例(244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远端血栓33例,近端血栓14例,全静脉血栓11例,DVT发生率26.4%,未发生1例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应用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顾海伦  王欢  段景柱 《中国骨伤》2007,20(9):611-613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8例(112个关节)人工全髋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59.12岁(41~81岁)。术前及术后7~10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7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41例,DVT发生率为41.84%(41/98),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8.54%(24/4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5个,其中年龄、肥胖及肢体延长大于2cm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952、3.349及7.376倍(P<0.05);硬膜外麻醉和踝泵练习使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原来的0.132和0.265(P<0.01)。结论:年龄、肥胖及肢体延长大于2cm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而硬膜外麻醉和踝泵练习是减少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DVT的大量存在,提示术后最好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一旦有DVT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开展越来越广泛 ,但外科医生对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的形成还认识不够。自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6 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LMWH)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说明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地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男 32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 6 1岁 ,平均体重 6 9kg。1 2 治疗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施行 ,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 ,持续硬膜外麻醉。 6 2例病人中对术前有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经过.分析总结连续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中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观察和处理及时,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连续硬膜外麻醉髓关节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症状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机械性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提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护理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2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