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多种病变,机制均与内皮功能失调有关。本文就正常内皮细胞功能,内皮功能失调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子以及内皮功能与硝酸酯药物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功能与硝酸酯类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细胞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硝酸酯类药物抗心肌缺血作用不仅在与其改善心肌供氧和耗氧平衡,而且与其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硝酸酯类药物和内皮源性舒血管物质黄震华综述徐济民审校自从1879年硝酸酯类药物首次应用于临床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近10年来随着体内内源性舒血管物质,特别是内皮源性血管松驰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for...  相似文献   

4.
硝酸酯耐药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振动堆焊设备基础上,采用埋弧自动堆焊、细焊丝CO2保护焊、CO2+O2混俣气保护焊代替振动堆焊,解决了球铁和钢曲轴焊不透、裂纹、夹渣、气孔和使用折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硝酸酯治疗对心室重构和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急性心梗后早期和持续应用硝酸甘油对防止和减轻左室重构,维持左室功能的作用,并介绍了目前已完成的几个有意义的实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皮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血管内皮不单是覆盖在血管腔表面保护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效应器官。在正常和应激状态下,可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内皮衍生收缩因子和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在这些因子的协调作用下,维持血管张力,保持光滑的、无...  相似文献   

7.
硝酸酯耐药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8.
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血管内皮位于运脉务砭管腔表面,正常的内皮细胞具有调节动脉血管的舒缩,平滑肌增殖,血小板聚集,溶凝血,单核细胞粘附和新生血管生长等功能,其对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和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一致的认可和重视,目前,众多评估内皮功能的方法包括:血清生化标志物的分析(VCAM、ICAM、E-Selectin、Von-Willebrand’Factor,PAI-1),尿液一氧化氮(NO)代谢物提取分析,血管对乙酰胆碱和血流增加反应的测定,此外,使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波扫描检测肱动脉内皮细胞的方法,由于其重复性高与冠状动脉内扫描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故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肱动脉血液介导性扩张障碍最为早期动脉样硬化标志,在传统及其他新发现的动脉粥样硬化化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已得到证实,故可为流地病学研究和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冠状血管舒张及硝酸酯类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硝酸酯与内源性EDFR的相似处,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醛脱氢酶2与硝酸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硝酸酯类药物就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然而,长期应用时机体血管很快对其产生耐药,影响了该类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和抗缺血效果。其耐药机制极为复杂,尚不十分清楚。近来研究表明,线粒体内活性氧簇的产生和继发乙醛脱氢酶2的氧化失活,在硝酸酯耐药和交叉耐药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硝酸酯类药物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应用的是硝酸甘油,于1879年由William医生首次用于治疗心绞痛发作。其后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因其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成为临床上最古老而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心血管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硝酸酯临床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硝酸盐(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强大的血管扩张作用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心绞痛、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治疗应用方面,近年来临床研究有许多新的发现。硝酸酯的主要问题是连续应用中迅速发生耐药性,当今主张间歇疗法,以期维持长程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硝酸酯药物对门脉血流的影响姚树坤,赵玉珍,李志辉,李胜棉(河北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石家庄050011)血管扩张药硝酸酯药物已被实验证实有降门脉压作用,为探讨其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我们于1991年7月~1993年6月应用脉冲多普勒对65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是衬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以往认为,内皮是一种机械屏障,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一个平滑的物理表面.近年来揭示内皮细胞的功能复杂多样,在体内作为重要的"调节组织"维持着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而内皮功能障碍几乎与已知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有关[1].本文就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产生各种血管活性物质 ,可以调节平滑肌细胞舒缩活动 ,具有维持血管紧张 ,抑制血小板积聚和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功能[1] 。如果内皮功能受损 ,将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2 ] 。研究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减低。而冠状动脉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部位 ,因此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对于早期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发生机理1.1 一氧化氮 (NO)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多种物质 ,参与血管紧张性的调节。其中发现NO是最重要的内皮…  相似文献   

17.
18.
有机硝酸酯类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79年William Murrell首先报道硝酸甘油可作为治疗心绞痛的措施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机硝酸酯类(organic nitrates)仍被临床广泛应用,尽管如此,人们对硝酸酯类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耐受性的产生、机制、预防措施仍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拟对以上几方面加以综述。硝酸酯类的作用机理众所周知,硝酸酯类具有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4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3例具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危险因素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结果冠心病组FMD、IMTc均与危险因素组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0.001.82例受试者的FMD与IMTc呈显著负相关(γ=-0.474,P<0.001),但冠心病组患者的FMD与IMTc无显著相关性(γ=-0.213,P0.14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异常的肱动脉内皮功能与IMTc,但两者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新民 《内科》2008,3(2):265-268
长期以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不过是血液和组织之同的一个物理屏障。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Furchgott等阐明了内皮依赖的血管反应,相继发现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说明内皮细胞是有生理功能的,彻底改变了血管内皮仅仅是一层简单的分隔血液和组织的血管内层组织及半透膜性屏障的认识。血管内皮是一个具有高度活性的代谢和分泌器官。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同时通过释放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之间存在平衡,任何偏离这种平衡状态的现象都被认为内皮功能障碍。近年来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特征,很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也损害内皮功能,而一些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